搜索
符宁波的头像

符宁波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1/24
分享

农家的年味

我的家乡在湘西北的山区,过年的习俗与其他地方不一样,我们的这里的年味特别浓,特别有幸福感,烟火味,当然也有自由自在快乐,发自内心的兴奋。

进入腊月之后,日子就忙碌了起来,大大小小的事情非常多,需要一件一件地完成。备年货,应该是过年中最快乐的,过程辛苦,但在喜悦之情面前就不值得一提了。我们的备年货,一部分是赶集买回来的,但大部分都是家里人手工制作的。买的年货,不多,做衣服的布料,糖果,点心,各家会根据实力买一些副食品,在过年的几天招待客人,当偶尔也会发一两颗糖,给馋嘴的孩子,当然它们也都被大人们藏了起来,并锁上了锁。买回来的布料,会请来缝纫师傅做成衣服,床上用品等,我家爷爷是大师傅,整个腊月都在别人家里做衣服,早出晚归,而自己家的衣服没有时间做,只能在大年三十之前的除夕做,孩子们也只能眼巴巴地看别人家的孩子早早地穿上了花衣。

手工制作的年货,也是很多的。炒的干货,有葵瓜子、花生、包谷、蚕豆、黄豆、南瓜子,是用砂来炒的,我们会围在灶台边,闻喷香的气味,听爆裂的声音,非常的美好。当然,有时候也会有些迫不及待,伸手在锅里去抓,不管手烫不烫,先吃为快。

杀年猪之后,会制作腊肉、香肠、猪鱼粑粑。腊肉,先要经过腌制,一层层地放在缸里面,撒上一些盐,几天后再挂到火塘上的屋梁上。农家的火塘上方,基本上都有一两根檩子,上面钉着一排排钉子,然后把用粽叶穿好的肉挂在钉子上,被火塘升起的柴火烟熏烤着,慢慢变成金黄色,大致就熏好了,然后再去调换位置。

杀完年猪之后,便是杀鸡宰羊,有时候也会有鸭子、鹅,家里养了狗的,也会杀狗,有狗肉吃了。鸡鸭鹅不会太多,各有几只,鸡是要生蛋的,宰的不会太多。

鱼是生产队集体的,在生产队长的领导下,会将一口一口的池塘干掉,然后按劳动力分配,基本上也足够过年了。

蔬菜是自己家种的,就萝卜白菜几件,也不用砍回家,吃的时候去取就可以了。整个腊月,生活大大的改善,是人长膘的时候,火塘上架一个铁衬架,圆圈下面三只脚的那种,将铁锅子放在上面炖,香喷喷的,热气腾腾的,会吃得满嘴是油,心满意足。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烟火气,幸福快乐的烟火气。

打糍粑,我们那里没有过,但打豆腐,熬米糖、制红薯粉、红薯糖,是年货中的另一种味道,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些事情,我都经历过,帮母亲打过下手。米糖和红薯糖熬好之后,可以直接吃,也可以再以此进行更多的制作,可以把炸好米泡儿、玉米泡儿,与米糖、红薯糖混在一起,冷却后再切成块,制成了一块块的糖。

红薯,除了熬糖,制泡儿糖之外,还可以制红薯皮、红薯钉之类的,将红薯去皮,煮熟后捣碎,压成饼,然后动成小块,方形,三角形,柱形,都可以,最后经过油炸,也就成了一道非常美味的零食。

糯米制成的阴米儿,味道非常好,是膨胀了的米,可以干吃,也可以泡水吃,泡水吃时用碗装着,放点糖,也是无上的美味,家里人和客人都喜欢。

鸡蛋、鸭蛋也是要备的,很早就不卖了,娶媳嫁女的人家还会找邻居们预订,这是给尊贵的客人准备的。女媳、外甥拜年,一般都会有三到四个鸡蛋;给长辈们拜年,也会筛蛋(尊敬的意思)给他们。

家里家外的卫生,也会提上日常,该洗的衣服、床单被罩,都会洗一遍,然后在太阳底下晒干净,总会散发出一股皂角的香味和阳光的味道。蚊帐也会撤下来洗净,灰色的变得锃亮,睡觉的时候可以睁眼看到屋顶上的月亮。

屋前的阳沟与屋后的阴沟,也要清洗得干干净净,牛栏猪圈也要清理,而且还会用石灰消毒,杀菌。那些肥沃的土、以及备的牛粪猪粪,也会一担一担地挑到田地,铺上了厚厚的一层,而且来年的庄稼也一定会长势喜人,大获丰收的。

墙上的灰,也是要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有时候房顶上的瓦也要检一遍,把猫儿踩破了的瓦换掉,把树叶堵塞的地方清理好,屋顶的亮瓦一定会拿下来认真的清理一次,保证月光能移照亮整个小屋。

窗户、门也会清理干净,家俱灶台也不例外,能洗的洗,能晒的晒,能擦的擦。桌子、板凳、椅子,盛放瓜果糖的盘子也要洗干擦净,厨房的卫生也要讲究,角角落落的蜘蛛网,一定会消失不见了的,那些被油烟熏黑的地方还会重新粉饰一新。烟囱的清理是一个大活,用长长的竹杆绑上一块布,从屋顶上往下捅,一层层的烟灰掉下来,份量有不少,几个撮箕都装不完。

墙上还会贴一些年画,美丽的风景,漂亮的姑娘,帅气的小伙,丰收的果瓜,都会贴上,而年年有余、五谷丰登的年画是必不可少的。门上的对联,一般会在大年三十,团年饭之后,再贴。

