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周家翼的头像

周家翼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510/19
分享

嘉定南水关公园赏析

嘉定南水关公园赏析20170423

周家翼

由于家住沙霞路汇龙公寓,傍晚经常将沿河绿带中的南城墙公园、南水关公园、嘉定紫藤园串在一起作为饭后百步走的主要去处,也便对附近这几个园林的前世今生多了几分关切。撇开前后二个不说,恕先议南水关公园。

嘉定南大街把南门口现存的古城墙一分为二,街西至城中路东地段取名为嘉定南城墙公园,其街东至永嘉桥西地块取名为嘉定南水关公园。南水关公园占地面积显然要比南城墙公园大得多,中间有石桥加两侧新建的几十米紫藤长廊,每年四月下旬已开始有点紫藤花可供游客欣赏了。沿河为带状秀苑,廊道亭阁,枫楠修茂,其所辖范围一直延伸到永嘉桥西,且在桥下可以直达桥东的嘉定紫藤园。

随着嘉定紫藤园在华东地区名气越来越大,南水关公园似乎也在外来游客中逐步揭开了它那神秘的面纱,提升与刷新了它的存在感和知名度。园内古城墙的残垣断壁遗址、东西必经的水关通道、九卿轩长廊中明清兩代九位家乡名人、独特的水陆位置等益发引起众人的关注。一组组值得体味的镜头,彰显的是800年古城的文化魅力。

南水关上话今昔

昔日,嘉定四城门均有入城水路,并建有吊桥。南水关东侧南水关外拱南水关内拱内外二个圆拱之间有闸门,当发生敌情时,只要一关水闸,就可从水路防止敌方入城,并对其形成瓮中捉鳖的态势。嘉定城邑及南水关,均始建于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明、清两朝屡有修葺。1991年夏秋,由嘉定镇政府出资重建。原双孔现仅存单孔。下部为花岗岩拱券基础,拱券净跨5.6米,矢高3.8米,上砌青砖城墙。

站在水关城楼里,可以欣赏到周边古树参天、绿树成荫的风景。坐在水关城墙凹口上,几乎可以捕捉到与八达岭长城一样以假乱真的镜头。向北俯瞰,横沥河上有现代水闸以调节水关内外水位便于船只通行。沿河上溯直通汇龙潭公园。从水关城墙上几个垛口往南望去视野很宽,可以看到原上海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俗称齿轮厂)内桥两侧的车间,也可拍摄出几张稍见质量的照片。

南水关又称回龙关,也是一座建于河道上的城门,具有瞭望、调兵遣将与弓箭手抵御诸功能。可以想像出当年河道上各种船只进出繁忙、官兵验关守城的景象。其政治、经济、军事上的重要作用可想而知。御敌楼坡道建于西侧。这座由水关、陆门和瓮城组合而成的城楼虽为重建,但是,从它的总体构思来说,前人在城市防御方面确实有其独到的见解和创造。既是古城嘉定现存的几个能唤醒当时抗清风烟的见证物之一,又是嘉定围城水利工程和护城建筑完美结合的生动展示。

记得在苏州木渎所看到盘门三景中的盘门城楼(水陆城门),沿着城垣北侧石板坡道登上城墙,一切防敌设施如垛口、射孔、绞关石等均历历在目,可以一品欣赏陆门、水门套城的整个布局和结构全貌。在江苏、山西、浙江、安徽、陕西登城门,则可体会“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感觉。南水关虽没有苏州、平遥、宁海、歙县、西安的那样雄伟,但是,就因它生长在疁城,并能时常唤醒那尘封的记忆,自然成为故乡人的骄傲。

古城墙下忆风云

嘉定古城墙建于嘉定建县第二年,也就是1219年。几个城门口都有城墙。现阶段保存得较为完整的只有三处。其中保存得最“长”的在西水关、最“矮”的在南城墙公园、最“破”的在南水关公园。因为,东门的古城墙早已不见了踪影,而北门古城墙留下的仅是长满了野构树的坑坑洼洼与土堆子。

