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碎布市集年轻一代已少有人光顾了。网购、云逛、直播间的便捷,让曾经人气旺极的碎布市集在不知不觉间已不香了。有人说,兴冲冲等来的美衣到手时却分分钟上演令人心碎的买家秀!也有人另辟蹊径,拿着心动美图到碎布市场找个靠谱的师傅,几天后收到的,不光是面料质感还是缝制工艺都是妥妥的升级版!这是专门为你而作的私人订制呢!
碎布市集里常常有惊喜。
于我,碎布市集则有着不一样的记忆。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没有商场大超也没有抖音淘宝,大人们采购家常所需总是热衷于“赶市”。每个地方的市日都不太一样,但是哪个街道何时市日大人们都是了然于心的。在我住的玉环城北,最有人气的当数芦浦的井头街市日和位于后湾村的“后湾市”。
我的娘姨就住在后湾街上,所以于我家而言,所有的“赶市”赶得都是“后湾市”。农历每月逢“一”和“七”,即每月的初一初七、十一十七、廿一廿七便是隆重的“后湾市”赶市的日子。各方商贩汇集于市,人声鼎沸,吃穿用玩各类商品一应俱全。
每逢赶市的日子,母亲总是天还未亮就早早喊我起床,对小孩而言那美丽心情真是不吝于盛大节日的,因为有吃有穿还有的玩呀。
后湾街,是一条宽度不过三、四米的小小石板街道,总长度也就百来米。娘姨的家是一间两层石头建造的“店面屋”,只有窄窄的一间,开间还异常狭小,对于娘姨一家四口而言居住起来也是相当局促的。但是再狭小再局促都抵不过房子位于街中央的黄金位置。与娘姨家正对面的就是沙鳝乡的供销社,供销社则是相当气派的,店面足有娘姨家四、五间房子那么大,里面经营常用农具、也有家常副食,营业员是一个鼻子塌塌的中年女子,非常能干。
娘姨家的街面屋房子不大,门槛却不低,木头门槛估摸着有二十多公分的高度,配有四扇木制大门,高高的,可以灵活拆卸。每到市日,四门全开后视野非常开阔。各路商贩带着板凳,编织袋一铺或者两个竹篾筐在娘姨家的门槛外屋檐下一摆就是自己的摊位,摆上各种农特产品或海鲜菜蔬就开始了自己的市日经营。小时的我,尤爱坐在娘姨家的门槛里面看街上人来人往,讨价还价,看不尽的人间烟火。
碎布市集位于娘姨家门外往北二三十米的“上街”,一条短短的后湾街在大人们的口中还分为“上街”、“下街”,没有明确界限,现在想来非常有趣。在我的印象中,上街有花花绿绿的碎布市集,下街则有令我垂涎的煎得两面金黄的油煎馒头。多少年后的今天,后湾油煎馒头那鲜肉拌小葱的鲜香依旧在记忆里挥之不去,垂涎了又垂涎。记得每次一到娘姨家,娘姨总是先去给我买两个油煎馒头,然后就是去逛花花绿绿的碎布市集了,选面料做美衣!
