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居二线后,我忽然得了大把的时间,像是从一场长跑中骤然停下,双腿还保持着奔跑的姿势,心却不知往何处安放。起初是漫无目的地翻阅旧书,后来竟渐渐养成了每日读书、记录思考的习惯。这习惯如同藤蔓,不知不觉间爬满了我的生活。
写作一事,起初不过是偶然向地方报刊投些小稿,后来竟在江西作家网上注册了账号,再后来,中国作家网上也出现了我的名字。这些小小的成绩,像是黑暗中的萤火,虽不足以照亮前路,却也能给自己些许慰藉。我为自己设定了阶段性小目标,通过持续阅读激发灵感,以写作充实生活。这种自我督促的方式,使我避免了过度打扰他人,又让生活保持规律与活力,成为我现阶段专注的"新工作"。
虚荣心偶尔也会作祟。每当文章发表,转发至朋友圈,看到那些红色的心形符号排列成行,心中便不免泛起一丝得意。这感觉颇似圣-埃克苏佩里笔下《小王子》中那个戴滑稽帽子的自负者,将自我价值系于他人的认可之上。然而转念一想,写作终究是孤独的事业,他人的喝彩不过是路旁的野花,真正的路径还需自己一步步走出来。
我的读写修炼,自有一套笨拙的方法。初读如扫雷,战战兢兢,生怕错过什么要紧处,非得三遍才敢说"朕已阅";下笔则像便秘,枯坐两日,纸上仍是空白一片,忽然某刻灵光乍现,才终于"通畅了";修改最是折磨,如同给人整容,第一刀下去总是不忍直视,五轮"手术"后,才勉强"能见人"。最终点击发送的那一刻,竟像是把亲儿子送进了《甄嬛传》片场,不知他将遭遇何等命运。
为了这纸上的修行,我制定了生存法则:两杯咖啡续命,三根头发幸存,五声长叹收工。咖啡因支撑着昏沉的头脑,日渐稀疏的头顶记录着岁月的痕迹,而那几声长叹,则是与每一个文字道别时的仪式。这"二三五"法则看似滑稽,却是我在文字战场上摸爬滚打总结出的生存之道。听说在牌桌上,"二三五"不同花色的小牌竟能克制最大的"豹子",写作何尝不是如此?微小的坚持,往往能战胜看似强大的惰性与困难。
写作是苦差事。清晨伏案,深夜挑灯,一字一句皆从心尖上磨出来。但正是在这种自我管理中,我找到了生活的节奏与意义。每一篇文章的完成,都是对自我的超越;每一个想法的表达,都是对世界的理解。文字如镜,既照见外在的万象,也映出内心的沟壑。
如今,读写已成为我生活的重心。我不再焦虑于成果的多寡,而更享受这个过程本身。在文字的国度里,我既是君王,也是臣民;既是创造者,也是被创造的对象。这种双重身份,赋予我前所未有的自由与责任。
纸上的修行没有尽头,但每一步脚印都清晰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