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孙泉的头像

孙泉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6/14
分享

难忘海上水文勘测

长江下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过去一直从事长江(内河)的水文水资源勘测工作,改革开放后,为了祖国重大工程项目的建设,积极走向大海,勇担重任,与大海相识、相容、相搏,成为大海的弄潮儿,下面是两则难忘的近海水文水资源勘测。

为了港珠澳大桥的建设

记得那天是2004年,祖国传统节日中的中秋佳节,是万家团圆的日子,然而,当天,长江下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42名精兵强将远离自己的故乡和亲人乘着租来的当地捕鱼海船,分11个组正在伶汀洋进行水文水资源勘测。这次伶汀洋水文水资源勘测主要有两个项目:一是全潮测验,全潮测验共3个潮时,即大、中、小。测验内容有流速、流向、风速、风向、含沙量、含盐度、海底底质;二是水下地形测绘。

伶仃洋,又称“零丁洋”,珠江入海口水域,行政区跨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三地,当时据称,要在这儿进行水工程建设,也就是后来的港珠澳大桥。

第一次全潮测验是中秋节,是大潮,那天,海面特别的平静,平静的海面让人感受到特别的温情,放眼望去,大海慈祥而辽阔。蓝蓝的天空挂着秋日,秋日里的阳光虽然还有点火辣,但是,已经不那么刺人。阳光下,偶而飘来一朵朵洁白的云,从你头顶上瞬间而过,你如果一直盯着她看,会让你兴奋不已,也会使你眩晕,她的速度太快了,平时,我们在陆地上不会见到这样的场面。

太阳离我们遥远,但是,白云似乎离我们很近,好像伸手就能够触摸到似的;蓝天下是湛蓝的海水,随着潮水的涨落,海流从我们租来的勘测船船舷划过。海流很清很清,有时会有不知名的海鱼随着海流从船舷而过,不过这些鱼很小,最大的也只有筷子那么长。当然能从湛蓝的大海中看到鱼,肯定是让人兴奋的事。

我们这艘租来的勘测船有5人, 3名是长江下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技术人员,这3名技术人员中:两名是高级工程师,1名是工程师;另两名是船员,这两名船员一个是船老大,也是船主;另一个是轮机长兼“厨师”。我们一起在为建设未来港珠澳大桥在伶汀洋上度过中秋之夜。

先进的水文水资源测验仪,分分秒秒准确地记录着海水各个层次的流向、流速,根据测出的数据将计算分析出洋流的速度和方向;采样器同时段采集各个层次的水样,从中分析出海水中的含沙量、含盐度;底质采样器会将海底的床质采集。技术人员熟练地操作仪器和相关设备,记录下各个数据。

每个时段水文测验结束都有稍闲时间让我们观察海的“容顔”探索海的“秘密”。

在勘测船灯光的照射下,我们可以看到偶有叫不出名子的小海鱼和海蜇从船舷的海面上飘过。小海鱼成群,或三三两两,单个儿很少,而且离船舷较远,可能是小鱼的警惕性高;海蜇通过船舷是单个儿,很难见到一个以上的海蜇一起飘来,也很小,小的只有碗口大,大的也只有脸盘尺寸。海蜇喜欢灯光,几乎是贴近船舷。首次看到海蜇,激动不已,要求船长捞上来尝尝,船长笑着对我们说:海蜇捞上来是不能吃的,必须要经过特殊的加工和腌制才能吃。啊,原来这样,长知识了。

这个潮的测验结束至下一个潮测验空隙,我们在一家海蜇加工厂看到了海蜇加工的过程,证明船老大说的不错。

租用的勘测船是当地捕鱼海船,该船体宽厚实,在今天这样无风的日子里,船稳稳地停泊在大海中,人待在上面,十分神怡。

每个全潮测验,我们的勘测船需固定在海面24小时以上进行循环作业,作业期间,时有疲倦的鸟儿前来栖息,这时,你不要去打扰它,如若,你好心去喂食、去喂水,它会以为你伤害它而飞走,因为这儿离岸有数十海里,它只要离开你的船,一定是飞不到海岸而落到海上,成为海鱼的美味佳肴。隔日黄昏时分,一只猫头鹰头重脚轻重重地落在我们的船上,可能飞行很久疲倦了,或者是“年老体衰”难以完成旅程的飞行,见状,我们任其在船上休息,测验结束,它随船抵岸而飞。

本次全潮测验,海上风平浪静,使我们如躺在母亲的怀抱里,享受大海的温情和魅力。然而,另两个潮时却让我们尝到了海的“脾气”,使我们这些从“内河”走向大海的水文人承受着身体上的压力,但是,为了祖国重大工程项目港珠澳大桥的建设,我们与大海相容、相识、相搏,出色地完成了全潮测验工作;全潮测验期间,我们的技术人员采用GPS定位和多波束仪完成了水下地形测绘任务,为港珠澳大桥的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激浪闽江口

