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到西藏旅游观光的念头,一直埋藏在我的心里,遥远的日光城——拉萨市令我向往。我曾在青海省当兵,家属随军到西宁一起生活了十七八年。我出差到过德令哈、格尔木,总感到西藏很近,前往拉萨有的是机会,可惜直到转业回山东老家我也未能成行。时光飞逝,岁月不居,一晃又是十五年。今年的夏天,我终于踏上西藏拉萨市那片神秘的土地,圆了我一个多年的梦,可谓是“一眼西藏,一生不忘”啊。
一
七月的山东酷暑难耐,我们一家人回到西宁故地重游,尽情分享夏都的清凉。漫步在熟悉又陌生的新宁广场,坐着火车去拉萨的念头又呈现我的脑海。恰巧我的大海表弟在拉萨工作,应他的热情邀请,我和女儿从西宁乘坐列车,开启了为期四天的拉萨之旅。
临行前,我想象中的拉萨形象:一座雪域高原上的孤城,地处白雪皑皑的群山之中,交通闭塞、发展落后,空气稀薄、环境恶劣,人烟稀少、物质匮乏。我电话询问大海表弟拉萨的天气近况。他说:“近几天,拉萨经常下雨,早晚温差大,天气有点凉。你们来时多带点衣服备用吧。”我想给表弟带点礼物,问他需要点什么?他却客气地说:“我什么都不缺,只要你们来看我就很高兴了。”
听了表弟的一席话,妻子打了退堂鼓,劝说我和女儿不要去拉萨了。但我和女儿决心已定。我想,这次来西宁不去拉萨,也许这辈子真的去不成了。于是,我和女儿预订上西宁至拉萨的列车票,又预约了参观布达拉宫的门票。妻子对我带着女儿去拉萨还是有一百个不放心,千叮咛万嘱咐,让我从药店买上一盒红景天和一包葡萄糖粉剂备用,又从超市采购两大包食品和十几个苹果。忙活了半天,旅行前的准备一切就绪。
二
7月27日21点10分,我和女儿登上Y971次西宁至拉萨的旅游列车。一上列车,列车广播员便温馨提示旅客旅行安全注意事项,告知旅客如有高原反应身体不适的情况要及时联系列车乘务员或拨打服务电话,列车上配备氧气装置供给有需求的旅客使用。整个列车全是卧铺车厢,车厢里坐满了人。大多数旅客是从内地来的,热烈地谈论着进藏的话题。我在中铺,女儿在下铺,放好行李安顿下来,列车便驶出西宁车站,离开万家灯火的市区,钻进朦胧的夜色中,“咣当、咣当”地向青藏高原奔跑……
一觉醒来,列车过了格尔木,已驶入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透过车窗,天色朦胧,灰暗的天空露出一片鱼肚白,辽阔的大草原一望无际,与铁路并行的公路上来往车辆闪烁着微弱的光亮,几处塌方路段有抢修工人正在施工。看来,昨天下了大雨。列车平稳又快速地奔跑在大草原上,天色渐渐明亮起来,草原上成片的积水星罗棋布,水天一色。我用手机对着窗外记录下青藏高原的黎明时光。
清晨,优美动听的音乐回荡在车厢,列车上的第一次播音开始了。熟睡的旅客纷纷醒来,揉着眼睛观看窗外的高原风光,远处的雪山起伏绵延,与蓝天白云相映生辉。“哇塞!雪山。”“快看!藏羚羊。”几位旅客兴奋地惊呼。他们举着手机和相机不停地拍照,生怕错过稍纵即逝的景色。但也有一些旅客提不起精神来。同一包厢来自河南的一对母子都出现高原反应症状,看上去那位母亲有三十多岁,男孩有六岁多。听那位年轻的母亲说,她们是第一次进藏去拉萨探亲,男孩的爸爸在国家电网西藏分公司工作。年轻的母亲感到头晕身体不适,列车员打开车上的氧气装置,让她吸氧缓解一下;小男孩则躺在中铺上沉默不语,没有了昨晚上车时的活泼劲儿。我看一眼女儿,女儿平静地躺在下铺。问她一声,她说没有异常。我便放下心来,继续欣赏窗外的风景。神秘广袤的可可西里,水草丰美的天然牧场,细流密集的沱沱河,云雾缭绕的雪山,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唐古拉山车站,还有生活在高原上的藏羚羊、藏野驴,让我一饱眼福。
中午时分,列车翻越唐古拉山,进入西藏地界。我国海拔最高的淡水湖——措那湖,它位于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安多县,海拔4650米。青藏铁路经过它的近旁,透过车窗,我清晰地见到“神湖”的真容,湖面如镜,碧波荡漾,宛如一块巨大的蓝宝石镶嵌在群山环抱的大草原上。
