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选轩的头像

张选轩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9/06
分享

母亲的铆钉

凌晨三点五十分,林秀兰的闹钟还没响,她便已经睁开了眼睛。三十一年了,这个生物钟比江对面那艘总是准时鸣笛的渡轮还要可靠。

她悄无声息地下床,怕吵醒同屋的工友。十六平米的工棚里住了八个女工,呼吸声沉重而均匀,空气里混杂着铁锈和廉价雪花膏的味道。林秀兰穿上那件洗得泛白的工装,胸前“长江桥梁”的字样已经模糊不清,唯有“桥”字还倔强地保持着完整形态。

四点三十分,林秀兰站在了龙门大桥的施工平台前。这座设计全长三千多米的大桥已经初现雄姿,如一条钢铁巨龙横跨大江两岸。晨雾中的桥体若隐若现,只有灯光在朦胧中闪烁,像是悬在空中的星子。

“林姐,又是第一个!”安全员小李拿着签到本走来。

“人老了,睡不着。”林秀兰笑着接过安全帽,那上面刻满了细小的划痕——每完成一个重要节点,她都会在上面刻下一道。

今天要进行主桥拱的最后一段合龙。林秀兰负责指挥龙门吊安装第17号节段,这是整个桥拱的关键连接点,容不得半点偏差。

“向右三厘米,好!稳住!”林秀兰对着对讲机喊道,声音淹没在江涛和机械的轰鸣中。她的眼睛紧盯着钢结构的移动,双手如交响乐指挥家般精准地挥动着。

二十二岁的小王是新来的女工,她看着林秀兰的背影嘀咕:“至于这么认真吗,不就是吊个钢梁?”

老师傅赵姐听见了,轻哼一声:“丫头,你知道林姐什么来头吗?长江上五座最大跨径的桥梁都是她参与建设的。经她手的钢结构接缝,误差从不超过两毫米!业内管这叫‘林氏精度’。”

小王睁大眼睛:“这么厉害为啥还在一线?”

“她说桥是千人走万人过的,每一个铆钉都关乎性命。”赵姐拍拍小王的肩,“咱们这行,干的是技术活,拼的是良心活。”

中午休息时,工友们聚在一起吃饭。林秀兰照例坐在钢梁上,从口袋里掏出个小本子写着什么。

“林姨,又写日记呢?”小王凑过来。

林秀兰合上本子笑笑:“随便记几句。”

“您这文笔,不像普通工人啊。”

林秀兰的眼角漾开细密的皱纹:“我年轻时还想当诗人呢。”

这话让小王愣住了。她难以想象这个双手粗糙长满老茧的林秀兰,曾经有个文学梦。

“那怎么...”小王话没问完就被哨声打断了。

下午的作业格外紧张。主桥拱合龙到关键时刻,江面突然起雾。浓雾迅速弥漫,能见度急剧下降,刚刚吊装的节段在江风中微微晃动。

“快!增加照明!检查所有连接点!”林秀兰喊道,第一个冲上前去。

工人们手忙脚乱地加固连接点,但雾太大,刚刚对齐的接口又有偏移的迹象。重达八十吨的钢结构在江风中微微摇摆,随时可能影响已经安装好的部分。

就在这时,林秀兰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震惊的举动——她系上安全绳,直接爬上了尚未完全固定的钢梁,在六十米高的桥拱上艰难地向接合处移动。

“太危险了!”小李大吼。江面上的风速已经达到七级。

“别慌!听我指挥!”林秀兰咬紧牙关,冷静地通过对讲机指导地面人员调整位置。

经过半个多小时的紧张作业,钢结构终于精准对接。当林秀兰从高处下来时,她的脸上全是水珠,分不清是雾水还是汗水。

“您这是何必呢?”小王声音发颤。

林秀兰勉强笑笑:“这节段要是错位了,不仅损失上百万,整个工期耽误一天就是更多。我经验丰富,知道分寸。”

那天晚上,林秀兰累得几乎无法起身。工友们要给她按摩放松,她死活不肯:“费那劲干啥,睡一觉就好了。”

深夜,小王值班巡查时,看见林秀兰床头的日记本掉在了地上。她捡起来,不经意间瞥见摊开的那页:

“5月17日,大雾。今天又在桥拱上拼了命。小晨总问我,妈妈你为什么非要建桥?我说,妈妈没本事,没能给你优越的条件,但妈妈参与建造了连接两岸的虹霓。将来你带着孩子走过这里,可以指着大桥说,看,那是我外婆建造的桥...”

日记本里还夹着一张照片——林秀兰和儿子在工地围栏外的合影,背后是初具雏形的巨大桥墩。照片背面有一行刚劲的字:“妈妈的勋章在江上”。

小王轻轻放下日记本,为林秀兰掖好被角。那一刻她明白了,林秀兰不需要任何人的同情——她拥有的是建设者的骄傲。

五个月后,龙门大桥举行合龙仪式。出乎所有人意料,总承包方特意邀请了一位特殊嘉宾——林秀兰的儿子小晨,他刚刚从国外学成归来,是一名桥梁设计师。

仪式上,总工程师讲完话后突然说:“今天,我们有一位特别的建造者。三十一年来,她参与建设了长江上十二座特大桥。现在,请允许我邀请她的家人代表她上台。”

在众人的注视下,小晨捧着一个小盒子走上台。他打开盒子,里面是林秀兰那顶刻满痕迹的安全帽。

“这是我母亲的勋章,”他的声音清晰而坚定,“她今天坚持要在下面守着最后一段钢结构吊装。她说大桥合龙就像儿子成家,需要有人守护。”他顿了顿,“我母亲总说,她们桥梁工人是江河的过客,建完就得走。但今天我想告诉她,以及所有桥梁建设者——你们建造了永恒。”

全场寂静中,小晨转向窗外刚刚合龙的大桥:“妈妈,你看得见吗?你的勋章不只在水上,也在每个人跨越天堑时的脚步里。”

桥下,林秀兰站在施工平台旁,仰头望着自己参与建造的第12座大桥。江风吹起的安全帽下,是她花白的头发,但那不再是辛酸的痕迹,而是骄傲的见证。

她拿起对讲机,说出了三十一年来最想说的一句话:

“合龙完成。这座桥,我们建设的。”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