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三月羊的头像

三月羊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509/26
分享

"稀"字里的世情与诗境

秋分三日,早晨气温只有17度,穿着长袖长裤运动鞋散步仍感觉凉飕飕的,于是脱口而出:稀凉。自言自语,似乎出声了,却也没听到。稀凉是方言土语,大意是少有的凉,究其词性还应该含有副词成分,借以修饰天凉的程度。

盐阜方言中把稀字的含义用到极至,几乎成了口头禅,习惯用以描述事物的罕见程度及其体验。天气冷称稀冷,天气热称稀热,肚子饿说稀饿,路途遥说稀远,累了想睡觉说稀萎,不小心摸到有刺棘的树枝大叫一声稀戳人,对于偏重的活计果断回绝:稀费力。

至于日常生活饮食中的口味也习惯用稀字修饰:汤菜盐放多了,咂咂嘴:稀咸;瓜果未熟急着尝鲜咬一口:稀苦、稀酸;乍捞川渝火锅,口吐哈哈:稀辣!

盐阜方言中,稀字多修饰感觉不适或苦痛与挫折。修饰感觉舒服或快乐一般用词缀"死了"来表示程度。美味佳肴说好吃死了;评论美女帅哥说漂亮死了;说某人日子过得舒心自然用快活死了。出风头的叫洋相死了,诸如此例。盐阜方言中以"死了"作后缀起强调作用来替代稀字修饰的词汇在口语中还有很多。厨房油烟多了,有说稀呛人,也有说呛死人,具体表达得看时态及语境的差异。

甜、好、多等形容词一般不用稀字来修饰。任何语境下也没人说稀甜的,稀好的,稀多的,顺口加上后缀"死了"却很普遍:甜死了,多死了,好死了。

盐阜方言里稀字用作修饰的意义应该源于普通话。所以如此,主要因地域语言文化背景形成的表达习惯,体现出地方文化的特征。盐阜民众大多由明代从苏州迁居来此煮海晒盐开发滩涂的灶民,日子过得异常艰苦,程度及广度实属罕见。稀字恰到好处地表达灶民内心深处痛苦不堪的情感,至于快乐与幸福的滋味异常稀有,故超出了稀字的内涵。

稀字开头的普通话词汇在日常生活中也常有运用,如稀缺、稀奇、稀罕、希少等等为人熟知,稀的内涵基本相同。稀释、稀饭、稀汤寡水的稀则与稠相反或相对,当作别论。

古诗词中的稀与盐阜方言里稀的内涵如出一辙。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麦花雪白菜花稀"。

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稀疏,渡口行人稀少,营造宁静的氛围。油菜花稀疏的景象,展现初夏田园的宁静与生机。诗句中的这些“稀”字,准确地描绘了事物的状态,巧妙地传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意境。情感上的疏离或思念也常常借"稀"字来表达,并且恰到好处。

"知音世所稀,欲寄瑶琴山水间"。感叹知己难觅,世间稀少,抒发孤独寂寞之情。"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望故园"。感叹故友稀少,表达思乡之情。"天远雁声稀,寒灯独夜人归迟"。以雁声稀少衬托孤独,描绘夜晚的冷清。"年近古稀身尚健,心随明月到胡天",表达壮心不已。

自然景物的稀疏,内心的孤寂,人生无常,一旦承续了稀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立显丰富。

“稀”最初用于描绘自然景物的稀疏特征。“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以“星稀”描绘夜空的空旷。继而演变成诗人表达情感的孤独与寂寞。“天远雁声稀,寒灯独夜人归迟”,以“雁声稀”衬托孤独之情。人生感慨也借助稀字来表达。“金销藕叶稀,翠减莲房瘦”,借荷叶稀疏暗示青春年华流逝的无奈。表达知音难求的感慨"稀“字自然不可缺席。"知音世所稀,欲寄瑶琴山水间”。营造宁静、平和的氛围同样少不了用"稀"字。“蚕眠桑叶稀,村巷静无声”,乡村宁静的氛围因为"桑叶之稀"的衬托而可以触碰。

从最初描绘自然景物的稀疏,逐渐演变为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深刻的人生感悟。"稀"字成为诗人抒发内心情感的重要载体。“稀”字令读者更加深刻地体会诗人的情感世界,从而感悟生活的过程。

天上星云稀,林圃花叶稀,梢头鸟声稀,人间知音稀。“稀”字与不同词语搭配组合,丰富了诗歌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人生和情感的独特感悟。即使形容事物模糊不清,"稀"字也来助一臂之力。 “别梦依稀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 表现事物或记忆模糊不清晰的"依稀"之意,早已从属于"稀"字旺盛而有诗意的生命力。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