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吴学敏的头像

吴学敏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6/15
分享

小桥

在记忆的版图上,总有一处坐标,既丈量着岁月的刻度,又承载着精神的重量。我的家乡那座小桥,便是这样的存在 —— 它横卧于波光之上,既是连通两岸的交通枢纽,更是镌刻着乡愁与文明的精神图腾。

远观小桥,宛如丹青妙手笔下的写意长卷。晨光微熹时,桥身的轮廓在薄雾中若隐若现,像极了神话里浮于云端的琼楼玉宇;暮色四合之际,它又化作墨色剪影,与粼粼波光相映成趣,将 “长虹卧波” 的诗意诠释得淋漓尽致。桥身倒映在水中,与涟漪共舞,虚实相生间,恍若坠入梦境,让人不禁想起卞之琳笔下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的朦胧意境。

桥身之上,绘满了浸润着儒家思想的文化图景。孟母为择邻三迁居所的坚毅,曾子杀猪立信的郑重,子路负米孝亲的赤诚,子贡问仁时的哲思…… 这些千年之前的故事,以细腻笔触跃然桥上,仿佛时光在此凝固。每一次踏上桥面,都像是推开了一扇通往古代书院的门,儒家文化的清风裹挟着先贤的智慧,轻轻拂过心田,完成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

桥的两侧,两座小凉亭如卫士般静默伫立,却藏着最鲜活的人间烟火。老人们在这里摆开棋盘,楚河汉界间 “杀” 得酣畅淋漓;主妇们围坐闲谈,家长里短里飘着邻里温情;偶尔还能听见说书人惊堂木一拍,将三国风云、水浒侠义娓娓道来。最动人的是 “红娘亭” 的传说 —— 一对银发老人在此相遇相知,执手走过余生。从此,这座小亭便成了恋人们心中的圣地,年轻男女手挽手在此驻足,期许着属于自己的浪漫故事。

对于文人墨客而言,小桥是灵感的源泉;于我而言,则是心灵的避风港。闲暇时,我总爱独坐桥边的长条木凳,任思绪随着桥下流水飘向远方。有时,“二十四桥明月夜” 的清辉仿佛穿透时空,照亮眼前的水面;有时,“小桥流水人家” 的恬淡又与记忆中的童年重叠,带来片刻宁静。而那个被冰雹突袭的午后,小桥更化作坚实的屏障,用宽厚的怀抱护我周全,让我明白,它不仅是风景,更是刻进血脉里的温暖。

岁月悠悠,小桥在风雨中见证了无数变迁,却始终以温柔的姿态守护着一方水土。它像一位沉默的母亲,用文化的乳汁滋养着一代代乡人;而乡人亦如爱护珍宝般修缮它、守护它,让这份联结着历史与未来的乡愁,永远在时光里静静流淌。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