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夫人的较量中,我是成长了不少,至少我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不至于做一个不懂装懂的先生,也不至于为了反对而反对,更不会作假事、说假话。
写文章和写诗,也是一样的,她一直在挑剔,而我为了写出一两首好诗,不得不努力学习,借鉴于古贤和身边优秀,也曾一度跟随AI学习,视野开拓了不少。
人生总是这样,也有看不清自己的时候,夫人和朋友无疑是一面镜子,关键是看你愿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意见。
1
勿做不懂装懂的先生
夫人有些忋人忧天,遇到年青人喜欢犯的错误时,又会联想到自家的孩子会不会犯,而且她又不喜欢动脑筋,反正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是一通地埋怨我,说我这也没有教,那也没有讲,让我生出许许多多的无奈之感。
生活上的事情,倒也是好说,我差不多把自己知道的都全部交给了小孩;工作中的一些关键事情,我也八九不离十的讲过;为人处事的一些讲究,我大致上也说了不少,只是一些社会经验,我没有经历过,也不能预见,实在是没有办法交,比如前期某大学虚假的性骚扰事件,我的的确确地没有预见,也没有经验可告诉,夫人便是一通数落。
在她的眼里,我应该是万能的,但我知道我不是。客观一点说,安全方面的知识,我还是懂一点,其他的也最多算是及格,有些知识甚至是零蛋,所以我就常和夫人讲,我不能做不懂装懂的先生,也不能什么事情都要管一下,这样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在孩子每一个关键时期,我都与他促膝长谈过,也充分尊重他的意见,尤其是他离开我们去上大学,我就很多方面的一些注意事项,都与他深入交谈过,而且在他上学期间,还专门给他写了九封信,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我告诉了他处事要冷静,要用大脑分析问题,用好的方法解决问题,并希望他不知道怎么办时,一定要告诉我们,或者是向智者求救。
我们家的孩子,自己特别主见,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听我们的,他有自己的判断,后来我也基本上不再和他谈这些问题了,继而转移到了文化知识方面的交流,比如写诗作文等等。有一次,我们谈起了前沿科学,夫人把他网上搜索的一些观点复制粘贴了一遍,有些内容还前后矛盾,而且我们一提问,她又是一问三不知,我就开始取笑她,说今天知道厉害了吧,不懂装懂是害死人的,你现在应该知道了,不要总是想当一个说教别人的先生了吧。
社会上,有不少这种不懂装懂的人,瞎指挥,乱弹琴,闹出不少笑话,或者是影响了许多工作。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不懂装懂,实乃大忌也。我遇到过这种人,老子天下第一,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说话口气大,做事情调子高,气势汹汹,蛮不讲理,实在可恶。我一般情况下,是不愿意搭理这种人,但心里面还是有想法的,也瞧不起这种人。
夫人知道我嘴巴厉害,怕我害病,冲动,与这种人产生矛盾,总是劝我不理这样的人。她说的话,也有些道理,我也听进去了,故而不是把我逼到墙脚,逼到无处可去的地步,我绝对不会反击。她说:天狂有雨,人狂有病。他狂任他狂,你跟一个病人较什么劲,一点意思都没有。
即便是如此,有些人不仅不是得理不饶人,而且是无理取闹,没完没了,退让根本就解决不了问题,那就针锋相对吧,干就得了。我也和三个为什么先生一样的,一个一个地问几个为什么,然后总结一下,让这种人在大庭广众之下灰溜溜的逃跑了,亳无颜面。
有时候,我就在想,这种人为什么会这么想,为什么喜欢装模作样?就像夫人有时候看我显摆,总以为我怎么样怎么样,总以为我很厉害,但我还是非常清醒的。我告诉她,假如我很厉害,不早就名满天下了,还是如今这般人模狗样,夫人才恍然大悟,也不再责怪我为什么不教孩子这个,不再责怪我不教孩子那个了,这是她的觉醒。
