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锦荣的头像

李锦荣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6/27
分享

山风里的故土记忆

农历六月初六日,是武定彝族、傈僳族聚居地区传统的“禾苗节”,俗称“祭田神”。每当这个时候,我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家乡那片层层叠叠的梯田,那漫山遍野的绿色以及在那片梯田上度过的无数个夏日时光。那些日子,如同一幅幅精美的画卷,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记忆中。

我的家乡在勐果河畔的大银山坡上。小时候,“六月六”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次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那时的我,总是迫不及待地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因为在这一天,全村各家各户都会前往遍布大银坡上大大小小梯田间“祭田神”祈福。

记得六月初五那天,我们一群孩子早就兴奋不已。天还没亮,几个伙伴就相约着前往离家十多里外的“叭喇山”,到山上去砍“祭田神”用的松枝和山杨树枝。“叭喇山”实则为乌蒙山的余脉,巍峨壮丽,主峰海拔2881米,地处武定县田心乡东部与插甸镇的交界处。山间林木葱茏,溪流淙淙,山花烂漫,古木参天,生态原始,钟灵毓秀。长满了云南山茶、杉椤、云南松、青冈栎、杜鹃、香樟、滇北山杨等植物。常有野猪、麂子、山猫、豪猪、赤腹松鼠等野生动物穿梭其间。夏秋之交,山草莓,山杨梅,野山楂,山毛桃,鸡素子等野果遍地都是。牛肝菌、鸡枞、鸡油菌、羊肚菌等野生菌遍地可采。

登上山顶,“一览纵山小,会当凌绝顶”之豪情油然而生。山脚的利米坝子像襁褓中的婴儿,四周群山怀抱,勐果河自南向北蜿蜒其间,石家河水从东边缓缓淌来汇入勐果河,之后,顺着南边的山脚,过盆地,穿峡谷,浩浩荡荡地流入滚滚的金沙江。山间一片片葱茏的绿色点缀着青瓦灰墙的村庄,一个个村庄就像一颗颗巨大的珍珠洒落在广袤苍茫的山间盆地中。雨后天晴,利米坝子弥漫着一层氤氲的雾气。随着日头升高,雾气袅袅的在村庄旁,屋宇间,田野里,山岗上流淌,升腾。在山间聚拢,像冒着腾腾的热气,形成云海,轻纱一般挂在半山腰,云蒸霞蔚。随即,梦幻般的云海铺展开来,云卷云舒,如棉似絮,洁白如雪。山峦、村庄,屋宇在云海中若隐若现,似仙似幻,加之湛蓝如洗的天空,宛若一幅绝美的画卷铺展在天地间。

几个小伙找到山杨树,像敏捷的猕猴一样爬上树梢。砍的砍,拾的拾,捆的捆,分工又合作,紧张而有序,迅速捆扎好“祭田神”用的山杨树枝和松树枝后便迫不及待地奔向那莽莽的山林。那些红红的鸡素子、酸酸的杨梅、涩涩的山毛桃、香甜的山草莓都是我们向往已久的林间美味。那时的高兴劲儿至今记忆犹新,那酸酸甜甜的味道一直停留在我的味蕾深处。

六月初六那天,整个村子都沉浸在节日的喜庆中。家家户户都为这个特殊的日子而忙碌着。奶奶领着哥哥和我,抱着鸡、提着酒、拿着香火,扛着我们从山上取回的树枝,背着锅、油、盐、米等物品,奔向我们家那丘一亩五分大的口粮田。一路上,我们都能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氛围。村里的男女老少都穿着节日的盛装,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们或忙着准备祭祀用品,或忙着打扫房屋,或忙着准备节日的美食。整个村子都充满了节日的喜庆。

当我们抵达那片熟悉的梯田时,夏日午后的阳光正好洒在层层叠叠的田埂上,每一块田都像是精心雕琢的艺术品,闪烁着绿色的光芒。田间水波粼粼,仿佛无数面小镜子,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映照着蓝天白云和周围的山峦。梯田里的稻穗随风摆动,犹如绿色的波浪,一波接一波,连绵不绝。那些金色的谷花鱼在禾苗间游来游去,来回穿梭。成千上万只蝉在青翠的枝头鸣叫,微风里夹杂着蝉鸣声,树枝里摇曳着蝉鸣声,芳草间攒动着蝉鸣声……为这片宁静的田野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