闽江口是福建闽江水流入海处。临海南岸,雄伟的大山直抵大海,山上各种建筑错落有致,成梯形台阶式一层层布局,楼房、花式洋房、小型别墅各以自己的色彩和造型镶嵌在山坡上。

这儿是天然的深水港,港区,前往停泊或是离开港口的巨轮穿梭不息。这些巨轮,上万吨甚至数十万吨级。巨轮无论是泊岸还是离港,汽笛长鸣,嘹亮而清脆。

在山的对岸,也就是闽江口北岸,平坦而旷远,临海,拔地而起的是幢幢豪华别墅、花式洋房、多层住宅;远处,是林立的高楼大厦。夜晚,从海面上看去,两岸灯火斑爛争辉。南岸,由低向高,一直攀到山顶,像天上的繁星那么闪烁;北岸,临海虽然是住宅,但是,每栋住宅都安装了霓虹灯,它与远处高楼大厦的霓虹灯辉映出城市特有繁华与喧闹。

别看海边是如此的美丽,但是,出了海口,海上浪花翻腾如沸,越离开岸线向海的深处,海浪越大。我们长江下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全潮测验人员乘着捕鱼海船刚出海口就遇到了海浪的搏击。在距海口30多海里处定位进行全潮测验,然而,船在海浪里像筛子般运动,人,无法站稳,就是扶着船的栏杆也无法稳步前行。不一会,我们技术人员全都开始吐了,吐得很厉害。但是,全潮测验,时间性很强,耽误了一时就是耽误了一个潮时。

以为风很大,其实,从风速仪上测出的风力才3级,这是海上无风的天气。此日是2005年4月里第一个圆月日,是不是与这个日子有关系呢?据船老大说,这儿是天然的海浪区,不管春夏秋冬,还是圆日月缺,无风3尺浪,有风浪滔天。我们从不在这儿捕鱼,也不经过这儿,回港时宁愿绕个大圈,离这儿远远的。

这些世代捕鱼的渔民都不会轻易到达的海域,但是,为了闽江口某国家级工程项目的建设,我们这些来自长江内河的“旱鸭子”不怕困难,不畏艰险,决心征服这个海域。

困难和安全是难以想象的。那是2005年,还没有强制性地要求大家水上作业、尤其是出海必须穿戴救生设备,但是,我们不仅配备了救生衣、救生绳和救生阀,为了生产安全,我们穿上救生衣,系上安全绳进行水文作业。

船摇晃得十分厉害,调查人员无一例不呕吐、不眩晕,胆汁几乎都吐出来了,双目不能看天,因为天是旋转的,白云上下运动的,此时,无论是操作仪器设备,还是记录数据,只能是一手紧扶固定物,一手操作设备或记录。

这样的环境真的很难进行全潮测验的记录和设备操作,但是,长江下游水文人有一种特别不怕苦不畏难的精神,既然来了,为了祖国的建设,为水文的发展,怎么样也得挺过来,怎么样也要战胜一切困难,这艘船上的全潮测验人员中,有两名是共产党员,其中一名是局党委办公室的,还是个头儿;另3名分别是高级工程师和技师。

海浪太大了,海面上翻滚着白色的泡沫,通过这儿的都是巨轮,没有一艘渔船,没有一条像我们这样吨位和级别的船。

大家互相鼓励着,党员一马当先,用自己的行动筑起战胜困难的栅栏。

根本吃不下任何食物,只能喝点水,但是,有时喝点水都将吐得干干净净,还带着胆汁。

海浪几乎在考验我们内河水文人的意志和耐力,船没有一分钟停止过摇晃,没有休憩过一瞬间的停摆,只有最大限度地筛,起伏度让你惊叹不已。船头和船尾,左舷、右舷都被摇晃到触及海面。问船老大,船的安全有没问题,船老大回答,船的安全不会有问题,但是不敢保证你们人的安全。我们4人坚定地回答,只要船的安全没问题,我们一定将测验进行到底。

船老大和轮机长被感动了,他们说,你们是来为福建的建设服务的,在这般艰难的条件下,你们都坚持干,我们要与你们并肩战斗,需要我们干什么?

船老大与轮机长,他俩没有任何晕船的反应,经过我们的手把手指导,帮助我们操作简单的仪器运行,施放海洋仪、采集底质,收集海洋生物。有了船长和轮机长的支持,我们立即改变作业流程,4名调查人员分成两组,轮流躺铺休息,一小时一换,全面完成了全潮测验的各个项目,28个小时后,顺利地起锚返港。

这又是一次十分难忘的海上全潮测验。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