南水关公园里的这二段城墙,亲身见证了“嘉定三屠”,让人遥想起当年侯黄率众抵御清兵时的豪气。如今城砖缝内却野草摇曳、鲜花怒放,历史沧桑感之余令人不胜唏嘘。虽其无法与西水关敌楼相匹敌,但比南城墙公园的城墙来得壮观。美中不足的是被人为地断成了二截。说它最“破”,是因为被人为破坏得最严重,被作为居民小区的部分围墙,还有不少用小刀刻的“到此一游”之类的留言。

游客如果从南水关公园正门进入,往北就可看到一幢骑在城墙地基上的大楼,不知道有没有在南大街秦园旧址看到过一幢砌在假山上的二层楼?让人哭笑不得之中想起当时这二座楼的建造者,是抱着保护还是破坏古城墙或古迹的心态?不过,能够手下留点痕迹,总比“连根拔起,彻底铲除”的来得好。

横沥护城水交融

在江南古镇中有环城河(护城河)的并不少见,但自唐宋以来一个古镇既有环城河(又称护城河),又与东西走向的练祁河、南北走向的横沥河在德富桥下交叉,形成“十字加环”独特水系且能覆盖约3平方公里之规模的,这在国内当属上海嘉定。

嘉定古城环城护城河至今尚能发挥其功能,可以说是全国罕见。与十字形的横沥河与练祁河相伴的就是小有名气的南大街、北大街、东大街、西大街等街道。城内沿河两岸,水关巍峨,码头泊舟,拱桥倒影,民居林立,呈现着一派祥和的水乡景象。

南北向的横沥河是嘉定南部地区防洪除涝的重要河道,全长20余公里。横沥河水与环城护城河相交以后继续南流,南翔境内3.5公里中有长约1.9公里的横沥河文化生态景观廊道(以横沥河和走马塘为轴线串联古猗园、云翔寺等片状节点)已基本建成,待绿化收尾和古建筑装饰完成后,预计就可对市民正式开放。烟雨江南的美景将在横沥河畔重新再现。

九卿轩内有故事

在园内断续的古城墙中间,有条名叫“九卿轩”的长廊。这个为紀念嘉定先贤而于2007年修建的建筑物,南临环城河、北靠古城牆、东靠南水关、西傍南門老街。和“现厂”景区相距不足百米,离嘉定紫藤园亦仅二百余米。

廊壁上镶嵌着一溜打磨的光可鉴人的黑色大理石,以石刻画像和碑文说明的形式镌刻着嘉定明清兩代九位名人形象、简历和清末时期嘉定的城廓图。

嘉定三状元是指:1713年康熙年代参加乡试、会试联捷,殿试一甲一名的王敬铭;1759年乾隆年代乡试中举、1763年进士及第,殿试一甲一名的秦大成;1862年咸丰年代进士及第,殿试一甲一名的徐郙。遗憾的是人民街上王敬铭故居外脚手架搭了好几年,铁管子早已锈迹斑斑,但到现在还没有修复。

嘉定先贤人杰是指:徐学谟于明嘉靖1550年成进士,曾出任荆州知府、南阳知府,又升湖广按察使、副都御史,巡抚郧阳。后入京任刑部侍郎,升礼尚部,加太子少保衔;钱大昕清乾隆十九年会试中进士,殿试复选翰林院庶吉士。历任山东、湖南、浙江等省乡试主考官,翰林院侍读学士,广东学政等职官至少詹士;王鸣盛于清乾隆1754年殿试一甲二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主修“五礼通考”曾任顺天乡试、会试考官,后任福建乡试主考、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后任光禄寺卿。还有首任知县高衍孙(另节)。

嘉定护城义士是指:1645年清顺治二年清军南下攻夺嘉定城,候峒曾、黄淳耀率众奋起御敌,坚守孤城,终以身殉节。清乾隆1776年同谥忠节,后人尊称“候黄二先生”,以颂其护城忠烈风骨。区内还有汇龙潭公园的侯黄纪念碑、上海科技大学嘉定校区的“陶庵留碧”碑、“叶池”碑和嘉定侯黄桥等遗痕。

明清两代这九位对嘉定有杰出贡献的人物,值得让家乡人民世代銘記!