过了措那湖,铁路沿线别具风格的藏式民居散落在草原深处,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格外醒目,成群结队的白绵羊、黑牦牛在绿地毯似的草地上自由散漫,尽情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这是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沿途每隔一段路程,便有一座护路工人工作的白色板房,房顶上插着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成为青藏铁路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美丽的西藏,我来了。”“蓝天,白云,雪山。”“辽阔的草原,肥壮的牛羊。”几位旅客发出一阵惊叹声。邻座的母子俩急忙站起身来到车窗前一睹沿途的风光,她们开始有说有笑了,脸上洋溢着一家人即将团聚的幸福感。
三
28日17点10分,列车准时到达拉萨火车站。我和女儿穿着上衣外套走出车门踏上站台,清凉的风扑面而来。走到车站出口处,看到“复兴号”拉萨至林芝的绿色列车模型,“拉萨海拔3650m”的标志十分醒目,“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标语激励人心。“我在拉萨很想你。”“想你的风还是吹到了拉萨站。”“向星辰许愿,在拉萨站见面。”这几句暖心的话语不知打动了多少旅客的心。
走出车站大门,等候多时的大海表弟迎上前来,十分亲切。他热情地向我和女儿分别敬献了洁白的哈达。我和表弟已经十五年未见面,在拉萨相见倍感亲切。表弟40多岁,身材中等,脸庞黑红,浓眉大眼,长得胖乎乎的,很结实,给人一种朴实的印象。他供职于西藏人力资源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担任业务部经理,爱岗敬业,忙于工作,至今未婚。女儿未曾见过他,却一见如故,聊得开心。
表弟从手机上叫了一辆滴滴出租车,那辆滴滴出租车却从我们跟前跑过去拉上了别的旅客。“拉萨的滴滴车司机,不讲职业规则。”表弟指着不远处的几个交警说道,“滴滴车司机怕交警,不敢在车站路口停留。”
等了20多分钟,我们终于打上一辆滴滴出租车。来到市区江苏路上的一家汉庭酒店,表弟已经预定好两个标准房间。我和女儿实名登记入住,酒店前台服务员递给我两套吸氧管,我十分纳闷。表弟站在一旁说,宾馆房间里都配有制氧机,方便内地旅客使用。我来到房间,果然看到一台小型制氧机放在条桌上,但我和女儿估计都用不着它。
安顿下住宿,表弟又带我们到一家当地特色火锅店就餐。这家火锅店座无虚席,生意火爆,涮鲜切牦牛肉是主打招牌。丰盛的晚餐,让我们感受到表弟的热情好客,旅途的劳累顿觉烟消云散。
餐后,已是晚上8点多钟,阴云密布的天空拉下拉萨城的夜幕。表弟提议,我们去欣赏一下布达拉宫的夜景。我和女儿欣然同意。晚风徐徐,透着凉气,跟随涌动的人群穿过安检通道,清澈宁静的一泓湖水呈现眼前,流光异彩的布达拉宫与湖面中的倒影相映生辉。来到布达拉宫广场,宫前高高耸立的不锈钢旗杆顶部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正对面是稳重挺拔的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亲切和蔼的习近平总书记巨幅画像矗立在广场左侧中央,广场上游人如织,争相打卡拍照,留下美好的时光。拉萨的夜晚宁静安详,灯光明媚,尽管天气有些冷,但丝毫不减我们的游兴,直到夜间10点多钟才返回酒店。
四
29日凌晨5点半,一觉醒来,便无困意,拉开窗帘,窗外黑黢黢的,屋檐下传来“滴嗒、滴嗒”的雨点声。我转身又躺在床上,一直等到7点多钟天色才放亮。
上午10时许,天气阴转多云,渐渐晴朗,我和女儿按照预约的二号线参观布达拉宫,门票每人100元。进入检票口,一名女导游热情地自我介绍,她姓吴,四川人,在拉萨干导游工作20多年了。她说,参观布达拉宫不请导游讲解,看不懂景点的藏传佛教文化,每位游客收导游费50元,凑够10人便组成一个旅行团。是啊,千里迢迢来西藏观光旅游,到拉萨参观布达拉宫,还是请导游讲解一下吧。不然,走马观花转一圈,什么也记不住。于是,我和女儿便报名加入她的团队。