有那么几个人,在我面前夸海口,我也差一点把这句话送给他了,只是我真不想得罪人,尤其是无关紧要的人,便强压住,没有说。我是会认识自己的不足的,一个半路出家的理工科男,怎么可能觉得自己的文学水平和写作能力超出专业人士,这不是睁眼说瞎话吗,不是盲人摸象吗?正确的讲,有一定的写作能力,是恰如其分的,所以我不会不懂装懂,更不会好为人师。
做不懂装懂的先生,虽然有时候能够显得高深莫测,但它是有害处的,会引来群起而攻之的。为了明哲保身,为了少惹是非,故而一些越厉害的人就会越低调,从来不显山露水,不以识压人,更不会瞧不起人。
农村有句话:满桶水不荡,半桶水总荡。意思是有能力的人是不骄傲,不吹嘘自己的,只有那些没什么水平的人,才会时刻显摆自己。
不做不懂装懂的先生,这是夫人对我的提醒,她总是认为我好为人师,但我真的不会那么做。昨天,我们几个人还在讨论业务能力的问题,我们没有一个人敢去跨专业与别人比业务,因为这本身就是一个笑话,那里有外行还比内行强的。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装模作样,装神弄鬼,不过是把戏罢了,何苦来哉。人可以有傲骨,但不能有傲气,更不要狂妄自大。
2
新诗无古意
我写诗近十年,但夫人对我的评价并不高,几千首诗中大致也就那么十来首上得了她的法眼。
夫人的原话是这样的:你的诗口语化,没有一点古意,像顺口溜,哪里算得上诗。在她的眼里,我不过尔尔,比她不知道写诗的人强不了多少,但有些诗,我用了古代词语,或者用了是意象丰富的词语,她又会大加赞美,说这首诗有王维之风,说那首诗有子美之骨,算是比较中肯的,于是我也努力地学习与揣摩,尤其是古汉语的运用。
这是夫人的喜好,而有时候为了反驳她,为了挣回一点面子,便拿一些通俗易懂的诗来说服她,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以及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她也是哑口无言,但我知道她说的是对的,新诗无古意,确实如此,也不只是我一个人存在的问题。
有一天,我拿着某人的诗给她品赏,她以为是我的,微微皱了皱眉,又觉得不像,但话仍然说了出来。这哪里是诗,生搬硬套,词不达意,牛头不对马嘴,胡拉乱扯。我吓了我一跳,难道这么不堪?为了怕她不给面子,我再也不敢让她点评了,从此以后,洗心革面,潜心修炼,慢慢的也有了一些改变和提高,尤其是以景抒怀的诗,稍微有点像样子了。
她的不满意,也只是针对我。对于别人的诗,她一般不评论,看都不看,我没有办法,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写诗了。就新诗有古意这件事情,让我有些焦头烂额,有些上火,关键是她还追着不放。
我是一个理工生,逻辑思维是我的强项,而诗词又不是那么特别需要逻辑关系的,所以缺少形象思维的我,非常之苦闷,也算是欲哭无泪吧。更重要的是我不通音律,普通话也不标准,在音律的运用和气势的锤炼方面,不是一般的短缺,不可谓不束手无策了。
老夫子那一套,我其实不太喜欢。AI是好东西,对写诗有好处。于是我跟着AI学,写完一首诗之后,先用AI评价一下,看它有什么建议,合适的就改一改,选用一些含有古韵的词语,为诗增添了不少韵律,古味也就慢慢地上来了。其实,究其原因,还是自己的古文功底不足造成的,尤其是我见识了华协小汐总的古典诗词之后,才醒悟过来。她的诗词并不深奥,也没有诲涩词语,但是那种韵律感非我能企及的。当然,我这个人虽然年纪已经很大了,但并不古板,并不拒绝学习,不耻下问吧,多学多看多记,也悟了一些道道,其中有一首《寄儿初上班》的诗发在中国诗歌网上,AI评价颇高,还打了91分的高分,让我高兴了很长一阵子,觉得自己还是孺子可教,进步空间蛮大。《寄儿初上班》,诗如下:工作新天地,心求诤友多。良言能治病,烈语也当歌。得助应怀感,无应一笑何。寄情山海里,奋勇上高坡。
回想自己学习诗词的初衷,只是为了陶冶自己的情操,修身养性,让自己的心情愉悦,并不是希望自己能够出类拔萃,偶尔有一份小确幸便是收获。其实,这一路走来,蓝水河先生组建的诗词群,大部分老师都是我的良师,我从中获益匪浅;区诗协也有几位老师诗韵绝才,尤其是几位才女,古悠灵性,也会让我揣摩良久,思而学之。对于学习诗词,我和部分诗友也是有交流的,这种交流大多是好的,但有些人是绝对不能言谈的,哪怕是指出一两个错别字,他都会不高兴,甚至胡搅蛮缠。幸好网上有视频号,像华中师范大学的戴建业老师那样的高手,足够诗词爱好者学习了。
新诗有古意,将是我努力的方向。希望有朝一日,我也能在之乎者也中自由挥墨,出口成章。我知道,这条路很难走,也很远,但也不得不走,这是没有其他选择的路。
