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芙蓉镇是随着刘晓庆的名字传开的,只是时间久了,电影《芙蓉镇》的样貌早就忘得一干二净。
终于来了芙蓉镇,就从小马家民宿楼前开始,完成了一次芙蓉镇之行。晚上九点多,漆黑的天空繁星点点,街上的花灯影影绰绰,青石板的街道厚实坚墩,人来人往的游客与穿梭其间的小猫都洋溢着笑颜。
我们在小王姑娘的带领下,来到一家经营美食店的露天平台上,靠栏栅的小桌上已坐着不少就餐的游客,其中靠近栏栅折角处的是一个外国男子和一位年轻的姑娘。小王小声地告诉我们:这个折角是观赏瀑布和留影的最佳位置。
有不少人正站在那里照相和被照相,记录和被记录从天而降的瀑布与灯火闪烁的古镇,显得急不可待,但也似乎是训练有素,并不会慌乱与拥挤。此间,我们及其他还站不到这个折角的游人也见缝插针地在其他位置欣赏对面的民俗风景,只是有些打扰了在此就餐和赏景的人,但他们也似乎习以为常,并不小气,大概也是沉迷于此,而顾不得其他了。
古镇的瀑布从山顶流下,水是营盘溪流过来的,在此注入酉水,因山体断层,本来平缓的溪流变成了飞流直下的壮观,故而芙蓉镇称之为挂在瀑布上的村庄。现在灯火通明的楼舍,大多依势而建,从下而上,错落有致,就像挂在悬崖峭壁上一样,有些壮观。飞流直下的瀑布,虽然高没有三千尺,但几十米宽的急流,几十上百米的落差,还是有的。朋友小马说现在是丰水期,是一年水流最大的时候,瀑布不仅宽广,而且激越,尤如万马奔腾,也是生机勃勃的。
在此地呆了较长的时间,有人提议在小镇走一走,看一看。于是,我们从观景台出来,沿逆时针的方向朝酉水王村码头走去,中间在小镇历史陈列馆逗留了片刻,见识了“千年一柱”,一个文字记录历史的铜柱。
之后到了酉水码头。酉水,在曾经交通不发达的年代,是唯一快捷的出山水道。这里的人们,划头木板船,把山货运出去,再把奇珍异宝运回来。码头还保留着一些痕迹,厚厚的城墙和厚重的大门仍在,也不知道经历了多少朝代更替和多少年的风雨洗刷。大门顶上的“王邨”二字仍熠熠生辉,左右侧的对联也清晰可见。我走过去,认真地辩认着,我想知道这个码头的辉煌与功绩。湘鄂古道马邦挥鞭越涧麓山横翠穿武陵连三郡,楚蜀通津舟楫桅映晓浪叠蹈酉水第一阁。可见一斑,这里是交通要塞,商贾马帮来往不绝。只是,如今这里已不行船,也没有了马帮,都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不胜感慨啊。即便是那些阁楼,住的也不是土司,不再是千金小姐,抑或人去楼空,早已面目全非。
在码头盘恒良久,再次起身便是向上,即是从观景台下方的小道穿过,前往瀑布的现场。这里有一道石壁做成的艺术墙,记录了这里发生的事情,有刘晓庆演的《芙蓉镇》剧照和当地一些民族文化传承,一直延伸到瀑布处。
近观瀑布与在观景台上欣赏,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在瀑布下,可以真切地感受它的力量与气势,也可以触碰到它的脉搏与悸动。再登上崖顶,眼前的营盘溪寂静无声,看不到它的流动,水面连波纹也感受不到,与奔流不息的瀑布相比,就像一位安静的姑娘,或者可以称之为一汪秋水吧。
土王桥和土王行宫在瀑布的左上方,上百级的台阶把土王行宫抬到了极高的高度,从下往上看去,真正的飞檐走壁。我们没有做过多的停留,也没有参观,只是走了五里石板街中的短短的一段路,又返回到了小马家民宿附近,计划乘车离开。
心里面还是有些惦记的,比如原先想吃的晓庆豆腐也没有吃,比如芙蓉镇的一些重要的景点也没有看,但是心里面还是非常高兴的,至于遗憾,就待下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