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两道门。一是告别,一是迎接。
——题记
入夜,医院的产房外静得出奇。
当媳妇被医护人员推进产房后,我和母亲在门外默默地等待。母亲在休息区静坐,我则有点儿耐不住性子,在产房的大门前来回踱步。虽然一直渴望下一秒就能听到振奋人心的消息,但时间一点一滴地流淌着,大门的另一侧却始终没有回音。这漫长的几个小时对我来说,竟无异于“度秒如年”。
那一刻,我猛然想到了父亲。
那是四个多月前——同样是一个夜晚,同样是在医院的一道门前,我同样站在外面焦急地等待。但等来的不是希望,而是无情的事实。
想着想着,不觉悲从中来。我急忙提醒自己:今天可是迎接新生命的喜庆日子,难道还要哭天抹泪吗?我抑制住了即将涌出的泪水,竭力想象和小婴儿在一起玩耍的场面。那场面该有多么温馨啊!
距离新的一天只剩下几十分钟的时候,大门的另一侧终于传来了语音:“男孩,六斤。”
这句来自医生的话虽然简短,却让我和母亲亢奋不已。一想到在产房内承受巨大煎熬的媳妇,我的内心在充满喜悦的同时,又充满了感激和心痛。在她最需要人陪伴的时候,我却不在身边。我望着眼前的大门——这道将我和媳妇隔开的门,心想:当一个人最孤单、无助的时候,最亲的人却不在身边。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很难意识到这种滋味有多么痛苦!
倏忽之间又想到了父亲。在父亲因脑干出血被送到重症监护室抢救的那段日子里,我也是一样的孤单、一样的无助。每天只能通过重症监护室的大门送一些日常用品,却始终无法走进去看一眼。我曾在那道门外守候了十多个日夜,但希望最终还是被绝望吞噬,美好的心愿最终还是被无情的病魔击碎了。
想着想着,医护人员已经推着媳妇和孩子出来了。我看着眼前这个哇哇大哭、双腿像小青蛙一样“扑腾”的小婴儿,内心不禁感慨:在未来的很多年里,我要陪伴他成长,做他的良师益友。也许一个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贵人”,但父亲的作用是别人无法取代的。
当孩子在襁褓中睡得十分香甜时,初为人父的喜悦感掩盖住了我积压已久的疲倦感,让我始终难以进入梦乡。我望着静谧的夜空和皎洁的月光,不禁想到了陈年往事,想起了和父亲相处的点点滴滴。
父亲是一个不善于用语言表达爱意的人,有时甚至会因为一些小事对我大发脾气。虽然我们之间的隔阂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消融,但我始终感觉:和父亲之间隔了一道墙。这墙看不见、摸不着,但又实实在在存在着。父亲离开的那个夜晚,当我亲眼看到安放父亲遗体的移动床被医护人员推出重症监护室时,内心除了难过,还有悔恨。我悔恨自己当初为什么和父亲沟通得那么少,为什么总是放不下并没有那么重要的面子,为什么总记得父亲的脾气,却忽略了他给予的无微不至的爱。现在,自己也做了父亲,我该如何和孩子相处?是走昔日的老路,还是告别过去、迎接新的开始?那两道门虽然无声,却指引了我未来的方向。
告别父亲,也是在告别昔日的任性和无知。
迎接孩子,也是在迎接未来的责任和担当。
只有做了父亲,才会切身体会到为人父母的不易;只有学会陪伴,才不会让曾经的遗憾重现。
而我,正在努力寻找新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