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吴学敏的头像

吴学敏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10/25
分享

红漆拖拉机旁,我们用知识改写了人生

四十载光阴弹指过,可每当路过村口那片早已平整的晒谷场,我总会想起家里那台东方红拖拉机 —— 它不是陈列在博物馆的老物件,而是刻在我童年里最鲜活的 “玩具”,更是我和伙伴们用知识改写命运的见证者。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物质的匮乏像一层薄雾笼罩着乡村。村里鲜有彩色电视,更别提孩子们的玩具了。我家买拖拉机那年,整个村子都热闹了好几天。那台漆着红漆的铁家伙,有着方方正正的驾驶室、轰隆隆的发动机,还有能装下半车稻穗的后斗,在我们眼里,比城里孩子的铁皮青蛙、发条火车稀罕百倍。

每天放学,我和邻居家的小军、阿梅就会直奔拖拉机。我们有不成文的 “分工”:小军总抢着坐进驾驶座,双手紧紧攥着方向盘,嘴里模仿着 “嘀嘀 ——” 的喇叭声,仿佛下一秒就要开向远方;阿梅喜欢蜷在副驾驶,把脑袋贴在冰冷的车窗上,想象自己正穿梭在城市的街道;我则偏爱爬上后斗,躺在铺着干草的车厢里,看云卷云舒,听风吹过铁皮的声响。有时我们会比赛谁能在拖拉机旁待得更久,直到夕阳把我们的影子拉得很长,父母的呼唤声从村口传来,才恋恋不舍地离开。那台拖拉机,承载了我们童年所有的向往与欢乐,是物质匮乏年代里最珍贵的 “宝藏”。

后来,老师在课堂上说 “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像一颗种子,落在了我们心里。那时的我们渐渐明白,只靠在拖拉机上幻想远远不够,想要走出乡村、看看更大的世界,必须努力学习。于是,拖拉机旁的嬉戏少了,煤油灯下的读书声多了。小军为了搞懂一道数学题,能缠着老师问一下午;阿梅把作文本写得满满当当,字里行间全是对未来的憧憬;我则把课本翻得卷了边,希望能用知识为自己铺就一条向前的路。我们互相鼓励、彼此督促,心里都憋着一股劲:要让这台拖拉机见证我们的成长,更要让它见证我们走向更远的地方。

时光不负有心人。多年后,我考上了外地的大学,小军成了一名工程师,阿梅则成了一名教师。我们各自在不同的城市扎根,也都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私家车。去年春节,我们相约回到村里,特意去看了那台早已锈迹斑斑的拖拉机 —— 它静静地停在老屋后的角落里,红漆早已褪去,发动机也再也无法启动,但在我们眼里,它依然闪耀着光芒。小军笑着说:“当年我在驾驶座上幻想开汽车,如今真的实现了。” 阿梅也感慨:“要是没有当初的努力,我们可能还在村里守着这台拖拉机过日子呢。”

从童年时共享一台拖拉机,到如今各自开着私家车;从物质匮乏的乡村岁月,到如今幸福美满的生活,改变我们人生轨迹的,正是 “学习” 二字。那台拖拉机像一位沉默的老者,见证了我们的童年,也见证了我们用知识改写命运的历程。它让我明白,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次努力学习,都是在为自己的未来积蓄力量;每一份对知识的渴望,都能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如今,每当我开着车穿梭在城市的街道上,总会想起童年时在拖拉机上的时光。那台老旧的拖拉机,不仅承载着一段难忘的回忆,更教会了我:只要心怀向往、坚持学习,平凡的人生也能开出最美的花,平凡的我们也能驶向属于自己的幸福远方。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