站在田边,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感受着大自然的清新与美好。那一刻,我仿佛与这片土地、这片梯田融为一体,感受到了它的生命力和活力。我闭上眼睛,让心灵在这片宁静与美好中沉浸。

奶奶开始忙碌起来,她先在田边选择一处相对平坦的地方,然后插上山杨树枝和松枝,燃起一堆火。接着,她点上香,倒上酒,抱着鸡跪在地上开始虔诚地祈祷,嘴里念念有词,祈求“田神”风调雨顺,无灾无害,五谷丰登,万籽归仓。奶奶的脸上写满了虔诚与希望,她的眼神中透露出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与敬畏。之后,我们把鸡宰了,把鸡血滴在山杨树枝和松枝上,又拔下几根鸡毛插在松枝上。看着奶奶庄重地做着这一切,我虽然当时不知道奶奶所做的这一切有多重要,但从奶奶的庄重的神情中,我能感受到这一切对她、对我们一家人来说是很重要的。后来我才明白,奶奶之所以如此虔诚地进行祭祀活动,是因为她深知这片土地对我们的重要性。她希望我们能够得到大自然的庇护和恩赐,希望我们能够在这片土地上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祭祀活动结束后,我们开始准备晚餐。奶奶拿出锅碗瓢盆和油盐米等物品,开始生火做饭。我和哥哥一会儿在田埂上,沟渠旁采摘黄刺果(俗称萢儿)或野草莓,一会儿在草地里翻地瓜或在野菊花旁捉蝴蝶和蜻蜓,自由自在地在田间奔跑着、嬉戏着,看天上云卷云舒,看地上牛羊在青草尖追逐流云。我们捡起田间的石子、木棍和水草,搭建起一座座小桥和房屋,玩起了过家家、捉迷藏的游戏。那时的我们,无忧无虑、自由自在,仿佛整个世界都属于我们。不一会儿,一顿丰盛的晚餐就做好了。我们围坐在一起,品尝着奶奶亲手做的美食,感受着家的温暖和幸福。

夕阳西下,淡淡的暮色笼罩着大地,清风拂过苍茫的山野,带来了丝丝凉意。一群麻雀啁啾着飞入云霄,清亮高远的蝉鸣声在枝头摇曳。我们祖孙三人走在返程的路上,夕阳的余晖洒在我们的身上,映照出我们疲惫而满足的身影。

奶奶虽然离开我已经二十几年了,但每到农历六月初六,小时候奶奶领着我过“六月六”的情景便又一次浮现在眼前,奶奶那佝偻的身影也越来越清晰地映入眼帘。

如今,武定县发窝乡党委、政府把“六月六”确定为“民族体育文化节”。每年“六月六”在发窝举行“相约发窝、走进发窝,乐享发窝,爱上发窝”系列活动。“祭火祈福、酒歌展演、鸡王争霸、彝绣大赛、篮球比赛、商品推介……”系列活动为传统的节日赋予新时代的内涵。盛夏的六月激情似火,节日的发窝歌舞升平,我不由赋词一首《念奴娇.罗午候山怀古》:“忆往昔,登临罗午侯山,势吞云表。古木擎天遮日月,雾霭氤氲缠绕。翠影凝烟,青崖削壁,霞染千峰俏。钟灵毓秀,曾孕华夏十八月历,破玛雅迷缥。岁月峥嵘,文明薪火,辉映山河老。千秋遗韵,犹闻天籁萦绕。

看今朝,发窝彝乡焕彩,沃野春潮。阡陌交通鸡犬近,民族同心共韶。燕舞莺歌,桃红柳绿,巷陌炊烟袅。山河锦绣,更喜故地乡村振兴,彝韵传新调。盛世华章,千秋伟业,共筑康庄道。且看明日,彝乡再谱新谣!”

又是六月六了,虽然我已经远离了家乡,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无法再回到那片熟悉的梯田,但这个特殊的日子让我再次想起了那些美好的时光和回忆。我在心中默默地祈祷和祝福,祈祷着家乡的亲人们能够平安健康、幸福快乐地生活,祝福着那片熟悉的梯田能够继续孕育着丰收的希望和梦想。

那些关于六月六的记忆,如同一串串珍珠般串联在我的心中,成为了我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