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过后,“三伏”中的小城武定依然炎热。虽然已到下午,却秋阳似火,闷得人喘不过气来,我才理解何谓“秋老虎”。难得有点闲暇时光,于是携妻儿老小驱车前往避暑胜地——三台山。
三台山,位于云南省武定县和禄劝县两县交界处,距武定县城约20公里,海拔2600米左右。该山四周悬崖峭壁,林木葱茏,美景引人入胜,因“山如台形,凡三层”而得名。元明时,已为西南之名山。
驱车出城十余分钟,车便已拐进乌龙小村的乡间道路上。道路两旁,金黄的稻穗低下头,饱满的谷粒让山雀垂涎欲滴,田间有不少稻草人在忠实的守护着庄户人的希望。一阵风吹过,稻浪随风起伏,一浪推着一浪,一波涌着一波,一瞬间,整个田野变成了金色的海洋,在这延绵千里的南国高原上久久回荡。
车继续行驶在蜿蜒崎岖的山路上,穿过马鞍桥水库大坝,沿着山路盘旋。不久,一座雄伟的山门映入眼帘,门的上方正中用行书写着“武定县苗族文化第一村”几个金字,门两边的柱子上刻有一副楹联——“虎山连着凤家城,苗家心向共产党”,横批“日月同辉”四个字在横梁正中。不觉中已至知名苗族画家王建才老先生的家乡——麻栗棵村。进了山门,一栋栋漂亮的楼房错落有致地摆布在山间。房前屋后,桃李芬芳,瓜果飘香,鸡鸭遍地,一条条平坦的水泥路连着家家户户。暮色中,辛苦了一天的苗家人开始准备晚餐,袅袅炊烟在楼宇间、果树枝头萦绕,飘飘渺渺,亦仙亦幻。苗家阿婆忙碌的身影不停的穿梭于屋里院内,脸上充满了富足、祥和的表情。想想过去的苗家,撵山狩猎,居无定所。现在,住楼房、饮山泉,小轿车、摩托车、拖拉机、旋耕机摆满院,卫生室、小学就在家门口。暮色中的苗寨,鸡犬相闻,静谧安逸,宛若置身于人间仙境。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真正以人民为本,真正做到了人民至上。莽莽乌蒙山深处的苗家儿女也紧跟时代步伐,走上了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在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车缓缓地驶出山寨,继续前往三台山。越往山上走道路越艰难,今年雨量充沛,土路坑坑洼洼,泥泞不堪。猎豹黑金刚超选四驱纯正越野系统的优越性能体现得淋漓尽致,我桀骜不驯的性格完全融入越野的乐趣中。想想,“中国工匠”创造的“中国制造”、“大国重器”不断走向世界,是继中国古代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和印刷术“四大发明”之后中国科技成就走向世界的新时代。我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华夏儿女的共同努力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实现。
行至山顶,视线陡然开阔,有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感。远处,群山连绵起伏,莽莽苍苍。翠玉般的绿色延绵千里,村落星星点点的散落在青山绿水间,极其显目,仿佛一颗颗耀眼的宝石镶嵌在莽莽的乌蒙高原上。三台山主峰魏然屹立在眼前,高大,挺拔。像一个威猛的彝家汉子在驻足远眺,在寂静和孤独中沉思,目光坚毅,神情凝重,思考着过去,展望着未来。近处,松树,柏树,杉椤树、麻栗树等知名的、不知名的各种高大的乔木在秋风中摇曳。“唰……唰……”阵阵松涛在秋风中飘荡,仿佛诉说着亘古不变的爱情故事,缠缠绵绵,娓娓动听。林间,流水潺潺,溪水自由穿梭在石头缝隙间,清澈透明,蜿蜒恬静。溪边的树根盘根错节,或似虬龙卧水,又似蛟龙戏珠,水和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秋天的溪流没有春日的倩弱,没有夏日的丰满,却有秋日的多情,不停地欢唱着。那美妙的溪流声和着一阵阵婉转清脆的鸟叫声为山涧增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
林间的空地上,绿油油的草地像地毯一样铺在山间,柔柔的,绒绒的。茸茸的草丛中开满了一朵朵鲜艳的小花,野菊花,薰衣草,地丁,蒲公英……红的,黄的,粉的,紫的竞相开放,色彩斑斓,光彩夺目。草间,散布着白顶果,老鸹果,泡儿等各种野果。女儿被这深山中的美景吸引了,迷住了,深深的陶醉了!像一只快乐的蝴蝶一会儿飞到东,一会儿飞到西。一会儿看看这边的花,一会儿扯扯那边的叶;一会儿闻闻这朵,一会儿嗅嗅那朵。一身白裙在绿茵茵的草地上飞舞,格外显眼却相映成趣,给山野增添了一份灵动和一丝灵气。我的情绪也不由自主地被女儿所感染,真想“四仰八翻”地躺在草地上观“云卷云舒”,看“大雁南飞”,听“松涛阵阵”和“大雁呢喃”,任凭思绪飞舞,可又不忍心去打破深山暮色中这份难得的安详和宁静。南国高原的秋色是多彩的,秋天是丰实的。
夕阳下,小溪旁青黑色的大石头上,爬满了绿绿的青苔,落日的余晖透过密密的树林,星星点点的撒落在青苔上,山空林更幽,鸟鸣声更脆。此情此景,不由自主地想起了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此时,在这样一个秋日的薄暮里,在这样一座远离尘世的空山中,我的内心像空山一样宁静。
夕阳与青松交相辉映,山石与清泉至纯至洁。三台山,春光虽逝,秋景更佳,山人合一,怡然自乐。
【刊载于《楚雄日报.马缨花》2022年1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