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的北城墙
早就听说西安是著名古都,与西安城墙有很大的关系。西安成为著名的旅游城市,也和城墙不可分割。一段古代城墙,见证城市历史。
近期,我每天都能看到西安的北边的城墙。周末,我从尚德门沿着顺城北路这段往北门走。我认真观察了这一段城墙,很威武壮观。城墙高约12米,外侧高约14米,向外的城墙上有凹凸的垛口。向内的一边是水平状的。城墙其实是上部小,下部大的梯形状态。我看到内侧的城墙是底大上小,向上有点向外倾斜。城砖密实,层层向上。像排列整齐的鱼鳞一样。城砖两层为一组,共有20多组,一层压着一层,上一层比下一层缩进1厘米,梯次向上,勾缝整齐,坚固密匝,看到铺排整齐,屹立不倒,坚固耐用的城墙,真是古代人民匠心独运,精益求精的技艺的展现。
沿着城墙根走,看到每隔20米,就有一个从城墙上部垂直向下的的凹槽,用青砖砌筑了流水槽,它能排除顶上雨水。每个流水槽底部约一平方米,长1米,宽1米,高约12米,从上而下,恰似一个贴着墙面的烟囱。每个下水道下面,又多了两层方砖。我不由得惊叹,古代匠人的非凡的技艺和高超的技艺。这个流水槽既保证了城墙不受大雨侵袭,也考虑了雨大时飞溅而下的雨水对地面的冲刷力量。
一路走过来,看到了叽吱的奶茶店,看到了每一天便利店,看到了尚德映象的现代社区,看到了育英小学的干净整洁,看到了秦建书店的古朴,看到了大唐诗学店的精美砖雕。小店各有特点,小区各有特色。不管是酒店还是家属楼,城内所有建筑都是5层左右,高度都没有城墙高,保持了古色古香的汉唐风貌。青砖城墙,道尽沧桑与辉煌;巷陌深处,倒映风华与荣光。
顺城北路这段路,宽有两米,两侧都是槐树,一直常绿。远远看去,就像卫士,在守候护卫着皇城,尽职尽责。踩着脚下的方砖,摸着古朴的城砖,看着高大雄壮的城墙。我感慨着,西安这座十三朝古都的悠久历史。西安城墙的厚重伟大。历经千年,依然完好如初,神采依然。地上的青石地砖回响着岁月的足音,城墙上的城砖透着历史的沉香。
走了一会到了北门。西安北门,叫安远门。北门是西安明城墙的正北门,位于北城墙中部偏西。名称寓意安定远方,怀柔安抚,象征着中原王朝对北方少数民族的安抚和统治之意。初建于隋朝,唐代中期,对长安城进行了修筑。五代时期,时毁时建。明朝洪武七年建设,建西安府。初建有瓮城、箭楼、双城门洞。据说,北门在辛亥革命中再次被损坏。建国后重修。
我从北门登上北门城墙。先进入门洞,高约5米,拱形,底部一米处,使用巨大的条石建的,四层,每块约有一米到两米,上部使用砖头,砖块约30厘米,最上部拱顶处,是竖着排列的8块条石,坚固美观。再到瓮城,瓮城约有300平方米,中间平坦。沿着石阶就上了北门城墙,城墙顶上宽12米,底部宽15米,感觉能并行跑四辆车,城墙顶上和国道一样宽阔。古代,城墙上可以跑马车和操练士兵,是防御最好的保护城市体系。听说,北部城墙约3240米。现在,安远门城楼为四层宫殿式建筑,高达巍峨,四角翘起,重檐歇山顶,底层环绕回廊,箭楼高约12米,长约12米,宽约6米,每层有12个射箭口,共48个射口,造型优美,有利防守,极其震撼。具有典型的明代建筑风格。
西安北门叫安远门,据说,在唐代,将士们出征,都从北门出发,太宗北伐,罗通扫北、薛仁贵征西等,都从此门出征,最后打败了分裂反叛的部队,都能安定平乱,胜利回朝。安定门也是向往和平,走向胜利之门。我从北门城墙下来,就来到繁华的北大街。
西安城墙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墙。总长度为13.74公里。东西南北四面城墙链接畅通无阻,南部北部城墙较长,东西城墙较短,整体轮廓呈长方形。西安北门与南门联通,形成西安城市南北轴线,西安城墙是国家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观一城文脉,知古今春秋。我爱西安的城墙,它是文物,也是文化使者,更是中国古代文化不可或缺的灿烂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