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从太阳的侧面,嫦娥的背后,卓文君姗姗前行的道上,若无其事地踩过去,你就会惊讶地发现,一座最具原始、古朴的川西小镇,静谧地躺在白沬江的摇篮里。这个小镇名叫平乐,出生年月不详。据考证,“平乐”因平坝隆起聚落而得名“平落”,又因“落”与“乐”谐音,故后人取“平安快乐”之意称谓“平乐”。
平乐古镇,系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西出成都的第一重镇。张骞通西域之前,这儿早就有了一条不为史官所知的经贸道路。现考古发掘,平乐古镇骑龙山上所保存完好的古驿道正是南方丝绸之路的遗址。古驿道两旁均被垒成高墙,中间通车马的大道铺着巨大的卵石,顺着山势蜿蜒,途经邛州(邛崃)、雅州(雅安)直抵吐蕃、党项、南诏。当地老人称驿道为“剑南道”或“马道子”。
平乐古镇素以“秦汉古镇,川西水乡”著称。据史料记载,早在公元前150年西汉时期,平乐就已形成了集镇的规模。白沫江穿镇而过,古民居、古大桥、古榕树、古吊脚楼稀释出浓郁的川西风情。站在秦汉旧址前,你耳边会萦绕飘荡茶马古道上的驼铃声声;站在吊角楼前,你会联想到飒飒秋叶飘落的音韵和那云层之央睡美人的慵慵歌声;站在南梁北津的秦埠汉衢的牌房前,你会联想到摇着鹅毛羽扇的诸葛孔明;站在一千五百岁的古榕树下,你会联想到那些善男信女引领孩儿过寄古榕做干儿女的虔诚的景况。平乐气候湿润,生长着众多的千年古榕树。这些唐宋时期的老神仙,有的腰围十丈,有的身粗八米,或矗立江边,或雄峙寺前,其树冠似伞,浓荫遮日,郁郁葱葱,百态千姿。据当地导游告知,这榕树又叫黄桷树,独具灵气,手触之,消灾祛病,可辅弼它的子民长命百岁;听说此风俗,至今存焉。
平乐古镇有两条主要街道:一条是福惠古街。这条街上通夹关、名山、雅安,下连成都、彭县、广元。何谓福惠?当地人道:因货物畅通,安居乐业,故称之曰“福惠”。福惠街口有塔子坝和福惠桥。另一条是长庆古街。街的取名源于白沫江水源远流长,老百姓得福值得庆贺之意。长庆古街沿白沫江地形的走势一字儿排列,两街对望,街面宽若丈余,房屋均系明清木质结构,上下两层,青砖黛瓦,直抵渔市码头。
古渔市码头位于长庆街道口,往昔常年有木船停靠。纸帮、烟帮都是从渔市码头沿水路通往白沫江下游一带,然后进入长江;往来油、盐、茶、布、百货,由水路运进古镇停靠在码头上。古码头旁有大小风车若干,迎着晚风薄雾,吚吚呀呀地旋转;水从槽筒里汩汩流泄,无休无止,永不停息,仿佛唱着一首古老的歌谣,讲述着一段昔日的风流韵事。不远的平霸桥旁,系着一头老牛,嘴里不停咀嚼、反刍,仿佛一位哲人,打着禅语。水槽边时有妇孺浣衣捣衣的声响,传过传过去,荡漾在夜色中。此时,码头、风车、水槽、浣女、老牛,默默地注视你,显得那么泰然,那么安祥。是啊是啊,古镇生活节奏徐缓,居民们保持着简单而质朴的生活方式,这种简朴并非物质上的匮乏,而是一种精神上的富足和对生活本质的把握。在古镇,你每走一步,每一步仿佛都是踏在历史的脉络上,当然,你也许更容易体味“少即是多”的哲学,学会在繁忙与喧嚣之外寻找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穿越一条古街,翻过一堵后现代派古墙,信步走上古桥。古桥名曰“平霸桥”。其平霸桥宽约八尺,弓背,红肤,麻石,每块麻石约一米见方。桥身敦实稳健,桥眼如弯月望水,又似彩虹飞架,呈“桃”型。人言:桃者,延年益寿亘古不衰之谓也。间或,有靓女端坐在马背上“噔噔噔”地走过来,有帅男倒骑毛驴“嚓嚓嚓”地走过去。夜幕中,凭藉两岸的灯火,依稀可见,一位女孩正在桥墩下的河床边放彩灯。你可想象,她是来自白云深处,抑或大漠戈壁。也许她有一段只有她自己才知晓的故事。当一个人处在缅怀的时候,也许是这个人最为虔诚最为伤感的时候。
听当地人说,这是在放孔明灯。孔明灯又叫天灯,相传为诸葛亮发明,后又传给了平乐人。孔明灯分为主体与支架两个部分:主体是用棉布或纸糊成灯罩,底部的支架则是以竹削成的“标”。孔明灯可大可小,可圆可方。欲点灯升空时,在底部的支架中间绑上一块粘有菜油或花生油的粗布或金纸,放飞前将油点燃,灯内的火燃烧一阵后产生热空气,孔明灯会慢慢膨胀,此时双手按住灯顶,许下心愿。待到手感到灯有足够向上的冲力时,慢慢放开,灯会冉冉飞升。当地一位老大爷告诉我:放孔明灯现已演化成放河灯了。放河灯已成为平乐人的习俗,每年清明节前后,人们来到白沫江畔,在一盏盏河灯上写下对亲朋好友的祝福,然后轻轻放在水面上,让河灯载着自己的愿望漂流,据说这样一来,美好的愿望就能够变为现实。
要想许愿么,请来平乐吧!
在冬天即将谢幕的前一天来吧。也许你真的是走累了,平乐绝对是你栖歇的驿站,平乐绝对敞开胸襟拥你入怀。你可以在平乐某街某巷租一间老房子,仰望太阳,面朝竹海,看春暖花开;你可以去金华山,在草莽丛林中隐姓埋名,在榕树下生儿育女;你可以去骑龙山,去城隍岗,在云雾缭绕的吊脚楼上燃起炊烟,把你的歌声写在黑色的屋顶;你可以去草鞋街,去黄桷树客栈,开一片面铺,把自己的名字刻在屋檐下,或者刻在码头上的风雨里,一边经营丝绸,一边经营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