教化嘉定第一人

据史料记载,长江口形成古海岸,练祁河畔现西门老街一带已有人类活动,至梁天监年间公元502年时已形成聚落。唐代嘉定古镇因练祁河得名而称练祁市。南宋嘉定十年设县治,依年号命名嘉定至今。

南宋时教育空前兴盛,江浙一带几乎每个县都设学。朝廷批准嘉定立县第二年(1219年),先贤人杰中首任嘉定知县高衍孙,浙江宁波人,原为昆山县丞。刚一上任,就为民请命减免税赋,抚慰百姓疾苦,建治兴邦,筑城设防;动员人力、物力,建造起雄伟的大成殿和化成堂(明伦堂);为淳民风创建学宫,教化民众,创导礼仪,传播儒学,以孚民心。

绍定二年即1219年的《嘉定县学之记》碑文称:“殿堂门庑,高壮华好,庙貌祭器,斋舍庖,罔不具备。”规模已是不凡,可以“教化人民”了:“乃立弟子员,有庾廪以充其食,有课试以较其艺,彬彬乎邹鲁之风矣。”(光绪《嘉定县志》卷九庙学)

故乡嘉定之所能被称为教化嘉定,高衍孙功不可没。其善政之德为后人所敬仰。在他三年任满卸甲时,百姓不忍其离去,加上他对嘉定也产生了深厚感情,遂定居北大街拱星坊告老不还乡,成了一个新“嘉定人”。

清代县城绘轮廓

嘉定自南宋嘉定十年(1217年)批准立县后就着手建城,将原来练祁市的成制,十字形的大街,围上城墙,辟有四个城门。关于嘉定城墙,地方志书上只有短短的十几个字:“宋嘉定十二年(1219年),知县高衍孙始筑县城,甃以甓”。根据一般的历史知识,宋代大多为土城,只是在水陆城门周围“甃以甓”,即在有门洞的周围砌一些砖块而已。

清代嘉定县城图所示,环城护城河内即为县城。到100多年后的元代末年,各地义军纷纷起来,形成群雄割据的局面,至正十六年(1356年)据守苏州的张士诚为了抵抗朱元璋的进攻,派部将吕珍来到嘉定,重新筑城。

有明确史载:城墙周长1694丈,高1丈5尺,基础宽四丈,顶部宽三丈,四个城门,南门为澄江门,北门为观潮门,东门晏海门,西门称合浦门。另外还有东、西、南三个水城门,称为水关,但都没有专门命名。刻在石板上的清末嘉定城廓图,中国古代制度,州县治所都建有城墙,既是重要的军事防御设施,也为治安管理之所必需。如果要实观一点的看,有空可去嘉定博物馆寻找展品研究一番。

大石头上塑域名

往西走下南水关城楼,九卿轩前有一片空地,空地中央面对环城河立有一块巨石,上面与南城墙公园的石鼎一样刻有“疁城”两字。

园内设置大块石景本无什么稀奇,且与南城墙公园的石鼎没法媲美,但就因为它位于“九卿轩”前围城河畔,且书有“疁城”两字而成一景。疁城则是嘉定的古称。因隋唐时昆山县疁城乡而得名,亦或别称“疁塘”。“疁”字外来客大都不认识,读音liu,谓开沟灌田的意思。由于它的存在,不禁让人联想起古往今来的林林总总。

傍水的栏杆边,蓝天白云下空气显得特别清新,休闲的人们有的的散步、有的正在钓鱼。众多在此栖息的水鸟,不时在水面上觅食,生态气息很浓。使这个小小的公园很有一股能融历史、文化、风景、自然于一体的味道。

在大石头前本可拍摄下许多佳作。但是,照片后面有“九卿轩”的身影,再后面是高高的现代化建筑,看来看去似乎有点不协调。包括嘉定新城洪德路上的西云楼一样,几幢古建筑后面就是高楼大厦,要拍摄出新旧共存让人满意的照片确实不易。这也许就是不少城市在现代化建设和古遗址保护之间的无奈选择。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