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蒙自小居了一段时间,得闲去了一趟碧色寨。碧色寨是一个旅游景点,距我租居的地方大约有十多公里。阳光正好,春风怡人。网约车驶出喧嚣的市区之后,绕了几圈盘山路便到了。
碧色寨,原名叫“壁虱寨”,最初只有十几户人家,人烟稀少,交通不便是一个极为偏僻的小山村。1909年滇越铁路通车,并在这里建立了火车站。因臭虫在这里叫“壁虱”,名字太俗。在这里驻足远眺,四周美景四季风光尽收眼底,于是便改为“碧色寨”这个诗情画意的名字。从此这个小山村声名远播,名扬海内外。滇越铁路是法国殖民统治的产物,也是腐朽没落的清王朝丧权辱国的见证。这条铁路由法国人设计、建造、并充分享有经营权。后来个旧铁路修到这里,再加上马帮的汇入,大量的锡矿和众多物资运到这里,于是碧色寨,不仅仅是滇越路上一个小火车站,而且是物资的集散地、转运站和贸易中心。一个闭塞的小山村由此迅速繁荣起来,当时有东方小巴黎之称。
下车,步入景区。游人不多,声音也不嘈杂,正熨帖我心情!
木结构房子分布在入口两侧,大多是各类米线的小餐馆和出租民族服装和西南联大校服的商铺。木柱和室内陈设大多放出黑黯的光色,长年累月烟熏火燎,显得烟火气十足。各类米线散发出撩人的香味。脚下的石板路不规则也不平整,但有着坚硬的石感,踏上去仿佛都能听到历史的回响,摇摇晃晃仿佛就走进了那段隐入尘烟的历史。走过这些商铺,是一片较为开阔的场地。几株高大的榕树巍然矗立,气生根悠长飘逸,如同历史之手,深情地将过往行人挽留。众多的钢制展板分布其间,这些展板上记录着一个世纪前发生在这里的重大历史事件或重要历史人物的活动事迹。有蔡锷领导的“护国军”从这里挥师北伐,成功讨伐了袁世凯,恢复了共和;西南联大师生乘车前往蒙自分校,极大地表现了强烈的爱国热忱和对教育的坚持与传承;大量的抗日物资从这里中转,源源不断地运往中国内地,支持了抗战的持久进行;国民革命军从这里去越南接受日本投降,标志着中国抗战的胜利。春日的阳光下,这些文字熠熠生辉,字字如炬,灼烧着游人的心田,激荡起无尽的热血与豪情。
站台是标准的法式建筑,黄墙红瓦,映衬在蓝天白云之下。斑驳的墙壁,尽显历史的沧桑和时间的无情。那一道道裂痕像生命的年轮,无不记录着曾经的辉煌,也记录着无数的风雨和故事。站台上的法式三面钟,时间永远定格在那一刻,像极力挽留和提醒那段辉煌的岁月。站台上不再有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旅客。空荡荡的候车室内摆放着从越南的河口到昆明全长800多公里的滇越铁路沙盘。滇越铁路穿越崇山峻岭高山峡谷,从海拔100米逐渐提升到海拔2000米,高超的技术,艰巨的施工和巨大的耗资,因此被誉为与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齐名的世界第三大工程奇迹。
黢黑的米轨(铁轨间距1米,中国铁路史上只有滇越铁路是米轨)在阳光下发幽暗的光,两端都伸向群山之中。曾经呼啸而来呼啸而去的蒸汽火车以及高昂的汽笛声都一同消失在历史深处和群山之中,左顾右盼两端只有从山间升起的层层迷雾。冰冷的铁轨上有几位女性游客,穿着租来的西南联大的女校服和行头:天蓝色大襟小袄,黑短裙,圆口布鞋,柳藤箱,油纸伞,或坐或站在拍照。仿佛要穿越到那慷慨激昂热血偾张的时代,做一名那个时代的知性女子。那一套校服和行头,在镜头下依旧光彩照人历久弥新,看着倍生感动。一节蒸汽火车头静静地躺在小站的一角,宛如一头羸弱的老牛,在残阳下独自沉思,对着苍茫岁月和过往云烟发出悠长的叹息。
大通公司、水火油公司、个旧锡矿转运站、马帮会所、海关、铁路警察局等等办公场所,要么重门紧锁要么人去楼空物是人非,迈进去寂静无声。我仰望天井,仿佛穿越时间隧道,回望往昔的喧嚣与繁忙,而今却只剩冷清与落寞。这种鲜明的对比,让我心中倍感压抑。是啊,历史是厚重的,难容一个人窥视。