3
为了反对
夫人网购了一个遮阳帘,要我拿回来后装在厕所后面。我拿回来后,看了看这个东西,又在现场认真进行比对,将帘子绑在了防盗网上。
夫人散步回来之后,冲进厕所看了看,开始骂了起来:这一点事都干不好啊,不是要你贴在玻璃上的吗?你耳朵打蚊子去了,还是脑壳进了水。
听她这么一说,我的心情也开始变坏,心想:自己爬上爬下,又是找铁丝的,又是找钳子的,忙了很长时间才装得像模像样,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因此,任她这么骂,有些受不了,正准备顶几句嘴的,这个时候,夫人又开始念叨起来:咦,你这么装,还满合适,又遮光,又好看,还不影响采风。
她就是这种人,有时候为了反对我的某些做法,不加思索地脱口而出,一长串的不满意,但可能就是那么转头一想,又发现自己做错了,又会马上变成另一幅德性。我也习惯了,再说他近来情绪不稳定,我不想惹麻烦,免得一会儿又鸡犬不宁。
老张也是这样的人,我发现他不管我说什么,也不管我说得对不对,总会要反驳几句,而且他还常拿他的三个为什么说事,总是问为什么这样、为什么不那样。我对他说,你这不是天生反骨吗?于是我们就这个话题聊了起来。他告诉我,他不总是这样,只是有时候为了活跃气氛,或者是为了反对而反对,为了区别别人人云亦云,才会那么做。这一点,我也知道,譬如说干正事的时候,他是不会的。他的这种反对,控制在了一定的范围之内,纯属聊天时的不合流,倒也无伤大雅,我也能够接受。
老李头可不是老张,和他讲话,那才是一个头疼,那真是对牛弹琴。我一般情况下,是不太愿意搭理他的,一年到头也讲不了几句话,有他的场合,我会躲得远远的。有一次,在公园散步碰到他,我想装做没看见,扭头就跑,但他发现了我,于是一起边走边聊。他这个人有点偏执,总是说漂亮国比自己的国家好,然后一大堆的事例举了出来,很多人都怕和他讲道理。他就是那种为了反对而反对的人,而且是能说会道、夸夸其谈的人,很不好对付。
我其实可以做到“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的,但那天也不知道犯了错,不知道那根筋出了问题,说话一点都不客气,让他哑口无言,最后灰溜溜地跑了。我说:你说漂亮国好,他们有没有乞丐,或者说我们的乞丐去了漂亮国,会不会好过乞丐。他不说话了,自此再也不和我聊天了,我也很高兴。
有一次,碰到一群职工向他们的领导反映“考核多、压力大”,我又不小心说了几句话,替那位领导解了围,同时也让他们正确认识了压力。我的话并不多,我第一句话是问他们一年以来考核了多少?一个一个地问,十来个人竟然只有一两个人受到了考核,而且数量并不大。于是我又问出了第二个问题:你们考核都没有,压力又从何而来?他们一个一个地低头沉思,然后又一个个地笑了起来。我立即趁火打铁,继续说道:既然你们考核少,说明你们很优秀和能胜任工作,工作给你们没有造成多大压力,你们应该是为了反对考核这种管理办法而反对的吧。既然你们没有什么压力,以后就不要再整天把压力挂在嘴边,导致没有压力而有压力,影响心情愉悦。
后来,我又问了他们中的某些人,他们觉得自己阳光了不少,也非常感谢我,说我是一句话惊醒梦中人。我当然很高兴,说实话,在此之前,我是没有这样的觉悟的,也常常被他们牵着鼻子走,而这一次也算是恍然大悟,也在无形中为自己减轻了不少压力,是一种双赢。
后来,看了刘震云老师的《一句顶一万句》这本书,好像找到了解决思想问题的钥匙,很多迷惑都豁然开朗。遇到了那些为了反对而反对的人,也会另辟蹊径去对付他,也不怕那些人胡搅蛮缠了。
这不,前几日又遇到了一个思想比较不同寻常的人。你说好的,他一定会说不好的。比如,他说秦桧不是奸臣,他的理由,秦桧所做之事受命于皇帝,是皇帝让他做的坏事。我的回答是这样的:秦桧做了那些坏事没有?他做了坏事,应该不能称之为好人吧?
于是,他不和你说了,又去扯其它的事情,但我知道,他是知道圆不了场。
我们身边诸如这样的人,总会有那么几个,他们会扰得有些人晕头转向,令人头疼,我也不例外。我是不喜欢这种为了反对而反对的人,在他们的心里面,他们根本就没有是非,他们认定的道理就是理,而且一直贯彻下去。这种人,他习惯于反对别人,喜欢与人对着干,在他们的心中,是没有界线的。
至于生活上的这种为了反对而反对的人,不想理他,大不了退而远之,也没有什么伤害。但,也有些人为了反对,失去了良心,不择手段,就可怕之极了。历史上,有这样的人,为了反对,拉帮结派,危害之重,我们也应该要当心。
4
作家,还是作假?
