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初染三江交汇,薄雾轻萦合江古城。2025年5月24日,这座由赤水河、习水河与长江共同滋养的千年城邑,在熹微中苏醒,静候一场跨时空的文脉交响。四川三河学院学术报告厅内,第六届荔城诗会华幕徐启——聚光灯晕染古意,电子光束编织星河,一场融汇古今的文脉盛宴于此璀璨绽放。
琴音乍起,如空谷幽泉,穿透岁月的尘封。九时三十分,清冽琴声流淌厅堂,恍若天籁荡涤心尘。合江县人民小学的少女们,身披绯红纸伞,着淡绿纱衣,翩跹若仙。彩带翻飞间,一曲《竹枝词》自足尖漾开,“东边日出西边雨”的朦胧诗意,被缠绵悱恻的舞姿点染得淋漓尽致。旋即,苏轼《阮朗归.初夏》的慵懒闲适流淌而出,“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的夏日私语,仿佛令千年时光在此悄然凝驻。琴声由细腻渐转浑厚,文化馆导师信手拨捻,《流水》潺潺如诉衷肠,听者恍若置身山川幽谷,聆听自然的脉动与对话。继而,四位琴师合奏《长想思》,白居易的深沉怅惘与纳兰性德的婉转缠绵,在琴弦间穿越时空,交相辉映,令人喟叹爱情之永恒与文化之绵长。
琴韵流淌之际,三面电子巨屏上,诗画长卷徐徐铺展:玲珑小桥卧于潋滟碧波,垂柳丝绦轻拂,似有低语呢喃;旭日初升,万道金辉遍洒,将万物镀上暖意融融;古朴亭台楼阁掩映葱茏,错落有致,更添幽深雅韵。光影流转间,水墨痕迹宛若被赋予生命,于虚空轻盈舞动,终而化作点点星芒,缀饰这梦幻般的诗意空间。
琴音渐杳,素衣胜雪的吟诵者踏着《鹧鸪天》平仄韵律,款步登台。声线清越悠远,“灯火楼台接暮霞,笙歌次第起千家”的诗意,被演绎得鲜活如生。符阳古墙的斑驳印记与玻璃幕墙的现代冷光,在抑扬顿挫中吟诵中交织、碰撞,熔铸成全新的意象,令听者仿佛穿梭于时光遂道,触摸古城的沧桑肌理与时代的跃动脉搏。
四位文学爱好者接力诵读《水调歌头》,或低回沉吟“一部川盐史,千载合江城”,感喟岁月峥嵘与历史厚重;或慷慨长啸“意马驰云外,万里尽繁荣”,抒写时代豪情与凌云壮志。他们的声音在厅堂内回漩激荡,汇成一曲壮阔的交响,叩击着每一位聆听者的心弦。
最是动人心魄者,当属合江中学的少年。他们脚踏运动鞋,身着特制校服,胸前“中国”二字鲜亮如织,宛如奔腾的血脉,诉说着对家国刻骨的眷恋。他们以巴山蜀水为素笺,以眉峰为巨椽,将《满江红》诵得山河激荡,热血奔涌。青春的澎湃朝气与古调的雄浑铿锵,在他们的声音中浑然一体,迸发出沛然莫御的力量与希望之光。
观众席间,八旬诗人匡子成的新作《春日抒怀》墨迹氤氲,笔触细腻深情,勾勒
着春之美好与生命之蓬勃。银髯长者李扬增朗声笑言:“诗心何曾老去?我虽长他两岁,犹觉青春未老!”其豁达乐观,感染四座。满堂莞尔之际,《热血当歌》的旋律骤然响起,数百人轻声应和,声浪直贯穹顶,与天际流云共舞翩跹。
此刻的学术报告厅,宛如长江一条丰沛的支流,裹挟着千年文脉的晶莹浪花,奔涌不息。人们在此深味文化的隽永魅力与磅礴力量,亦见证了古城合江在新时代焕发的蓬勃生机。
离场时,有少年驻足廊下,将赤水诗人胡才明“荔城千载韵悠扬,古木葱茏映夕阳”的诗句,工整誊入笔记。黑迹浸润纸页的沙沙细响,应和着远处荔枝林间拂过的南风,仿佛在低吟着这座古城悠长的岁月与璀璨不灭的文脉华章。
归途行经符阳古渡,货轮犁开江面,雪浪层叠。对岸工业园区热火朝天,机械臂每一次精准挥舞,都在为这座“千年荔城”谱写崭新的时代诗行。此情此景,令人豁然:这场诗会,不仅是文字的雅集,更是古城深刻的文化烙印。在数据洪流奔腾的科创园、在无人机巡弋的晒醋工坊之外,必得有这方心灵的舞台,让《醉花间》的清平乐律为钢筋丛林调谐心音,让《浪淘沙》的铿锵韵脚为时代洪流标注诗意的航程。
诗城不老,文脉长青。这是合江交付当代中国的文化答卷,亦是古老汉字在新时代沃土上生生不息、灼灼其华的璀璨绽放。在这片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土地上,文化之光,必将恒久照亮人们前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