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章山的头像

章山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10/30
分享

长沙的湘江大桥

湘江穿城而过,像一条碧绿的绸带,将长沙分为东西两片。自1971年湘江一桥(橘子洲大桥)横空出世,五十四载光阴流转,十二座跨江大桥如星辰般点缀在江面,每一座桥都是一部凝固的历史,每一道桥影都倒映着长沙的沧桑巨变。

近日一个傍晚,我和友人登上岳麓山。登高望远,只见湘江澄碧,两岸高楼林立,楼宇逶迤,车水马龙。入夜,湘江两岸灯火璀璨夺目,仿佛银河落入了人间。

长风万里,晚风如歌。

友人指着湘江一桥,你看,拱拱相连一字排开,像不像一排飞鹤牵手掠过水面。

你看,湘江二桥索塔耸立,拉索挽起桥面,像不像前进的风帆。湘江三桥的桥墩是倒Y型,胜利的手势。

桥下的江水在灯光下泛起粼粼波光,桥体的倒影随着水波摇曳,仿佛是一座悬浮在水中的幻影。游船驶过,船头的灯光划破水面,在江面上留下一条金色的轨迹。

友人在长沙市建委工作过很长时间,对长沙的桥梁比较熟悉,通过他的介绍我知道了星城湘江之上桥梁一些美学知识和桥梁背后的一些故事。

1971年,长沙湘江一桥开工建设。

老长沙人还记得,该桥未建时,过江靠的是摇摇晃晃的渡船,遇上风雨天,江面白浪翻滚,渡船在浪尖上颠簸,仿佛随时会被吞噬。

那时的长沙,还是一座略显破旧的小城,湘江两岸多是低矮的砖房,江面上偶尔驶过几艘小渔船。大桥的建成,像一道闪电,划破了长沙的沉寂,城市的扩张从此有了方向。

这种大桥见证了长沙人民自力更生的热情和奉献。长沙80多万人次市民人拉肩抗参加义务劳动,用一年时间建成了这座世界规模最大的双曲拱联拱大桥,赶在1972年国庆节前通车。通车仪式当天,大桥上彩旗招展,盛况空前。长沙放假4天,市民欢天喜地,奔走相告。这是一座中国式的、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宏伟建筑。当时我国缺乏机械设备特别是重型起吊设备,工程技术人员首创了五段缆吊新工艺,解决了施工难题,创造了64天完成一万吨构件吊装的奇迹。这座大桥后来获得了国家首届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大桥连接岳麓山、橘子洲和长沙主城区。如今,大桥每小时通行车辆就达6000辆,依然稳如磐石,是城市的大动脉。长虹卧波,拱拱相连,宛如一排白鹤牵手掠过江面。入夜,桥面上车灯连成一条条流动的光河。桥建成后,两岸的往来不再受制于天气,城市的血脉开始畅通。

随着时光推移,一座座新桥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1992年,湘江二桥(现银盆岭大桥)建成。大桥造型新颖,两个索塔矗立江面,斜拉索扇面散开挽起桥面,实现了大跨径过江,大桥像乘风破浪前进的风帆。这座大桥产生了两位女劳模,一个是省路桥公司高级工程师涂萍,一位是长沙市建委的高级工程师张杏芬。两位都是新中国自己培养的大学生,都是60年代毕业于湖南大学土木系。

湘江二桥又像一把巨大的竖琴,在江面上弹奏着现代城市的乐章。

2000年,湘江三桥(现猴子石大桥)于2000年国庆节前夕在庆祝新世纪的锣鼓声中合龙。这座大桥首次采用了倒Y型桥墩设计,受力巧妙,形似胜利的手势。桥下的江滩,曾是野草疯长的荒地,如今成了市民的健身广场,晨练的人们在江边奔跑,孩子们在沙滩上嬉戏,笑声与江水的涛声交织在一起。