作家的名号,我从来没有想过去拥有,华协(国际华文作家协会,下同)圆了我的作家梦,而且是我认可的,靠真才实学取得的。
我非常高兴,如同我拿到大学入学通知书一样的高兴。当然,我还有一个身份,我也是认同的,那就是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这也是靠自己努力取得的,十分珍贵。因此,我倍加珍惜,也希望自己有所作为,最好能够通过诗文传递正确的价值,或者给予人们一些启迪。
作为一名作家和诗人,自然要有自己写文吟诗的底线和出发点,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怎么做,都应该要清清楚楚的。我的出发点是“分享开心快乐,传递幸福美好”,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我是这么做的,后来,写着写着,又不断地审视自己,觉得自己有些小众和小资,而且还有些理想主义,但我仍然紧紧地抱住了一条,那就是写文吟诗一定要有益,一定要有益于时代,有益于读者,再不济也要有益于自己。
我也知道,仅此一点是不够的,我觉得还得有社会责任感,得有良知。华协的小夕总在有些文章中也呼吁过文人的良知,我是很认同的。我觉得,我们生活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应该要执笔为这个时代发声,讲一些真话,传递一些好的力量,而不是埋首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说一些这里痛那里痒的小事情,讲一些鸡毛蒜皮的事,亦或是喊口号,娱乐至上,当然,更不能没有良知,去写一些不真实的文章,吹捧一些假大空的事情。
在我的心里,即便不是作家或者诗人,作假和讲假话是有愧的,是缺乏诚信的,是行为不正之人。个人以为,那些习惯于讲假话的作家,与犯了错的罪人相比,没有什么两样,都要应该受到谴责或处置。当然,实事求是,讲真话并不比讲假话容易,真相有时候比假相更加惨忍,故真正的做到真我,是不容易的事情。
“宁为讲真话死,不愿讲假话生”。我想这样去做,但讲出来容易,做起来难,若永远不为真理而活,永远做两面人,也无疑是有问题的,会扭曲事实,也会扭曲自我人格,最终会导致没有一个人相信他。这个世界,有一些人已经习惯于讲假话,习惯于捏造事实以粉饰太平,或者夸大其词来树立假典型,以此误导读者,污染社会风气,形成浮夸之风。我们不能忘了那个放卫星的年代,那个"亩产上万斤”的笑话。实事求是,是一个作家的良心,不能为了美化某人,任由笔下生花,任由口吐芬芳,也不能为了宣传人物,虚构事例,硬是将稻草吹成金条。有时候,当看到身边的人被吹成了品德无比高尚、形象无比伟大、能力无比神奇之人,与真实的人千差万别,我就觉得这样的作者实在是恶心,也是在犯罪犯法,因为就这样子一吹,还真有可能把这样的人吹成了六边形战士,吹成了模范人物,吹成了无所不能、技艺超群、能力超众的仙人神人,是对其他脚踏实地、任劳任怨的人的不公平。
有些人写文作诗,没有生活经历或有经历也脱离实际,仅主观臆断,看得出来很不真实,会激起有识之士的反对。我记得,有一次采风,有人写出来的作品严重脱离事实,参与采风的王老师对某些信口开河地乱写、夸大与事实不符的做法进行过批评。我在群里看到后,拍手称快,但因为人微言轻,也不好多说什么,但我知道了,这个世界上还是有许多文化人是有良心的,是能够守住底线的。
“为赋新词强说愁”,这样的人是有的。其实,吹嘘与吹捧,必定会物极必反,让人不敢相信。我不喜欢说假话,是知道说假话的人不靠谱;同样的道理,我不写虚假的文章,是不想去害人。比如说,为了给某个地方引流而做了虚假的宣传,而这样的文章让旅行者看到后,兴冲冲地去参观,但到了地方后却与文中描写的大相径庭,会让读者失望,继而再也不相信写文章的人,作家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终将成为这个社会的不诚信一类人,也必将遭遇信任危机。
作家作假,作品就是毒品,不要以为是危言耸听,不要不以为然。夜路走多了,会碰到鬼。假说说多了,尤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我听说过有一个人,喜欢读书,常年书不离手,但大概是过于相信书中之言或者书中之事例,不加区别,闹出了许多笑话和与人之间产生了许多矛盾,人际关系紧张,幸好后来意识到了这一点,才慢慢正常起来。
不过,我知道,在吟诗为文的路上,我只是一颗小小的镙丝钉,只是一只微不足道的萤火虫,但我希望真实地行文,作品不掺假,不害人,这是我能够做到或者努力可以做到的,我相信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