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七”,说的是乡间流传的丧殡习俗——人走了之后,每隔七天要做一次祭奠,从“头七”到“七七”,整整四十九天。
这里的“操”,便是操办的意思。按祖辈传下的规矩,家里若是娶媳妇,就得趁着“七里”之内赶紧操办,过了这期限,就得等三年孝期满。
我娘走的那天,天阴得像块浸了水的破棉絮,风卷着纸钱在屋子里打旋。她走得突然,家里本就过得紧巴,这下更是塌了半边天。
那会儿,全家七口人挤在三间破旧的茅草屋里。奶奶七十多了,背驼得像张弓,咳嗽起来整个人都在抖;爸爸是个“老病鬼子”,胃里的毛病拖了二十多年,干不了重活。姐姐是家里的顶梁柱,可转年就要出嫁了,剩下三个小弟,最大的十一,最小的才七岁。
娘走后,灶台上的烟火都淡了。以前她总能变着法儿从地里刨些吃的,如今掀开锅盖,常常只有半锅稀得能照见人影的面糊糊。我看着三个弟弟扒着锅沿咽口水的样子,心里像被什么东西揪着,又酸又沉。
我和她的缘分,是十岁那年定下来的。她比我大一岁,个头也高些,我瞅着她辫梢的红头绳,脸一下子红到了耳根。
这门娃娃亲一晃过了十多年,当年扎羊角辫的姑娘长成了大闺女,我也从懵懂少年长成了壮实小伙。可婚事却被“晚婚晚育”的政策卡了壳——那会儿规定,男女年龄相加得够五十岁才能结婚。母亲走时,我二十二,她二十三,加起来才四十五,差着五岁的坎儿,按政策得再等两年半。
给娘做二七的那天晚上,爸爸把我拉到灶门口。他蹲在地上抽了袋旱烟,闷声说:“按老规矩,得趁你娘的七里操办了你们的婚事,不然要等三年。你姐已经到了法定结婚年龄,她嫁了,三个弟弟怎么办?家里总要有个女人搭把手。”我懂爸的意思,家里这摊子,没个主心骨撑不下去,可政策摆在那儿,大队干部那边根本通融不了。
分管计划生育的主任是个认死理的,爸跑了三趟大队部,磨破了嘴皮,他就一句话:“特殊情况也得守规矩,年龄不够。”
“那就偷偷办吧。”爸最后下了决心,烟锅在鞋底上磕得邦邦响,“只请几个主要亲戚,简简单单吃顿便饭。”
日子定在娘“三七”里的第三天。前一天,姐姐和爸爸去亲戚家借东西:大伯家的红木箱,说是“压箱底”的讲究;三婶家绣着褪色牡丹的红布被单;连新房里的铜炉、洗脚木盆,都是从邻居家凑的。大伯叹着气把箱子抬出来:“先拿去用,三天后必须还。”三婶递被单时红了眼眶:“委屈孩子了。”
结婚那天,天刚蒙蒙亮,我就起来打扫,把家前屋后扫得干干净净。姐姐帮着把借来的家具往新娘子房搬,三个小弟穿着洗干净的旧衣服在门前跑,却被爸喝住:“别吵,悄声点。”爸爸一出声,仿佛整个庄子都静了,只有我家烟囱冒出的一缕青烟,像怕被人看见似的,很快融进晨雾里。
新娘子房设在西头那间小屋,以前是娘住的。墙上糊了层新报纸,遮住斑驳的土墙皮;借的红木箱摆在墙角,上面放着个铜炉,插着两根红烛。除此之外,再没别的物件。给我俩做的两身衣服放在红木箱上,布是最便宜的“的确良”,针脚是请本家大婶连夜缝的。
她嫁过来时,穿着件花布褂子,头发梳得光溜溜的,用红绳扎着。没有锣鼓,没有鞭炮,更没有送亲的队伍,就她嫂子陪着,拎着个小布包,里面是两身换洗衣裳。进门时,她怯生生看了看我家的破屋,没说话,只是抿了抿嘴。
奶奶拉着她的手,摩挲着她的手背,老泪纵横:“好孩子,委屈你了。”
“奶奶,不委屈。”她笑着摇摇头。
结婚第三天,借的东西得赶紧还。邻居家的铜炉要送回去,三婶的被单一早得洗了晾上,二伯家的红木箱还等着装粮食。我和姐姐一趟趟往邻居家跑,把借来的东西全还了回去。
晚上,我坐在床沿,看着空荡荡的新娘子房,心里像堵了块石头。娘走了,家里的顶梁柱塌了;婚事办得这般寒酸,连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三个小弟还等着吃饭,爹的病也不知道何时才能好……委屈像潮水般涌上来,混着对娘的思念,眼泪“啪嗒啪嗒”落在裤腿上。
她端着碗热水走进来,看见我流泪,没说话,轻轻放下碗,走到我面前弯下腰。她的手很粗糙,是常年干农活磨出来的,却带着暖意。她用袖口给我擦眼泪,动作轻轻的,像怕碰碎了什么似的。
“别流泪。”她的声音柔缓,却透着股韧劲:“男子有泪不轻弹。”
我哽咽着说不出话,只是一个劲揉眼睛。
她蹲下来,抬头看着我,眼睛在烛光下亮闪闪的:“我知道你难,家里的情况我都看在眼里。可既然我来了,就不会走。”她顿了顿,伸手握住我的手,手心有些凉,却握得很紧,“我选择你,就不怕穷,不怕难。以后咱们一起扛,一起走,日子总会好起来的。”
红烛的火苗不停地跳动,把她的身影投在墙上,忽明忽暗。我看着她眼里的光,心里的委屈慢慢散了,涌上一股暖流。是啊,日子再难,只要有个人陪着,一起扛,一起走,总会好的。
我反手握住她的手,用力点了点头。眼泪还在掉,心里却踏实了。窗外的风还在吹,茅草屋顶呜呜作响,屋里的红烛却越烧越亮,将两个依偎的影子映在土墙上,像一幅再也抹不去的画。
后来的日子,正如她所说。我们一起下地干活,她比我能吃苦,她学着娘的样子操持家务,把三间茅草屋收拾得干干净净;她为这个家起早贪黑,洗衣服做饭,忙这忙那,将一家人的日子打理得井井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