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嫂子
菊延宏
进入腊月,天黑就提前了许多。夜已经很深了,除了偶尔的几声狗叫,便是沉寂般的静。除了几个单身老人家的窗户上还闪着电视的光影,村子被黑漆漆的夜幕淹没了。
村中间桂花嫂子家的后院有一个长达十多米的大棚,是国庆之前翻新改造的。透过缝隙射出几道亮光来,棚子里不时传出脚步声。在安静的夜里,劳作声格外地清晰。
五十岁出头的桂花嫂子,中等个子,留着短发,身体微微发胖。五官端庄,大眼睛,高鼻梁,白皮肤。
从国庆节开始,收豆子秸秆,粉碎,拌料、装袋、这些工作必须要雇人帮忙才可以。其余的工作如接种、翻袋等都是她自己独立完成的,为了节约成本,只能自己夜以继日地加班加点了。丈夫去上班,只能在双休日回来帮忙。
夜很深了,她正在棚里忙碌着,干起活来动作麻利。她正仔细地整理着一排排摆放整齐的蘑菇料袋子,每个蘑菇料袋子五十公分长,如大腿一样粗的圆柱体。塑料袋里面的草料是豆子秸秆粉碎的,经过近十个小时的清蒸,再从两头打开接入菌种苗。菌种就在这豆秸秆提供的肥沃的土壤里开始生长、蔓延,犹如白细血管一样向周围延伸,土褐色的蘑菇料就逐开始一点点变白。桂花嫂子正在翻转整个料袋子堆成的墙,使它们均匀受热、通风。经过半个月的菌种生根,豆干料已经在菌种的发酵下几乎都变成了全白色。
临近春节,桂花嫂子开始把蘑菇萌芽的塑料袋向外的一边逐个解开口子,就等着蘑菇从这边长出来。为了能在年前卖个好价钱,让蘑菇快速发芽成长,桂花每天早晚在大棚里生火加温,按时喷水。不过一两天的时间,在温度和湿度合适的环境里,蘑菇蕾在袋子口开始四处露头,只有指甲盖一样大小,深灰色,形状像菜花头一样,满头的小颗粒。两三天之后,菇蕾迅速长大,一天一个样子,叶瓣长到手掌大小时,蘑菇就可以采摘了。桂花每天给大棚通风,喷水,加温,整个棚里暖融融的,水汽四处弥漫。四排整整齐齐的料袋子堆得多半人高,向外的一面全是一簇一簇的蘑菇,像盛开的褐色的花朵,花瓣儿肉嘟嘟的。
桂花嫂子每天白天必须要及时摘采密集的菇蕾,相当于起苗,蘑菇成长的空间合适就硕大如牡丹花。蘑菇若长得太大,菇肉就不鲜嫩了,嚼起来都费劲。时间再久些,叶瓣上就开始像下了霜似的,那是蘑菇在开花,并散发出一股呛人的味道。吸到口腔里,时间久了,就容易得咽炎。桂花嫂子得咽炎已经很久了,每次进大棚之前先要戴上口罩。
已经是凌晨时分了,桂花嫂子才封了火,熄了灯,走出大棚。长时间的晚睡早起,她显得很疲惫。她先揉揉眼睛,再伸伸臂,然后扭扭腰,最后仰着头转了几圈。在后院里休息了一会才去睡觉。子女在上学,丈夫在外工作,她必须自力更生,独立自主。
深冬的凌晨五点钟,窗外黑漆漆的,没有一丝的光亮,村子也依然在沉沉的睡梦里。桂花嫂子被闹铃声叫醒了,她习惯性地下了床,直接进了棚子里。一手拿刀,一手提笼,开始采摘蘑菇。她把采摘后的蘑菇整齐有序的排在竹笼里,一排排的围成一个实心圈,一层层的按照蘑菇的大小插空安放。摆放时要仔细端详,否则,蘑菇的叶瓣会互相碰撞,遍体鳞伤。她像服侍自己宝贝一样细心、轻柔。
每个竹笼内全部垫了一层厚厚的软布,上面还覆盖着一层厚厚的小棉被。两个大竹笼装得满满的,被固定到自行车的后座两旁。桂花嫂子戴上厚实的手套,围着暖和的围巾,推着自行车摸着黑冒着寒冷刺骨的风就出门了。眼前还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见,需要适应一会儿。正是夜里最冷的时候,整个身体被寒气紧紧包围着,她不由得轮换着搓搓手、揉揉脸、捂捂耳朵,有时候也会跺跺脚。
村子到大路有一段凹凸不平的路,摸着黑骑车容易栽倒。桂花嫂子只好推着车子走,半小时的路程,只有她一个人向前走,路边枯干的树木,远远看去,影子实在吓人。若有一点意外的声音和影子,受惊的人肯定会立即逃窜。黑暗,孤单,寒冷,包围着她,袭击着她。为了给自己壮胆,她曾经点着烟插在车头上,或者在后面的竹笼里放一把刀。其实,她更多的是操心当天的价格,给儿子盖新房的希望,都寄托在这些蘑菇上,也就压在了她的心头上。
上了大路,路面平坦并且宽阔,桂花嫂子已经满身汗涔涔的了。骑上车子,冬天微微的寒风像刀子一样割在脸上,双手虽然戴上了厚厚的棉手套,但五个指头早已僵硬了。
路上偶尔也有去县城卖菜的,大多都是自行车,也有极少数人骑着摩托车。让她心里多少有些安全感,但是人家都比她速度快,一个一个的超过她,在前面不远处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了。她也想赶上去,但是,双腿似乎不听指挥,只是机械地转着圈。突然,一只大黄狗从路边窜出来,飞快的从车子前面箭一般飞过。惊得她车头猛然一摆,立即从车子上跳下来,她的一条腿跪在地上了,双手紧紧抓住车子,极力地护住快要摔倒的车子。她站起来时长舒一口气,总算有惊无险。稍作等待,才缓过神来。骑上车,继续前行。
为了能赶上县城菜市场的批发时间,桂花此时只有一个念头,向前,向前,必须在7点前赶到菜市场。穿过路边四、五个村子后,远远地看到县城上空泛着一道亮光。她早已经不像刚出门时那样浑身哆嗦,此时额头上早已汗涔涔的,手心也热乎乎的。只是渐渐没了力气,速度越来越慢。
天边东方还没有泛起亮光的时候,桂花嫂子已经到了蔬菜批发市场。市场里灯火通亮,人头攒动,大小车辆横七竖八地停放着,架子车、自行车、三轮车到处都是,场面热闹非凡。她费力地把两个竹笼放下来,不一会,围过来几个菜贩子打量着笼里的蘑菇,问价钱,问数量。很快,两只竹笼早已经空荡荡的了。今天的价格比预想的要好,桂花嫂子简单吃了早餐,她买了一瓶护手霜,奖给自己。稍作休息,就急匆匆往回赶。
回到家门口,村道里依然空荡荡的,各家各户的门紧闭着,路上只有几只公鸡悠闲地在转悠着。她看了看家门两边的对联:向阳门第先迎春;勤劳人家早致富。她每次回家都要看看这幅对联,这也是她人生朴素的座右铭。活着就要吃饭,吃饭就要劳动,勤劳才能致富。这是她的口头禅,也是他教育子女时常说的话。
桂花嫂子进了家门,放下车子,喝了口热水,抱着杯子暖暖手。她把钱放在柜子的皮夹子里,在本子上记着当天的产量和收人。每次做完这件事,她都会对自己说,加油,努力,今年的目标会达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