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缪文中的头像

缪文中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9/25
分享

重游伏龙山古道记

 乙巳仲秋,适值周末,余偕诸文友重游伏龙山古道。天朗气清,万般烦恼抛于脑后,襟袖生凉,自在欢喜触动心弦。忻然提笔以记之。

古道倚圣寿寺而辟,初入山径,有坊迎客,两侧石柱镌联曰:“‌圣地难逢休把眼前错过,寿树有限莫负良辰美景”‌。虽风雨剥蚀,字迹犹可辨识,实为斯寺文脉之征也。王君凝睇良久,拊掌叹曰:“昔宾王讨武曌檄文,雷霆震烁,不想其祖德亦润泽山林,真文脉相承之证也。”

拾级而上,青石盘纡,苔痕斑驳,蔓草遮径以阻蛇虫,蛩螀鸣幽而迎行客。转过山坳,忽现路亭翼然临于虚壑之间,额题“浮云亭”三字。余伫立亭前,环视四野,但见翠岫揽云,千峰竞秀,群山如蛟龙翻腾欲闹苍穹,流云似白絮缠腰留恋凡间;碧霄明灭于烟霭之际,长堰静嵌于众壑之中。

恍惚间,忽闻钟声穿云而至,浑厚悠远。余暗忖:此声曾入宋濂《环翠亭记》,不知古今同异否?环视同游,皆闭目聆听,似欲续六百年未绝之清响,恍若画中之人。余顿悟,此乃禅韵之幽邃也。

复前行,众皆循钟声而往。余徐步冥思未得,谓朱君曰:“蛩螀低吟,通于俚俗;落叶翩飞,合于秋情。伏龙山朝晖,可称君意否?自然幽趣,曾契君心乎?”朱君笑而不语。

继而过金林、兰竹二亭,越游乐桥,穿彩虹阁而入禅寺顶礼。主事门芝法师闻讯来迎,引观寺中二宝:元时罗汉松及明刻圣寿禅师碑,具道寺史沿革,复邀至如是堂宣说妙谛,化导人心。

闻黄溍、宋濂、方孝孺诸先贤皆曾于此著书讲学,众皆歙欷,恍见当年衣冠胜雪,折柳赋诗之状;慨想昔时驿马嘶风,烹茶话古之景。秋风送爽,竟带陈香,似与往昔茶烟暗合。“不但日日是好日,亦乃年年是好年”,见黄墙题有千岩禅师偈颂时,刘君慨然曰:“当使后学知先贤非惟穷经皓首,亦具林泉高致。”诸友相视而笑,盖今日之游,正续此雅韵矣。

古寺梵音回荡于碧落,伏龙灵脉肇基于坤元。览胜之际,苏子“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萦回胸次;闻道之后,余不复“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是游也,凡历三时,道虽短而意弥长。归而记之,尤叹古道非徒通衢,实为时光隧道。古道蜿蜒曲折,承载几多故事,景濂之风、子充之雅,皆凝于石阶苔痕之间。诸友重访,非惟览胜,乃与先贤对话,以山水为笺,以步履为笔,共撰千秋文章也。

秋风消暑,亦润心腑,余感于时境,赋诗一首以寄:

秋山揽色逾千重,古道文章次第逢。

就在禅音萦绕处,静听前辈话江东。

此文非独记游,乃文脉相承之契也。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