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选轩的头像

张选轩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9/16
分享

借光

我和陈桉的初遇,是在图书馆三楼的考研专区。那是大四上学期,九月刚过,空气里还残留着夏末的黏腻,图书馆却已经提前进入了冬天的肃杀。

他坐在靠窗的位置,左手边堆着半人高的参考书,右手边放着一个褪色的保温杯。阳光透过百叶窗,在他身上切出明暗交替的条纹,像极了答题卡上的填涂区域。

我注意到他,是因为他总是在同一个时间出现,同一个时间离开,像一架精密的仪器。早晨七点十五分,他会准时推开那扇沉重的玻璃门;晚上十点闭馆音乐响起时,他一定是最后一个放下笔的人。

我们第一次对话,是因为一个插座。

图书馆的插座总是供不应求。那天我的电脑电量告急,环顾四周,只有他那里还有一个空位。

“同学,能不能...”我小声问。

他抬头,眼睛里有血丝,下巴上冒着青色的胡茬。他点点头,默默地把自己的充电器拔下来,给我的电脑让位。

“谢谢,”我不好意思地说,“你充吧,我等等就行。”

“没事,”他的声音沙哑,“我习惯了。”

后来我知道,他来自西北一个小县城,是村里第一个大学生。考研是他唯一的出路,他必须考上,没有退路。

我们渐渐熟悉起来。说是熟悉,也不过是每天点头之交,偶尔分享一下复习资料。他总是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黑色外套,中午永远吃食堂最便宜的套餐,晚上就着开水啃馒头。

十月的一天,我发现他躲在楼梯间哭。那么高大的一个男生,蜷缩在角落里,肩膀一抖一抖,像是被什么东西击碎了。

“怎么了?”我递过纸巾。

他摇摇头,说不出一句话。后来我才知道,他父亲病了,需要做手术,家里让他放弃考研,早点工作挣钱。

第二天,他依然准时出现在图书馆,眼睛肿着,但背挺得笔直。

“不回去了?”我问。

“考上了研究生,以后才能挣更多钱。”他说,像是在说服自己。

从那以后,我开始故意多带一份早餐,谎称是买多了;把我妈的拿手菜分给他,说是家里做得太多吃不完;我甚至假装不小心往他书包里塞过一盒牛奶。

他一开始推辞,后来慢慢接受了,总是轻声说“谢谢”,然后更加拼命地学习。

十一月底,保研名单公示,我的名字在列。那天我找到他,想告诉他这个好消息,却看见他正在收拾东西。

“我要走了,”他说,“租的房子到期了,没钱续租。”

他知道图书馆晚上十点关门,而考研党需要学习到深夜。

“你去哪学习?”

“宿舍楼走廊有灯,”他笑了笑,“就是冷点。”

那一刻,我不知道哪来的勇气:“我保研了,以后不来图书馆了。你把我的校园卡拿去用吧,研究生公寓不限电不断网。”

他愣住了,然后拼命摇头:“不行不行。”

“就当是借给你的,”我说,“等你考上了,再还我。”

最终他接受了。我们把校园卡放在图书馆值班阿姨那里,他每天去取,用完了再放回去。这样既不会让我为难,也能让他有个学习的地方。

此后我们很少见面。偶尔在校园里遇到,他总是匆匆打个招呼就离开,说是要抓紧时间学习。我能看出他眼里的疲惫,也能看出他眼里的光。

考研前一天,我给他发短信:“加油。”

他回:“谢谢。等考完了,我有话想对你说。”

考试结束后,我一直在等他的消息。但他像是人间蒸发了一样,电话不接,短信不回。我去了研究生公寓,管理员说他已经退房了。

直到一月底,我才收到他的短信:“见面聊聊?”

我们约在学校东门的小餐馆。他看起来更瘦了,但眼睛很亮。

“考得怎么样?”我问。

他摇摇头:“专业课考砸了。”

我的心沉了下去。

“但是,”他接着说,“我找到工作了,在一家教育机构,工资还不错,可以给家里寄钱。”

我不知该说什么好。

“这个还你,”他把校园卡推过来,“谢谢你。”

“你之前说,有话要对我说...”我提醒他。

他沉默了很久,然后抬头看着我:“我喜欢你,从第一次在图书馆见到你就喜欢。但我知道我们不可能。”

“为什么?”

“你是北京姑娘,家境好,保研顺利。我是农村来的,连考研都失败了。我们之间,隔着的不是一张校园卡的距离。”

我想反驳,却找不到词。他说的是事实。

“我借你的光,度过了最难的时光。”他继续说,“但现在,该把光还给你了。”

那之后,我们再也没有见过。

第二年春天,考研结果出来,我偶然在名单上看到了他的名字。他考上了,而且是公费。

我打电话给他,号码已经是空号。

直到很久以后,我才从别人那里听说,他其实考得很好,专业课几乎是满分。但他父亲病情恶化,需要人照顾,他只能放弃读研,回家乡找工作。

他骗了我。

去年秋天,我收到一个厚厚的信封。没有寄件人地址,邮戳是他的家乡。

里面是一本厚厚的笔记,记录着所有考研重点和技巧。扉页上写着一行字:

“你借我的光,我把它变成了火种。谢谢你不曾吝啬的温暖。”

笔记本最后一页,夹着一张照片。是我们在图书馆初遇的那天,不知谁拍下的:阳光透过百叶窗,我正低头找他座位下的插座,他抬头看我,眼神里有惊讶,还有一种说不清的温柔。

照片背面写着一行小字:“如果有一天我能真正站在阳光下,那一定是因为你曾经借给我光。”

我哭了,然后又笑了。

有些人出现在你的生命里,只是为了借一程光,然后继续赶路。而你能做的,就是在他们需要的时候,毫不吝啬地给予。

因为你不知道,那一点点光,也许就能照亮别人很长很长的路。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