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空寺和云冈石窟
晚上入住的是五台山下的友谊宾馆。这时我的心情放松了很多,有时间去研究我们的导游。导游姓平,名叫平行。这个姓氏我是第一次听说,也该我学艺不精,囫囵吞枣,上网查了一下,这个姓氏在百家姓上居然是第95位,全国共有17万人口,魔幻的是,第96位的黄氏,人口竟然有4千万。
第二天,也就是7月2日。原定是7点40在停车场门口集中的。可时间超过10分钟了,导游愣是没出现。没穿长袖的我感觉冷飕飕的,幸亏太阳很快就出来了。
在车上,趁着平导罗里吧嗦,我开始查五台山的寺庙。正如导游昨日所说,这里寺庙众多,比我想象的还要多很多,比如,佛光寺,塔院寺,金阁寺,龙泉寺等等,据说有86个。另外一种说法是120多个。难怪昨天平导说,在这里走个三四天也游不出来。
车子沿着盘山公路上山,又沿着盘山路下山。到了9:10左右,又呈现一望无垠的大平原,平原上还是密不透风的低矮的玉米。
快上高速的时候闯进了两个小交警,拿着执法记录仪查安全带。坐在最后的我不幸被他们捉住了。开了我5块钱的罚单。在我交罚款的当儿,车已进入浑源县。这里一会儿高山峡谷,一会儿平原纵横,让我搞不清楚此处到底是平原还是山地。
进了悬空寺景区大门,又上了一辆摆渡车。开了十几分钟才到达恒山脚下。向左前方仰望,就看到了绝壁上的悬空寺。
悬空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五年(491年),建筑面积约900平方米,总面积虽然不大,但包括了大雄宝殿、太乙殿、关帝殿、钟楼、鼓楼、送子观音殿、伽蓝殿等。悬空寺通过27根插入岩壁的横梁实现承重,这些横梁采用榫卯结构与岩体咬合,形成稳定的支撑系统,而我们在外边看到的一根根支撑在崖上的撑木,它并不受力,其巧夺天工,令人叹为观止。崖上还有李白游览该寺写的“壮观”二字,体势雄浑,跟他惯有的一泻千里,挥洒自如的风格大有不同。
接下来就是无聊的排队。不巧的是,排队的当儿又下起了大雨。应该是排了一个半小时,终于有工作人员放开闸门。不过,上去参观只用了10分钟。寺院空间极小,道路极窄,只容一人通过。从第一层一直上到第4层,不走回头路。
看完集中,已是下午2点了。2:10在一家叫作恒山土菜馆的饭店吃饭,那地方居然没有空调,热得众人没地儿躲。这里属于山西最北端的大同,平均海拔为1千米,气候比较凉爽,最高气温一般不超过32度。
然后继续出发,到云冈石窟已是四点十几分了。下了车,大伙几乎是小跑着过去的,因为到4:30大门就关了。
云冈石窟是由北魏文成帝在公元5世纪下令开凿,历时约150年完成。是中国第一个由皇家开凿的石窟,现存45个主要洞窟,保存了5.9万余尊石雕造像,最大的石像是露天大佛,高达17米,是以北魏道武帝拓跋跬为原型,它融合了印度犍陀罗艺术风格与中原雕刻技艺,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
这真是一场石窟和佛国艺术相结合的盛宴。这里的石像,工艺逼真,形态各异,大的,小的,长的,短的,卧的,站的。不而一足,最后是被动的走着,被动的看着,完完全全的被这里的艺术所震撼。
结束的时候下了一场大雨。平导说这里的年降水量350mm,这一场就下了100mm,真是一场喜雨,发财雨。他们是痛快了,给他们带来雨的江浙人都淋成了落汤鸡。饶是众人撑着伞,上衣,鞋子,裤脚都湿的不成话,好容易走到饭店。吃饭时已接近8点了。
晚上住宿是在美精酒店,吃完饭我们想去古城里走一下,导游说这里的古城墙是全国最高大的,接着又猛夸了一顿曾在此主过政的耿彦波。然而雨又开始捣乱,所以就没去成。
应县木塔
第三天,也就是7月3号,吃完早饭,几个女生嚷着要去看大同古城。于是驱车先是看了九龙牌,还有鼓楼。感觉也没什么意思,且当时雨也是时断时续。便调转车头,向南前往应县木塔。
应县原名马邑,马邑,就是公元前133年,汉武帝出动精兵三十万,欲在此伏击匈奴的地方。木塔始建于公元1056年,由辽兴宗皇后萧挞里(仁懿皇后)倡建,距今有近一千年的历史。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总重量约为7400多吨,占地面积约25000平方米,整个建筑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是世界上现存最高大、最古老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2016年9月,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为“世界上最高的木塔”。
参观只能在一层,二层是上不去的。一层为释迦摩尼金身,坐像高达11米,脸型丰满宽圆,神态亲切安详,高贵温婉。木塔塔身内外悬挂52块牌匾和6副楹联,其中“峻极神工”为明成祖朱棣亲笔所书;“天下奇观”为明武宗朱厚照所书,匾额端庄古朴,气势恢宏,虽历经五百余年,其包举宇内,吞吐天地的帝王之象依然可见。
吃完饭,坐了近三个小时的车,回到太原,参观省博物馆。
我和晓武在里面走了一个半小时,基本上是走马观花,稍微上点心的,是晋商和道情。不过人很多,特别是青年的学生们,他们看的很认真,听的也很仔细。
晚上入住云溪悦华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