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在的时候,我是小院的常客。院子的四周是木质的板杖,整齐的屹立在那里,守候着家庭的和谐与安宁。院子的地面是原始的土地,打扫得干干净净,东面是鸡架,鸡鸭鹅的叫声打破了小院的宁静,给院落增添了生趣与活力。院子的南边有一口水井,上面安着辘轳,吃水浇菜都用辘轳汲取。每每看到井水穿过木杖,缓缓地流向菜畦,像唱着一支欢乐的歌,我都会快乐地望着,有时竟看得出神……
每到春天,冰雪融化,树木绽放新蕊,布谷鸟的啼鸣唤醒人们赶快插秧栽禾。勤劳的母亲早早地起床,把土地耕过来,栽上毛葱,种上菠菜、小白菜等。过了几天,小苗破土而出,绽放新绿,菜园里绿意正浓。满园绿色迷人眼,心里也有说不出的高兴。高兴的是青菜丰富了我们的味蕾。那滋味如同细雨滋润干涸的大地,唤醒了心灵深处沉睡的渴望,舌尖舞动将美食的精华逐一解读,吃着母亲亲手种的菜,味蕾的记忆如同时光烙印,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涌出温暖的回忆。每到立夏的前几天,是母亲最忙碌的时候,她把菜苗栽在园子里,在用地膜覆盖,白色的地膜就像给小苗盖上了一层被,有了地膜地保护,小苗就不怕霜冻。园子里种上了各种蔬菜,有茄子、辣椒、黄瓜、豆角等。在母亲的精心侍弄下,小苗茁壮地成长,母亲一有时间,就来到菜园,为小苗锄草、施肥、浇水。母亲看着小苗渐渐长大,望着碧绿的菜畦,在阳光的照耀下,更加浓绿,每棵菜苗,都浸润了母亲辛酸的泪水。过了一段时间,各种蔬菜渐渐地长高了,黄瓜、豆角伸出茎蔓,母亲在每棵黄瓜豆角旁插上架条,每三棵或四棵绑在一起为一架。这样起到固定作用,防止大风刮倒。经过一段时间,黄瓜豆角爬满架,在绿叶的衬托下,更加怡人!每片叶子,都闪烁着爱的光辉,无不写满了爱的诗行。
每次回家,最吸引我的就是那架黄瓜。抽空就会去敞开的小园门寻找绿味,去找那些在绿秧上,散发着清香带着刺的黄瓜。在绿秧上摘下一根,在衣袖上蹭了两下,就大口地吃了起来,那种清香浸入心肺,口齿生津。
母亲勤劳,院子里的每个角落都有她的劳动成果。春天,墙角有她栽好的吊瓜;夏天,菜园的篱笆上,也爬满了丝瓜。黄花绿叶相间,仿佛是一幅绿色的山水画。在孩子的眼里,这些都是母亲的作品,这些散发着浓郁芳香的作品应该获得“茅盾文学奖”。这些四季轮回的蔬菜,都是“母亲的孩子”,是小院的配角,真正的主角是靠西墙的杏树。那是母亲亲手栽的,是母亲的心上物。春天一到,粉红色的杏花绽满枝头,笑傲春天,引来无数蜜蜂花间飞舞,杏树的枝桠伸出墙外,墙里开花墙外红。
清晨,拉开窗帘,初升的太阳透过茂密的杏树枝叶,地上撒满了光斑。我站在窗前,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看见地上的光斑,母亲劳碌中的倩影又出现在我的面前,这时的小院是一天当中最高光的时刻,满院生辉。过了几天,鲜艳的杏花凋落了,随后树上留下了毛茸茸的小杏,这时的枝叶更加浓密。引来无数小鸟在树上飞舞,它们把树当成了自己的家,杏树是它们活动的舞台。
杏子在暖和的春天长的飞快,夏天一到,杏子挂满枝头,压弯了枝桠。父亲找来几根木头,把枝桠支好,防止压折枝桠。立秋刚到,杏子成熟了,黄橙橙的果实缀满枝头,我站在树底下,品尝果实,心里甭提多兴奋了,母亲看见我高兴的表情,发出了爽朗的笑声,笑声一直在儿的脑畔中回荡,久久不肯逝去。
如今,父母已离开了人世,小院依在,风光犹存。院子的每个角落还留存着父母的遗迹,每看见长势喜人的蔬菜,我自然地想起母亲,不仅潸然泪下,母亲语重心长的话语再次响起:“故乡才是你的根,无论外面怎么好,人都得落叶归根。”
又快到清明节啦,小院的那棵杏树应该开花了,鲜艳的花朵是母亲一生辛劳的写照,不知何时再能与母亲相见,我想,今晚会在梦中出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