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刘苎的头像

刘苎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10/05
分享

独对亭中对清流

在独对亭中对清流,就像聆听圣贤之道,人的意志也更加坚定了。

正午时分,暑气简直令人喘不过气来,我坐在白鹿洞书院的独对亭中乘凉。想起明伦堂中存留的千古正气,我感到十分清净、愉悦。枕流泉细细流淌,仿佛圣贤的声音。

“博学之,审问之,明辨之,慎思之,笃行之”在我耳边轻轻回荡。我对着枕流泉沉思,博学、审问、明辨、慎思自己都已知晓,为何不能笃行呢?为何犹豫不前终日思虑呢?终日思虑等同虚度光阴,而光阴似流水不可回转。“前行,前行!”我对自己说。

我绕过枕流泉沿着小径前行,前方是一条上山步道。当我爬上山绕过高美亭时,突然愣住了,这不是王阳明先生吗?我居然有幸见到这位圣贤?雕像旁有一首小诗《独对亭望五老》。原来,王阳明先生也曾在这独对亭中感慨“悠然万古心,默契可无辩”。万古心,不就是圣贤之道吗?圣贤之道,永远都在无言之中。我看了一眼先生的雕像,浑身一震。那异常明亮而坚定的眼神,仿佛是他本人正站在我面前,令我倍受启发,我一定会坚持前行的!

下山时,我想象以往那些学子望着流水读万卷书的画面。那时,他们不比谁的车马、衣着更加华丽,不比谁的饮食更加精致,课下常常探讨经典哲理。如果发现谁理解得最深刻、透彻,大家都来聆听。有的甚至为了钻研一句哲理,日夜深思。那时,他们读书并不是为了科举及第,而是为了学习圣贤之道。

白鹿洞书院,古代四大书院之首,而这偏僻之地能有如此称号,不正是因为这里的学子能潜心践行圣贤之道吗?他们那高尚的品质、深厚的素养都在儒雅的气质中流露出来。他们的一言一行仿佛“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使人啧啧称奇。

清流边,蝴蝶飞舞。蝴蝶痴迷清泉,如同学子痴迷圣贤之道。有人说,那位程门立雪的学子是多么幸运,如今,即使我们想去程门立雪也不能够。

其实,在独对亭中对清流,就像聆听圣贤之道,我们的意志也会更加坚定。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