2012年,福元路大桥建成,它像一道彩虹,横跨在湘江之上,桥身的钢结构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桥下的江心,曾是渔民的聚居地,如今成了观景平台,游人在这里远眺,看江水悠悠,看城市天际线不断延伸。

如今的湘江大桥,早已超越了简单的交通功能,它们成了长沙的城市名片,是艺术与工程的完美结合。2018年,三汊矶大桥通车,它像一条巨大的鲸鱼,在江面上游弋,桥身的拉索,像一根根琴弦,在风中轻轻颤动。桥下的江滩,曾是采砂船的聚集地,如今成了生态保护区,白鹭在江面上盘旋,野鸭在芦苇丛中嬉戏。

2024年,被寓为湘江之钻的香炉洲大桥建成。它像一把巨大的扇子,在江面上展开,索塔采用了钻石造型,熠熠生辉。桥下的江心,曾是废弃的码头,如今成了文化创意区,艺术家在这里创作,游客在这里拍照,每一张照片都记录着长沙的现代与活力。

至今长沙湘江之上已建成12座跨江大桥,三座过江隧道,南来北往畅通快捷。

每座大桥都有不同凡响的气质,诉说时代的风采神韵。

福元路大桥采用了钢管拱桥型,三叉戟大桥采用了悬索吊桥的桥型,香炉洲大桥索塔采用了钻石塔的造型,暮坪湘江大桥采用了双飞燕钢管拱造型。这些大桥有的像白鹤掠波,轻盈飘逸;有的像风帆破浪,勇往直前;有的像竖琴奏响,悠扬动听;有的像飞燕凌空,自由翱翔。

2025年4月建成通车的长沙兴联路湘江大桥的索塔造型以“湘江绣月”为设计灵感,将月亮岛的柔美曲线融入建筑美学‌。主塔与江心月亮岛遥相呼应,呈现圆月饱满盈润的形态,在粼粼波光中勾勒出“双月印江”的壮美画卷‌。塔、岛与银星湾公园相映成趣,形成“一桥一岛一公园”的立体景观格局‌

风过琴鸣,云过有声。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湘江之上的大桥宛如一条条璀璨的银河,横卧在江面之上。它们不仅照亮了长沙的夜空,也照亮了长沙人民的心田,让人们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憧憬。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湘江大桥把长沙河东和河西,把老城区和湘江新区、洋湖新区紧密相连。岳麓山下湘江之上过江大桥建设是长沙发展变迁的缩影。长虹卧波,看长沙击水中流,沧桑巨变。这些大桥不仅是连接两岸的交通枢纽,更是长沙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国家繁荣昌盛的象征。它们见证了百年长沙从积贫积弱到繁荣富强的历史变迁,也承载着长沙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据统计,长沙的GDP连续多年保持高速增长,长沙作为中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2024年经济总量实现历史性突破,GDP达到了15268.7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6%,计算机电子、化工、有色金属等新兴产业增速超14%,园区贡献74.9%的工业增长。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十二座大桥,十二座时光之门,它们连接着长沙的过去与未来。站在岳麓山上,远眺湘江两岸,过江大桥如一条条巨龙,在江面上伸展。桥下的江水,依然清澈,依然流淌,但两岸的城市,早已换了容颜。

老长沙人坐在江边,看着桥上的车流,感慨万千。他们记得,1971年时,湘江大桥是长沙的骄傲,是城市发展的象征。如今,十二座大桥,十二座里程碑,它们见证了长沙从一个小城,成长为一座现代化大都市的历程。

夜幕降临,湘江大桥上的灯光亮起,像一条条彩色的丝带,在夜空中闪烁。桥下的江水,倒映着城市的灯火,仿佛一幅流动的画卷。长沙,这座千年古城,在湘江的滋养下,在十二座大桥的见证下,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未来的挑战。

湘江大桥,它们连接着过去与未来,承载着梦想与希望。在这座城市里,每一座桥都有故事,每一道桥影都倒映着长沙的新貌。湘江,永远流淌;长沙,永远向前。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