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落长安,秋意满西安。
今天是9月17日,早上上班时,迎着秋雨,刚开完会,迎着秋雨回到办公室。我伫立窗口,望着窗外,雨帘像倾斜的细网,又急又密,从早上的小雨,转成了现在的中雨。雨中的车辆急速行驶,车后轮拉出了一道水花。雨中的行人也走得匆忙,打着伞,穿着长裤长袖衣服,向前走着。街道两边小道上还有很多电动车,人数不同,形态各异,有的一手打伞,一手扶把,缓缓行驶;有的车头安装有伞,双手扶把,快速行驶;有的带着孩子,孩子坐在后座,手举着,给爸爸打伞,行驶也较快,可能去送孩子上学。雨中的路,成了车的河流,也成了伞的流水线。
吹来一阵风,我感到,阵阵凉意,长袖衬衣也有点凉,就又加了一件外套,才感到舒服。“秋风吹来寒,深秋含着霜”。
我望着大门外的北二环,车辆川流不息,雨中的槐树昂首挺立着,大部分叶子是绿色的,少部分成了黄色。雨中的女贞树,大部分绿色,枝头也结出了籽粒,叶子少部分变成了红色的,绿中带红色,像极了枫叶。梧桐树也在雨中迎接雨水的洗礼,鸭蹼型的叶子晃动着,叶片掌心草绿外檐发黄了。门口的空地,也积了几个小水潭,雨丝急骤,雨滴如断了线的珠子,落在地上,落在水潭的,就成了许多个涟漪。小水潭也成了波动的湖水,在雨滴落入后,水波向外蔓延。
雨打窗户,烟雨红尘路,微雨薄凉,光阴流转,秋色染沧桑。秋风秋雨秋缤纷,秋华秋月秋云裳。
看着西安的秋雨,让人联想万千。著名诗人白居易笔下的秋雨是美的,“夜来秋雨后,秋气飒然新。”长安诗人王维诗中的秋雨也美好,“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李商隐的诗“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写出了雨中荷叶的美。宋朝柳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雨后天空清澈,优美。宋朝诗人李清照笔下秋雨有点愁,“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清朝诗人纳兰性得笔下,“一往情深几许,深山照深秋雨”“一朵紫薇着秋雨,芙蓉秋中只凤翅。”秋雨惹人怜爱,让人回味无穷。
秋雨也是惹人愁思的。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滞雨》“滞雨长安夜,残灯独客愁”,写出了旅人见雨的思绪。宋朝诗人秦观笔下,“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细细秋雨乱秋心,牵愁惹思更无停”。秋雨自古就是愁思的媒介载体。
西安的秋雨是有希望的。唐代王维诗中“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榴泻。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秋雨的活泼,秋季石榴成熟了。诗仙李白诗中的秋色,“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更加让人充满激情和动力,希望无限。“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刘禹锡的豁达,昂扬,对未来充满希望。
时至仲秋,田里的玉米快成熟了,一般在农历八月十五日左右,收获玉米,按照时节农事,现在应该是晴天,更加有利于玉米成熟。宋朝,西安诗人陈与义也有同感“尘起一月忧禾苗,瓦鸣三日忧雨多。”诗人是现实主义的,知道秋雨多了,也有不好之处。杜甫更是忧国忧民“飞雨动华屋,萧萧梁栋秋。”“雨声飕飕催早寒,胡雁翅湿高飞难。”诗圣更加知道秋雨对大自然生物的影响,这也是秋雨的无奈。
秋雨淅沥,秋风微凉,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西安的雨有声有色,有意境,有韵味。
秋雨秋风带秋意,长安长乐情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