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选轩的头像

张选轩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10/13
分享

废墟上的月光

不知从何时起,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当心情烦杂时,总会独自驱车到祁阳城外那片荒废的古城墙走走。

说来也怪,站在湘水之滨的断壁残垣间,听着江风穿过墙洞的呜咽,心反而会慢慢沉淀下来。或许,只有在这种被时光浸透又遗忘的角落,才能找到真正的安宁。

今夜,我又来到祁山脚下这片旧城址。地方志上关于它的记载很少,只说是个古驿站的遗迹,曾经商贾云集、舟楫如梭,后来湮没在岁月的长河里。如今这里只剩下些残破的夯土墙,倔强地立在茅草丛中。只有风,从舜帝南巡的年代吹到今天,带着潇湘特有的水汽,轻轻拂过我的面颊。

我蹲下身,抚摸着风化的青砖。砖石上还留着模糊的纹路,像是某种早已失传的楚地巫文。土很软,混着碎瓷片,边缘都被时光磨圆了。忽然想起去年此时,她也曾站在这里,指着砖上的纹路说:"你看,这像不像人生的轨迹,弯弯曲曲,看不清来路去路。"

那时,我分明能感觉到她目光里的温度,却只是淡淡一笑,将视线投向远处的江面。如今想来,那时的我何其自负,以为湘江永远东流,月光永远皎洁,她的心意也会永远停驻。

夕阳西下,把整个祁阳古城染成温暖的金红色。远处的湘江静静流淌,江面的波光像是撒了一地的碎金。就在这样的黄昏里,我收到了她的信息:"我要离开祁阳了。这些日子我想明白了,有些执念,该放下了。"

简单几句话,却让我站在古城墙上,久久不能动弹。原来,当一种感觉从炙热转为冰凉,竟是这样猝不及防。她喜欢过我,我佯装不知;等我后知后觉,她却已经走远。这其中的转折,像极了祁阳老街上那些蜿蜒的巷弄,转一个弯,就是另一番天地。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站在祁阳古城墙上,我忽然真正懂了这句诗。月亮还是那个月亮,湘江还是那条湘江,可看月亮的人,心境已经不同。我们总以为有些感情会永远等在原地,就像这古城墙,岁岁年年立在这里。却不知,再坚固的城墙也会风化,再执着的心也会疲倦。

天完全黑了,四周安静得能听见浯溪的水声。月亮从阳明山后升起来,清冷的光洒在古城墙上。这月光和去年此时一般无二,可月光下的人,却已各奔东西。残墙拖着长长的影子,江风穿过门洞,发出呜呜的声音,像是在吟诵一首无字的挽歌。

我忽然想起读到的句子:"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感情又何尝不是如此?我们总是在失去后才懂得珍惜,在错过后方知可贵。这大概就是人性吧,明知是循环,却总要在同一个弯道上摔倒多次。

该回去了。临走前,我又回头看了一眼。月光下的祁阳古城静静地立在那里,什么都不说,却好像说尽了一切。它见证了太多的聚散离合:古驿站的迎来送往,码头边的依依惜别,还有今夜,我一个人在这里,体会着这五味杂陈的滋味。

回城的路上,走过新修的浯溪大桥,窗外灯火通明。桥下的湘江在月光下静静流淌,千百年来一直如此。忽然明白,我和她的这段纠葛,不过是这古城千年岁月里的一粒微尘。可正是这无数的微尘,垒成了历史的厚度,也垒成了每个人独特的生命体验。

这么一想,心里反而释然了。既然一切终将归于平静,那么此刻的怅惘与释然,得到与失去,都是生命必经的历程。

就让祁阳的这片月光留在心里吧。在往后或得意或失意的日子里,它会提醒我:天地很大,时光很长,而我们都不过是这古城墙上一粒会呼吸的尘埃,在月升月落间,完成各自的修行。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