其实,说是“碎布”,并非破碎之布,而是指那些被裁剪下来的整匹布料的布头布尾,里面不乏宽幅一两米的精美高档面料,做一身成人衣裙也是绰绰有余。在母亲和娘姨眼里,那里简直有淘不尽的宝藏啊!那些看着并不起眼的布头碎尾,娘姨却总能给我带来无尽的创意与惊喜。娘姨学过裁缝手艺,她总是慧眼独具,常常能以非常美丽的价格淘到心仪的面料,然后发挥她的高超手艺成就我与表姐身上的美丽衣裙。我总是跟在母亲和娘姨身后,在一家家的碎布摊位前,流连、跳跃、停留、惊喜,真正是大开眼界。旧时的阳光透过并不高的店铺屋檐,光圈打在那些精美缎面上泛出绚丽的光泽,那些光仿佛有了魔力,唤醒了小小的我对于美的意识,那是最初的对于美的觉知。正是有了娘姨的巧手裁剪,才有了我的衣裙飘飘,灿若云霞;才有了我对于朴素、淡雅、华丽、绚烂的认知;那是娘姨赋予我的独一份的美,在那个物质尚且贫瘠的年代。
记忆中,娘姨给我和表姐每人做过一套碎花雪纺半身裙套装。娘姨决定做两套“姊妹装”后,也是等到市日那天,娘姨好一番精挑细选。她选的是温柔的淡米白底色,点缀着玫瑰红的小花瓣和嫩黄的细叶儿,那迎面盛开的小花骨朵儿,仿佛正迎着风对我笑呢,每一朵都开在了我年幼却爱美的心尖尖儿上。娘姨还在我们衣裙的领口、袖口、裙摆都精心搭配了不同规格的米白色蕾丝边。记忆里那是我童年时代最拿得出手的得意套装,从此我是小伙伴里最靓的那个娃。
美丽的碎布市集给了我丰盈的幼时记忆,也妆点了我一个又一个关于美丽、华丽、绚丽的梦。
一年又一年。
后来,我也成为了母亲。除了上下班,日子就在娃娃的嬉笑哭闹中一天天滑过。有时,孩子不慎着凉了,发烧咳嗽,伴随着新手母亲的担忧与无助,手忙脚乱是常态。那时候,我的母亲常与娘姨说起我的细碎日常,没想到娘姨却放在了心上。
记得也是一个碎布市集的日子,娘姨托母亲告诉我,一起去逛逛碎布市集吧,而且她还要送我一件礼物。原来,娘姨经过自己的精心挑选,择了里外面料、选了新棉花、经过娘姨的设计、打版、缝纫,她已经为我的宝宝做好了一套厚厚的睡袍。她说小孩子最怕半夜踢被着凉,而穿上这套睡袍,即使被子没盖好,也不用担心宝宝着凉了。娘姨说这下你就可以睡个安稳觉了。那天,娘姨慢悠悠地说着,老花镜低低地架在鼻梁上,镜架慢悠悠地滑落,娘姨轻扶镜框,抬眼间她笑得眉眼弯弯。她说她很满意自己的新作品,言语间尽是慈母的爱怜。
娘姨开心地把她新制作的小棉袍递给我,那是一件黑白格子的棉睡袍。面料手感细腻绵软,娘姨将睡袍整件都填充了厚厚的棉,从衣身到双袖,敦实的很哪!被娘姨加料升级后的棉睡袍上的针脚却是细密整齐又结实的,每一针都带有娘姨手掌心的温度。一看到棉睡袍那胖鼓鼓的模样我的眼前好像有小娃娃萌萌跑动的身影,恍惚里,还有幼时我与表姐穿上娘姨新定制的连衣裙时开心大笑的时光……娘姨说她已经洗净晾晒过了,我轻轻将头埋进棉睡袍,里面还有阳光淡淡的暖。娘姨说,你们年轻人不像我跟你妈妈了,我们喜欢红红绿绿、热热闹闹的,你们现在都时兴什么休闲简约,所以就给你选了简简单单的黑白小格子。娘姨懂我啊!娘姨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跟上我的审美和欢喜……
最近,有闺蜜相邀着一起去碎布市集逛一逛。闺蜜说,她在网上看中了一件中长款上衣,只是面料差强人意,她想到碎布市集上淘一淘,选一块上乘的香云纱面料,再请裁缝做成自己中意的模样。
再次徜徉在花花绿绿的碎布市集,看着那些细腻丝滑的桑蚕丝,每一根丝线都无比贴合如今人们挑剔的肌肤;那些飘逸灵动的雪纺纱,质如其名,雪一般的冰凉触感是炎炎夏日里裹在身上的一抹凉;还有那质感温润的香云纱,那是记忆里娘姨温厚如母的目光,曾经照亮了我一个又一个黯淡的寻常日子。我心向往之……只是,那个曾经为我量身做衣裳的人已经不在了。
如今,娘姨离开我们已经三年多了。
自从娘姨走后,我的母亲再也没有踏进过碎布市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