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喜欢吃大荔的西瓜,这西瓜,皮薄、瓤红、瓤沙、汁多、味甜,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天,吃上一块大荔西瓜、特别是放进冰箱保鲜室里的西瓜,那个爽,不可用语言表达,因此,对大荔情有独钟,就想去黄河岸边的大荔走走,再目睹丰图义仓古建筑。这次随2025陕西乡村文艺创作座谈会暨文艺名家走进大荔采风活动,了却了心愿。
丰图义仓处在黄河西岸台塬上,地势高突,通风向阳,古人选址建粮仓,是高明之举。从东仓门入,只见一四方城池,落于塬中,城池四周,是一档一档的粮仓,有58个储粮窑孔,每孔都有防火墙隔断。据说一孔可储粮约90吨,中间是偌大的场地,可供晾晒粮食,可做练兵场地。走进阎敬铭纪念馆,看见阎敬铭塑像立于中间。阎敬铭,出身农家,大荔人,历任郎中、山东盐运士、山东巡抚、湖北巡抚等职。光绪年间出任户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他治理贪官,手腕如铁,深受大众认可,成为人民心中为官清正,个性不阿,不辞劳苦,处处为百姓着想的好官,有着“救时宰相”之称。但见他布鞋,粗布裤裙,粗土布褂,却不失风度翩翩,正在看手中的粮食颗粒。他因反对慈禧复建颐和园而惹怒太后,辞官还乡。他还乡后,修建义学,还建起来丰图义仓,几次灾年,开仓放粮,解救很多百姓性命。我早知道《不气歌》还把它作为养生的座右铭,不知道出处,在阎敬铭塑像旁边,我看到《不气歌》“他人气我我不气,我本无心他来气”。倘若生气中他计,气下病来无人替。”是他撰写的,可见这位大臣的胸怀像大海一样宽广。
阎敬铭不但是个会理财、爱百姓的大臣,也是一个建筑设计家,他设计修建的丰图义仓,从防火、防鼠、防潮、防水、防匪等方面,都做到完美无缺,仓顶是青砖铺面,糯米汁、白石灰、灰土和浆粘结的,至今不漏水。每一档粮仓都有防火墙隔断,一旦某个粮仓起火,一定不会殃及他仓。粮仓下面都有木板隔断防潮,有猫洞防鼠,有天窗通风,可储粮五年不腐。屋顶的坡度,向中间倾斜,有U型槽导出,真是做到了天衣无缝。
上仓顶,视野开,看城池,四四方方,城池外是土筑的高墙,用于防匪。环望四周,这片由黄河、渭河、洛河三河汇集,形成的河滩,叫黄河滩,一片苍茫。不远处,好像是一片浅蓝色的海洋,问讲解员是不是水域?讲解员说,这是浅蓝色的塑料纸搭建的大棚,里面种植着瓜果、蔬菜,大荔冬枣,铺盖着整个黄河滩。适逢秋雨,雨雾遮挡,我看见这片浅蓝色的“海洋”,一直铺到遥远的雨雾处,不见了,是不是与黄河连在一起了,我不得知?我想看看黄河,然而,黄河在雨雾里,仿佛隐隐约约听到了黄河的怒吼声,穿过雨雾,进入我的耳膜。
对阎敬铭又恨又爱的慈禧太后,得知阎敬铭修建丰图义仓,解救百姓,封此粮仓为“天下第一仓”并亲笔题写“虎”“龙”二字,嵌在“紫阳仓祖”庙宇的两侧。
隋文帝杨坚的故乡,就在这片黄河滩的土地上。据说,这片黄河滩,过去是盐碱地,只生杂草,不生庄稼,是无人问津的角落,改革开放以来,大力治理黄河滩的盐碱地,“引洛灌滩,冲洗盐碱,改良土壤”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又通过农业生物措施,充分利用富含钾、钙等矿物质粘质土壤的特点,引进冬枣种植,提高了土地效率。说到改土植粮,讲解员更是如数家珍:“咱大荔是全省10万亩吨粮田核心示范区优质品种粮食的覆盖率达90%以上,小麦、玉米新品种配套技术60余万亩,绿色高产高效粮食示范区就有3个,118.63万亩的产粮良田,总产达47.3万吨,不是骄傲地说,也能称得上天下粮仓啦!咱大荔冬枣42万亩,全国最大,荣获中国林博会金奖,稳居全国果品品牌10强,品牌价值72.94亿元,鲜食枣类全国第一,收入过亿的村就有20多个,大荔冬枣,可以说甜了全国人民的嘴”说完,她开心地笑了。我们大家跟着一起笑。
大荔,可看,可亲,可游,可玩,可乐,可居。
大荔,我还会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