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深秋的风掠过赤峰大地,夕阳便似一位醉心的画师,以苍穹为卷,以秋山为墨,晕染出“山映斜阳天接水”的绚烂画卷。这景致里没有春日的娇嫩,却藏着塞北大地独有的苍劲与热烈,每一寸光影都镌刻着赤峰秋日独有的印记。
驱车前往红山时,暮色已悄然漫过天际。远远望去,赭红色的山体在夕阳下宛如披了层金纱,层层叠叠的岩层间,夹杂着枫红与柞黄,仿佛远古先民留下的彩釉在暮色中苏醒。山脚下的英金河缓缓流淌,河水褪去了盛夏的澄澈,泛着温润的琥珀光,将红山的斑斓倒影揉碎在水面上。偶有几只鸿雁掠过,翅膀沾着夕阳的金辉,掠过水面时激起一圈圈涟漪,让这幅静态的山水图有了灵动的生机。岸边的沙棘丛缀满了橙红的果实,在暮色中如点点星火,与红山的红、河水的暖、天空的橙紫交织在一起,像是大自然精心调配的调色盘,每一种色彩都浓烈而饱满。
若说红山的夕照是浓艳的油彩画,那红山湖的暮色便是清雅的水墨画。站在湖畔远眺,湖面如一块温润的和田玉,被夕阳染上了一层柔和的橘粉。远处的沙丘褪去了盛夏的灼热,覆着一层浅黄的秋草,与天空相接的地方,夕阳正缓缓下沉,将天际线染成从金橙到绛紫的渐变色。湖面上偶尔有渔船驶过,船头切开平静的水面,留下一道长长的水痕,水痕里盛满了夕阳的光芒,像是为渔船铺就了一条通往天际的金色航道。湖畔的芦苇荡褪去了青绿,化作一片雪白,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芦苇穗上的白絮在暮色中若隐若现,偶尔有几声雁鸣从芦苇丛中传出,打破了湖面的宁静,却更显天地的辽阔与悠远。
沿着西拉沐沦河前行,夕阳的景致又换了另一番模样。河水裹挟着两岸的秋枫落叶,在暮色中呈现出独特的胭脂色,河道蜿蜒曲折,像是大地腰间系着的彩绸,一直延伸到天际。河岸的草原上,褪去了盛夏的碧浪,化作一片金黄,成群的牛羊正慢悠悠地往回走,牧民骑着马跟在后面,身影被夕阳拉得很长,马背上驮着丰收的牧草,与远处的彩山、近处的河水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秋日游牧风情画。河面上的桥梁横跨两岸,桥身上的灯光渐渐亮起,与夕阳的余晖交相辉映,像是为这幅自然画卷增添了一抹温暖的现代亮色。站在桥上望去,河水与天空在远方融为一体,分不清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只觉得整个身心都被这暖融融的暮色包裹着,所有的浮躁都在这一刻烟消云散。
赤峰的“山映斜阳天接水”,从来不是单一的景致,而是山、水、天、人共同谱写的秋日诗篇。这里的山有彩林的热烈,这里的水有秋波的柔情,这里的夕阳有包容万物的温暖。当最后一缕霞光消失在天际,夜幕缓缓降临,那份夕阳下的美好却依然留在心中,让人忍不住期待,明天的赤峰秋日,又会迎来怎样一幅动人的山水画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