一会儿,吴导游召集了10位旅客,大家交了导游费,她便带领团队出发。参观路线沿广场东侧进入,来到广场正面便是布达拉宫。布达拉宫海拔高度为3700米,位于拉萨市中心的红山之巅,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宫堡式建筑群。它借山体而建,气势雄伟,建筑主体红顶白墙,红顶两侧点缀黄色配房,色调醒目。布达拉宫前的草坪如茵,鲜花盛开,绿树成排,紫黄点缀的灌木丛造型美观,映衬得布达拉宫更加雄伟壮观,游客们纷纷拍照合影。
我们排队进入布达拉宫景区检票口,跟随吴导游首先参观了珍宝馆。珍宝馆内大厅两侧采用浮雕艺术制成的两幅壁画形象生动,一幅是反映文成公主进藏的,另一幅是反映五世达赖喇嘛阿旺洛桑嘉措进京觐见清顺治皇帝的。馆藏包括清代几位皇帝的御书牌匾在内的众多珍贵文物和文物复制品,涉及西藏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各个方面,揭示了历代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行使主权管辖的史实,是西藏与祖国不可分割关系的真实写照和历史见证。
走出珍宝馆,缓步沿坡道拾阶而上,游客们有的气喘吁吁,有的坐在台阶休息,10人的团队拉开了间距,吴导游只好走在前面耐心等待。趁此时机,我和女儿站在布达拉宫墙基下的打卡点“布达拉宫——一生要去的地方”拍照留念。乳白宫墙高高耸立,藏式门窗别具风格,蓝天白云下的布达拉宫让人惊叹不已。布达拉宫主体分为白宫和红宫两大系统,普通游客仅能参观部分场所,宫内宗教氛围浓厚,藏传佛教文物琳琅满目,吴导游热情讲解,大家只是一睹为快、听后即忘。来到观景平台,群山环抱的拉萨城区尽收眼底,布达拉宫正北面的绿色山体最高处镶嵌着“祖国万岁”四个红色大字,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格外引人注目。
我和女儿离开布达拉宫,已是下午1点多钟,表弟站在出口处等候多时了。
午餐后,下午3点多钟,我们一行前往著名的大昭寺参观。寺前广场上游客众多,熙熙攘攘。我驻足瞻仰唐蕃会盟碑,仿佛看到唐蕃双方使者盟誓的友好场景。迈进寺院,万盏酥油灯长明,香火缭绕,信徒们虔诚叩拜,游客接踵而行。表弟持有导游证,边走边讲解,我感到十分神奇,又听得一头雾水。走出拥挤的大昭寺,漫步繁华的八廓街,湛蓝的天,洁白的云,街道两侧店铺林立、处处祥和,人来人往、络绎不绝,各家各户房顶上高举的五星红旗分外鲜艳,成为一道独特又美丽的风景线。
五
30日,表弟向单位请假一天,专程陪同我和女儿游览纳木措湖。清晨,拉萨市区淅淅沥沥下起小雨。早餐后,凉风习习,雨停天阴。表弟雇用一位年轻的司机开着一辆越野皮卡车来到宾馆接上我和女儿,备好雨伞、水和零食,还有两个简易的氧气瓶,便向纳木措进发。一上车,表弟说,今天市区天气阴,不知到了纳木措天气会怎样?随后,他热情地向我和女儿介绍起纳木措来。
纳木措,藏语意为“天湖”,位于拉萨市当雄县和那曲市班戈县之间,湖区南倚念青唐古拉山脉,北接藏北高原丘陵,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湖面海拔4718米,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大型咸水湖,现为西藏第二大湖泊、中国第三大咸水湖。
汽车在G6京藏高速拉那路段上快速行驶,沿途天空阴云渐渐散去,天气转晴,起伏的山峦、开阔的草原与远处的雪峰构勒出一幅十分清新的画面。我和表弟兴致地观赏着这迷人的风光,不时举起手机隔着车窗拍下那稍纵即逝的景色。回头一瞧女儿,她已呼呼大睡进入梦乡。
行程过了一半,表弟提醒司机在服务区休息片刻。司机调整座椅在车上休息,我们三人则登上观景台瞭望,周围的山坡一片碧绿,草原深处的雪峰清晰可见,路旁矗立的一幅广告牌格外醒目,上书“相约‘天湖’纳木措,寻回心底那片蓝”。停留休息了一会儿,我们又上车继续前行。
