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途中的自然课:一场雨,一只蝉,一夜哲思
“明天的出差行程,我们8点30分准时出发。”许久未沐浴在外界的阳光下,我早早起床,收拾好行囊,蹭了朋友的车到了集合地点。一切准备就绪,我们踏上了旅程……然而,路线却逐渐偏离了正轨。待司机发现时,我们已多绕了半小时的冤枉路,才得以重回正轨。原来,是某款手机的导航闹出了笑话。
历经五个小时的颠簸与导航的“迷途”,我们终于抵达隐匿于乡间的农庄。说是农庄,倒更像倒更像一家被时光遗忘的餐馆与小旅馆的合体。踏入店内,老板的热情裹着饭香扑来,党参鸡火锅的蒸汽模糊了眼镜片,几道小炒的油香在舌尖炸开。酒足饭饱后,我拖着行李撞开房门,却被霉味呛得咳嗽——这味道像极了城市里积压已久的情绪,一旦涌来便不肯退散。
雨是突然砸下来的。它先敲打铁皮屋顶,像无数颗弹珠在跳踢踏舞;再滚落瓦片,奏出断断续续的木琴声;最后渗进泥土,发出闷闷的咕噜声。我索性关掉电脑里嘈杂的音乐,任由自然白噪音漫过耳膜——雨声是粗粝的沙锤,蛙鸣是低沉的大提琴,蝉鸣则是尖锐的小号。当所有声音交织成一场乡村交响乐时,我忽然发现:焦虑原是城市带来的病,而自然永远有治愈的解药。
门后传来细碎的扑棱声,像是某种微弱的求救信号。我踮起脚尖,发现一只蝉正被卡在窗缝里,半边翅膀沾着露水。“你也迷路了吗?”我轻声问,手指轻轻拨开玻璃。蝉振翅的瞬间,窗外群蝉忽然齐声高歌,仿佛在为它接风洗尘。
朋友在客厅压低声音打电话,甜得发腻的情话透过薄墙渗进来。我躺在霉味里数雨滴,忽然明白这农庄的布局像极了人生的某种隐喻——我们总以为隔音的墙能挡住烦恼,却不知所有情绪都会从缝隙里钻出来,成为他人眼中的风景。
晨光爬上窗棂时,霉味终究散去了。我推开窗,作夜放生的蝉正停在树枝头。原来生活从无真正的“迷途” ——所谓弯路,不过是自然给我们上的一堂声音课:学会倾听,才能找到释放心灵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