如此,便大功告成了,也只有等待一场丰富多彩的盛宴了。

三十的团年饭,有吃一餐的,要有吃几餐的,吃一餐的基本上是没有兄弟的家庭,他们的团年饭会吃在上午,不会太早,也不会太晚。我们家先是吃两餐的,后来大叔结婚之后,就吃三餐了,奶奶家的在早上、我家的在中午,叔家的在傍晚。

早上团年,越早越好,所以凌晨三四点钟就开始起来准备。蒸饭,煮猪头肉,拆猪头肉,炒鸡鸭鱼肉,忙得不亦乐乎。狗肉是不上桌的,所以团年是不做狗肉的,但后来又改了习惯,大致是什么好吃,就做什么,也没得什么讲究了。

团年饭准备得差不多了的时候,要祭祖敬神。灶台上插着几支烟,准备好酒肉饭莱是敬灶神的,是祈求保佑一家大小来年有饭吃,不饿肚子的。堂屋里敬的列位神仙,在猪头肉煮熟之后,插上猪尾巴,用盘子装着,点香亮烛,祭祀之人还要沐浴净身,规规矩矩的叩头,三拜九叩之礼。

请先人团年,要去山上的坟头请,照样的点香亮烛、叩头。先人的坟在不同的地方,还得跑来跑去,这个时候家里孩子多的就有优势了,可以分头去请先人。我们家的,是小叔小姑带队,我和妹妹跟随其后,当然团一次年,要请一次,这也是规矩。

从山上下来之后,赶紧的把仙人请上桌,摆好筷子,倒好酒,盛好饭,讲几句请仙人们吃好,多多保佑后人之类的话。过几分钟之后,待仙人们酒足饭饱,离桌之后,我们才又重新盛饭倒酒吃饭。

吃饭,孩子们大多不讲话,大人担心小孩讲不吉利的话,早就有交待。苦了一年的人,辛苦了一年的人,其实都有些酸甜苦辣,有一些感慨万千,实在忍不住的人,也会吃着吃着,流下了眼泪,叹起了气。思念亲人的离去,感叹岁月的无恨,天地的无常,这些也是挥之不去的,只是希望来年会好起来。

团年之前,要放鞭炮,迎接新的一年到来。团年饭,一大桌子,一般情况下是十个菜,预示着十全十美,也有十二个菜的,代表一年十二个月,月月平安吉祥。

团完年之后,还有一个茶话会。有的是在桌子上,有的是在火塘边,摆上各种各样的点心,每人捧上一杯茶,边吃边聊,说笑话,背诗词,讲故事,唱歌跳舞,许愿,祝福,开开心心的,这大概也是一年中最美的光景,一家人贴得最近的时候。

孩子们吃着点心,会故意的,多拿一些,装在衣服的口袋里,然后出门去玩去了。东家窜一窜,西家走一走,也顺手牵羊地抓一把瓜子,吃一两块糖,之后大家开始玩游戏,打捧,赶羊,滚铁环,溜溜板,玩得不亦乐乎,汗流浃背,玩得开心快乐,心情愉悦。

他们玩累了,该回家了,家里的对联早就贴好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越来越浓厚。孩子们,接着洗澡,换上新衣服,涂上油,也会人模狗样,焕然一新吧。鞋子,一般是母亲做的亲鞋,是打底壳,纳鞋底,画图章,缝面子,一针一线做出来的,也是熬夜熬出来的。“老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就是这般样子。

吃团年饭,祈福纳新,开茶话会,其实这也才过年的刚刚开始。守夜,放鞭炮,又是一个习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家乡的年,应该和王安石先生的诗中一样,也是充满诗情画意的。

都说“三十的火,十五的灯”,大年的三十夜,火塘的柴堆得好高,火烧得很旺,一个上百斤的树兜放在劈柴上,熊熊燃烧,照得人的脸庞通红发亮,不得不松开衣服,再烤上粑粑、红薯、玉米,香味四溢,说着从来没有听过的外面的故事,有好多好多的向往。喝茶,吃点心,把准备的年货都搬了出来,一今盘子吃完,又端来了一碟子,喝酒的人也偶尔咪上一口,吐出酒香,非常的惬意。

等到了零点,开始放鞭炮了,一家家的,不约而同,又此起彼伏,你方唱罢我登场,天空五彩缤纷,非常热闹,惊天动地。

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了。孩子们一爬起床,就在地上给父母叩头拜年,三叩九拜,一点也不含糊,认认真真的做,然后拿着爸爸妈妈给的红包出门,先去奶奶家,给爷爷奶奶叩头。给叔叔们也会叩头,姑姑们也要叩头。好的年成,爷爷会给孙儿红包的,奶奶也会打几个蛋给孙儿吃。

初一不出门,初二走丈人。一般情况下,初一只在村里面拜年,初二才会去外婆家,而我们家情况特殊,因为姑姑们初二会来爷爷奶奶家拜年,而我们家离外婆家又近,一两里路远,所以我们初一就出外婆家拜年了,初二便在家里招待姑姑们。

拜年,家家都会拿出最好的东西来招待客人,人人都喜气洋洋,问好敬礼祝福,所以气氛极好。乡里面,还有其他的活动,舞狮舞龙,放电影的,唱戏的,还有婚嫁迎娶的,每一天都很快乐,每一刻都很享受,每一件事都很难忘。

过去的年味,持续的时间长,烟火气足够旺,让人感受到亲情的宝贵,感受到人生的幸福。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