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选轩的头像

张选轩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8/29
分享

慢功夫

现代人好似都慢不下来了。快递要次日达,等三天便觉得煎熬;看个剧要开二倍速,正常节奏反倒听得心烦;吃饭也追求分钟级上桌的预制菜,灶台冷清已久。人人揣着个手机,时刻盯着时间,仿佛慢了一拍,就要被世界抛在身后。

前几日闲谈,听父母聊起公司新来的年轻人,上岗不到三天,竟直愣愣问“什么时候能升职”。我听罢先是好笑,随后却有些怅然。这火烧火燎的脾气,不知何时已漫延成一种世风。想起老话常说,三年学徒,五年半足,七年出师。如今倒好,七天速成班招牌满街挂,真有人信,也真有人去。

我家巷口有个修鞋的老先生,摆摊三十多年了。每次经过,总见他低头忙活,锥子、线团、鞋掌,在他手里不紧不慢地组合重生。有一回我问他:“现在人都图省事,买新的穿,您这行当冷清了吧?”他头也没抬,慢慢答:“快有快的方便,慢有慢的滋味。有些活,快不来。”

这句话让我想了很久。快的东西,常常留不住。速食吃多了,胃最先抗议;速成班学来的,转眼便忘得干净;赶工赶出来的活儿,细看总留下潦草的痕迹。如今短视频横行,几秒一切换,刷了一天,留在脑中的只有一片空白。反倒记得小时候,祖父摇着蒲扇,慢吞吞地讲狐鬼故事,一节一段,至今字字清晰。

文学艺术更是急不得。李太白纵酒放歌,笔下才出仙气;曹雪芹十年删改,字字是血;王羲之练字,墨染尽一池清水。若他们也赶着交稿日期,这世上怕是要少了许多值得回味的篇章。好东西,都是时间一寸寸喂出来的,就像深山里的树,一年只圆一圈,却因此长得坚实、挺拔。

说慢功夫,不是叫人磨蹭拖拉。不过是要有一些深耕的耐性,像老农般懂得四时顺序——什么时候该播种,什么时候该静待。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一步省不得,一步也急不来。

如今技术越来越快,很多事情确实可以一键达成。但人心里的活计,却从来快不了。认识一个人,懂得一个道理,练成一门手艺,都需要光阴细细打磨。机器一分钟能写万言,却写不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那样简单却深沉的句子。

慢,是一种底气。肯慢下来的人,心里都有自己的步调。他们不追风,不盲目,因为知道自己要去哪里,所以一步一步,走得沉稳扎实。

万物皆有时。快与慢之间,藏着人生的分寸。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