汽车驶出高速路口,当雄县城至纳木措,山峦绵延,道路蜿蜒,行至那根拉山口,只见半山腰处悬挂着许多长长的五彩经幡,经幡随风翻转发出“哗啦、哗啦”的响声,像似热烈地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于是,我们一行下车打卡,几位藏族小伙子急忙围拢过来,问我们要不要挂经幡,我们婉言谢绝。
经幡下方立有一块“手掌”形的大石碑,游客们站在近旁争相拍照。石碑上的红色字体引人注目,左侧铭刻“那根拉”汉、藏两种文字,右侧铭刻“海拔5190米”,中部铭刻八句诗行:“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这是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一首情歌的精彩片段,不知感动了多少对天下有情人。众多游人在这里停留打卡,有的人吸着自带的氧气瓶,但丝毫不减兴致。我和女儿却没有高原反应,表弟伸出大拇指夸我俩的身体真棒!
站在山口远眺纳木措,她像一条又长又宽的蓝色哈达平铺在大地上。“纳木措,我来了。”我心里不由地呼喊了一声。
穿越那根拉山口,来到纳木措景区小镇,镇上有许多特色餐馆和休闲宾馆,正是旅游旺季,游客和车辆众多。我们选择一家兰州拉面馆,每人要了一碗拉面,又吃点自带的黄瓜和苹果,兑付一顿午餐。
走到纳木措景区售票处,因为我持有退役军人优待证,表弟持有导游证,女儿持有学生证,三人都买上50元的景区半价优惠票,景区入口到纳木措湖边还有50公里,观光客车票价每人100元。
登上观光客车进入景区保护区,湖边草原地势平坦。观光客车在柏油马路上奔驰,路旁两侧随处看到定居的牧民和搭建的帐房,成群结队的牦牛绵羊悠然散漫,我陶醉于眼前的景色而心旷神怡。忽然,观光客车停了下来,纳木措湖站到了。
我们下车向湖边走去,从车站到湖边还有一片200多米的沙草地。表弟花50元租了一匹温顺的白马让女儿骑行。女儿高兴地骑上白马,牵马的当地小伙吹着口哨向前走,我和表弟用手机不停地给女儿拍照录像。走到半路,牵马的小伙提出加钱要求,不然,直接到湖边就让女儿下马。为了让女儿尽兴骑马游玩,我便从裤兜里掏出仅有的60元现金给他,他接过钱,又悠然地吹起口哨,牵着马在湖边沙滩上让女儿转了一大圈。湛蓝的天,湛蓝的湖,湖天一色,远处的一道白云就是自然的地平线。女儿在湖边骑着白马摆出潇洒姿态,我和表弟忙着给她拍照,为她留下纳木措的美好记忆。
站在“天湖”岸边,天蓝如洗,白云无瑕,阳光耀眼,清澈的碧水近在咫尺,湖面上空三五成群的黑颈鹤自由起舞,微风习习送来一阵波浪,岸边溅起水花,打湿了戏水游客的衣袖、裤角和鞋子,引起一片片欢声笑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是多么美妙的人间仙境啊!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不知不觉在湖边游玩了近两个小时,我们该返程了。再见了,纳木措。返程的途中,观赏着与来时不一样的风景,心情格外平静,但纳木措、念青唐古拉山、那根拉等一串串地名却深深留在我的心里。
六
31日上午,参观博物馆和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馆,让我和女儿的拉萨之旅画上圆满的句号。10时许,我们按预约时间来到西藏博物馆,远远望见其建筑外观大气庄重。步入博物馆宽敞明亮的一楼大厅,一种庄重肃穆的氛围便扑面而来,厅内装饰以传统藏式风格与现代元素有机融合。
首先,在一楼参观了《离太阳最近的人——西藏民俗文化展》。该展厅通过展品陈列、场景复原、多媒体视听等方式,从衣食住行、婚丧嫁娶、节庆礼仪、民族工艺等维度,直观展示了高原人民的民情风俗、文化性格、精神风貌及审美情趣,使观众增进对西藏民俗文化地域性、民族性、互融性和时代性的了解,充分认识到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性与多样性,以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缓缓移步展厅,我不仅感慨在这山的顶点、水的源头、离太阳最近的地方,万物旺盛生长,彼此相互依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更惊叹于千百年来生息繁衍在这片热土上的西藏各族人民,以自己的勤劳、睿智和勇敢创造出的辉煌文化和独特人文风情。