我居足在一棵鸡蛋花树前,这棵鸡蛋花树老态龙钟,粗壮结实,节节疤疤,栉风沐雨历经三百年的沧桑。遗憾是花期未至,无法一睹它的容颜。鸡蛋花是佛教中“五树六花”的其中一朵花,在佛教理念中,它寓意众生皆有觉悟的可能,只要心怀希望,加以不断地修行,就迎来生命的转变。当初法国人在设计滇越铁路时,就因这棵鸡蛋花树而改变了铁路的走向,从而得以保留,至今这棵鸡蛋花树巍然屹立在苍茫岁月里散发出勃勃生机。也是碧色寨起落沉浮、繁荣与衰落的有力见证者。清风徐来,苍树不语。
在鸡蛋花树边上,矗立着一幢三层中西合璧的砖石结构的小楼。这就是100多年前法籍希腊人哥胪士兄弟开的赫赫有名的哥胪士豪华酒店,集住宿、餐饮、酒吧、娱乐为一体的接待场所。碧色寨鼎盛时期有2万人常住。不同肤色不同语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在这里交相辉映,交流融合,不同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或品茶或休闲或把酒狂欢。有怀揣梦想者、有梦想破灭者;有相逢有作别。人声鼎沸,醉生梦死。想当年是何等繁华喧嚣!如今墙壁斑斑驳驳,甚至有大片大片的墙皮剥落,裸露出石块。好似无情的岁月一层层剥去它那繁华的外衣和曾经的过往。风钻过紧锁的门、高大的百叶窗和墙壁的裂痕,发出轻轻地回响,像声轻不可闻的叹息,仿佛向游人诉说着这幢小楼里曾经爱恨情仇悲欢离合的故事。
时近中午,我在“站台小吃”小酒馆,点了份茶,静静地坐在遮阳伞下,慢慢地品着。阳光正好,亲切可人。绿植和鲜花在四周散发出不同的清香,沁人心脾。站台小吃位置较高,碧色寨几乎尽收眼底。这也是我选择在这里品茶的原因。来碧色寨旅游和到其他地方旅游有所不同,这里没有旖旎的自然风光冲击你的视野,没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让你叹为观止,也没有博大精深的文化瑰宝震撼你的灵魂。这里,只有历经一个世纪风雨的老房子与老物件,它们静静地伫立,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等待着你的触摸、你的回望,以及你深深的思考。从容、淡定、悠闲,放松心情放慢脚步穿越到一个世纪前那风云激荡的岁月里。
诗人于坚说:在碧色寨你不是匆忙的过客,却有可能使你成为一位诗人!游碧色寨一半是看实物,还有一半是代入,一半是身体之旅,一半是心灵之旅,这才真真正正完成一次碧色寨的旅程。也正如此碧色寨赋予你不一样的旅游体验。
我静静地坐在阳伞下,慢慢地品茶。有时静坐比奔跑更有张力,回望比展望更赋有新意。
一声昂扬的汽笛,仿佛从群山之中、历史深处响起,火车轰鸣着,自泛着冷光的铁轨上呼啸而来。站台上人影绰绰,行色匆匆,他们带着各自的故事,从四面八方汇聚,又奔向五湖四海。高鼻子蓝眼睛的外国人正颐指气使指挥劳工搬运物资,劳工弯腰弓背,肩上扛着沉重的负荷,承受“落后就要挨打”的皮鞭,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无奈与辛酸。哥胪士酒店里传来醉生梦死的狂笑;马帮会所人欢马叫,把世界各地运来的工业文明驮进西南的大山深处;西南联大的师生们,风尘仆仆,衣衫略显褴褛,但他们的眼中闪烁着不灭的坚毅之光,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与救亡图存的崇高信念,毅然踏上了前往蒙自分校的征途。甚至看到一柔弱女子立在站台上执手相看泪眼无语凝噎,与上车北伐参加护国运动的情郎作别,汽笛一声肠已断;也看到了卢汉率部进入越南接受日军受降,那豪迈的步伐……,碧色寨,一个小小的火车站,浓缩了一个世纪前那些风雷激荡的岁月。也见证着一个蒙昧的小山村在工业革命浪潮中逐渐开化,走上文明的历史进程。
这些情景蒙太奇般在我眼前交叉呈现。最终所有的所有又消失在群山之中,历史的深处。一切归于沉寂!像一块烧红的烙铁,在岁月的无言中渐渐冷却,被时光覆上厚厚的尘烟。
回望历史,我们从历史里打捞出什么?带给我们怎样的思考?夕阳西下,给时光深处的碧色寨洒满金辉。临走,我想起那株鸡蛋花在佛教理念中的禅意:众生皆有觉悟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