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郑志良的头像

郑志良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3/07
分享

网红打卡地

望着车外熟悉的景象,我急忙问身边的小婷:“我们要去的什么‘怪最典护多锤’究竟普通话怎么讲?”“就是高水镇鱼塘村呀!”小婷看我的目光有些异样,好像察觉到了我内心的不安。啊,这不正是我自己村吗?难怪这路越走越眼熟!

“怪最典护多锤”是我用普通话模仿他们黎话的发音,跟它本来的发音相比,也就六、七成像的样子。小婷是我的同事,也是我的女朋友。说是女朋友,其实也就是彼此确认过眼神、相处比普通人亲密一点而已,还没到谈婚论嫁、山盟海誓的地步。小婷多次说要教我黎话,但都被我拒绝了。因为我觉得学黎话就像学英语。你看,把“镇”说成“典”,这还不得死记硬背吗?

我知道在一个地方工作、生活,不懂当地方言是会有很多不便的,只是没想到这不便以这种形式出现。那天他们说要到一个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我也没多问,说走就走呗!

“诶,好像你就是这边的耶?”小婷侧过脸来。“是的,我是这个镇的。”我不敢接她的目光。“那这条村呢?”“听说过,但我没去过。”

天啊,我撒了个弥天大谎!明明是自己村,怎么说没去过呢?都怪我那条村实在太落后了,怎么好意思跟自己的同事——还有女朋友,大老远的回去参观呢?不行,我得想个办法才好。我盘算着一个个逃避的方案,先后又一个个地否定了。正无计可施之际,车上突然骚动起来。原来是汽车空调出了故障。三服天,没空调怎么行?我马上说:“快到镇上了,我陪司机去修空调。大伙先去参观,修好之后我们就赶过去。”大伙很是赞成我的提议,小婷还帮忙补充一句:“他是这个镇的,熟人多!”

到了镇上,雇两辆小巴把同事送走之后,我就跟司机去修空调。从东头找到西头,终于找到一家会修空调的汽修店。经检查,问题不大,加加冰种就好,只是修理师傅说,他们的冰种刚刚用完,确实要的话,得从附近镇调过来。那就调吧,司机说。我也附和一声。我还巴不得把时间拖得越长越好呢!

正如我所愿,他们花了三个多钟才调来冰种。添加、调试,又花了一个多钟。折腾完之后,我们就往鱼塘村赶。到了村口,我不敢下车,生怕碰上熟人。我在车上给小婷打了三次电话,最后才看见他们有说有笑地出来。

“不愧是网红打卡地,你不进去太可惜了!”知道我不懂黎话,他们对我都说普通话。“他们的原生态保持得真好,里面的气温比外面起码低两、三度!”“那些老屋修旧如旧,真是别出心裁!”“那些民宿一看就觉得舒服,在这里住上一个星期也没问题!”……本以为他们会满脸的疲惫和沮丧,没料到日已西斜了,兴致还那么高!

“真是一条古老的新农村!”小婷对我说,“这条村五百多年历史了,那祠堂曾是粤桂边纵队的指挥所呢!”“看来你可以当导游了。”我微笑着说。“如果需要,我还真愿意给你当导游呢!”小婷边说边打开手机,将照片一张张翻给我看。开始我只是应付一下,当看到那些砖瓦旧屋、老竹古树经稍事修葺和梳理,便露出古韵新姿,我的眼睛慢慢张大起来。小婷还拍了几段视频,那些民居、村巷、田园,都换了模样,特别是那溅着水花的溪流和清澈见底的池塘,还有那成群结队的石湾鱂、花肚鲫、並痹嬷等小鱼儿,慢慢把我带回到那遥远而又充满乐趣的童年。“喂,喂,别后悔,下次我跟你再来!”看到我出神了,小婷拍拍我的肩膀说。“再来?”我心里咯噔一下。自从说了“听说过,没去过”之后,这谎言就像一条巨蟒在慢慢地吞噬着我,眼看就要吞到头部了,我本能地做最后的挣扎。“不是再来,是回来。”我终于鼓起了勇气,“不瞒你说,我就是这条村的,那耕读馆旁边就是我家。五、六年没回来,没想到变化这么大。对不起,刚才我说谎了!”我的语调在逐渐下降。

“啊,原来你是这条村的?”小婷惊讶地说,那声音传遍了整个车厢。“好啊,今后你们可以常回家看看了!”大伙投来的都是羡慕。

回到单位,天色已晚。下车后,小婷转身就不见了。我拨了几次电话,她都不接。等了大半个钟,她才回了一条信息。一句“忘了来路,到哪都是漂泊”让我在夜风中凌乱。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