我沉静于民俗文化展。猛然,回头寻找女儿,她早已不知去向。打通她的手机,她已在二楼展厅。于是,我急忙上了二楼,来到《雪域长歌——西藏历史与文化展》参观。驻足于中国国家史与西藏地方史对照表和历代著名人物故事壁画雕刻场景前,我了解到中国历代王朝与西藏地方都有密切深厚的经济往来和文化交融,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一历史事实不容置疑。
来到唐蕃和亲展区,站在《柏海迎亲》复原场景前,我感叹于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成婚仪式的隆重与庄严,让“汉藏一家亲”成为千古绝唱。文成公主,汉族,生于任城(今山东省济宁市),系李唐宗室之女。我来自山东济宁,远在他乡遇到千余年前的老乡,令我感慨万千。文成公主一个弱女子,她不远万里和亲来到西藏生活几十年,远离家乡和亲人,忍受了多少痛苦、寂寞与思念,不论生活有多艰难,她都没有离开这片土地,为促进唐蕃友好、造福百姓、传播文化做出了重大历史贡献,至今深受西藏各族人民的爱戴,她的故事也将一直流传下去。
接到女儿的电话,我还未参观完二楼的展厅,就匆匆下到一楼与女儿会合。我俩找到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馆电梯入口处并顺利到达。馆内设置五大主题展区分为:西藏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封建农奴制下的西藏、伟大的民主改革、建设新西藏、昂首阔步新时代。通过观看重要展品和复原场景,让我的心灵为之震撼。1959年民主改革前,西藏社会长期处于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下,农奴被视为“会说话的牲口”,生存状况极其悲惨,惨不忍睹。改革后,百万农奴翻身得解放成为国家的主人,建设新西藏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走进新时代,西藏各族人民同全国人民一样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新旧西藏对比昭示着一个伟大真理: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新西藏,就没有西藏各族人民今天的幸福生活。
起航新征程,逐梦再出发。在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之际,我们要不忘来时路,走好前行路,坚定不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建设美丽幸福西藏,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走出纪念馆广场,坐上出租车行驶在绿树成荫、焕然一新的宽阔大道上,望着两侧商店住户门前和路灯杆上都悬挂着鲜艳的国旗,我的心情难以平静。
七
31日下午5点30分,大海表弟租车送我和女儿到拉萨火车站,我们依依不舍在进站口话别。我和女儿登上返程的列车,列车徐徐驶出拉萨站。再见吧,我的表弟!再见吧,美丽的拉萨!
回望拉萨,碧空蓝天,阳光普照。列车沿山路转弯,驶入一片草原,拉萨渐行渐远,终于消逝在我的视野中。返程的路上,拉萨之旅的所见所闻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我坚信:新时代的拉萨,发展前景光明,未来可期;新西藏的明天更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