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翻出一本旧相册,一张泛黄的照片滑落,上面是我站在一座青山脚下,背后是错落有致的屋舍,炊烟袅袅。看着照片,我的思绪瞬间被拉回到多年前那个难忘的清河村之行。那是一个阳光正好的日子,我背上行囊,踏上了前往清河村的路途。出了龙泉县城,坐车往北走上三十公里,S形的山路像一条蜿蜒的绸带,一路都是鸟儿欢叫、果子飘香。这一路上,四季的景致各有各的好。
清河村,就在这“花果山”的尽头。一到这儿,带着香味的山风就热热闹闹地迎上来,这风从山沟那边吹过来,带着甜甜的果香,路过农家院子的时候,又捎上了饭菜的香味,直往鼻子里钻。村里人热情地给我们指路,说村头神庙背后有条小路,顺着走就能到山里看景。那庙就是一间普普通通的瓦屋,看着没啥特别的,可庙旁边的老槐树,却像神话里牛郎织女拜过的那棵,树枝弯弯曲曲的,撑起满满一树的绿,把头顶的天都衬得更蓝、更干净了。
在这大自然的怀抱里,连树叶都干干净净,绿得发亮。站在沟边,远处的山一下子跳进眼里,有碧绿的,有火红的,有金黄的,这个时节,各种颜色都像被大自然使劲儿调过一样,饱满得不得了。
春天,桃花、杏花、李花在山边的梯田上这儿一片红、那儿一片白、还有一片粉,像给大山扎上了漂亮的花裙子;夏天,绿色成了主角,漫山遍野的绿像海浪一样,从山顶一直滚到山脚,又翻进沟里;没过多长时间,金黄色就铺天盖地地涌来,那些小山,上头还是绿的,下面却穿上了黄衣裳,黄得活泼,黄得好看极了。公路在黄绿之间弯弯曲曲,像一条银色的丝带,在阳光下面一闪一闪的。秋天有诱人的杏黄、苹果红,再往后,草都枯萎了,山坡上的草甸子里,羊群在吃草,山峦被夕阳染上了一层金色,有了“长河落日圆”的味道。冬天快来的时候,村外的山野有了塞外边关那种空旷、寂静的美,要是下了雪,那真是“千山暮雪”,回到农家的小院,坐在热乎乎的炕头,温上一壶农家老板自制的梅子酒,听着窗外的雪花簌簌地落,等天晴了,外面一片洁白,太阳一照,亮晶晶的,又是一幅绝美的画。
这里不光景色美,声音也热闹。藏在草丛里的蟋蟀,小声地叫着,像在说悄悄话;山沟里的野鸡,扯着嗓子唱,可张扬了。还有好多不知道名字的小虫子,也在不知道啥地方,轻轻的、亮亮的,一起唱着,和大自然搭配得可好了。有时候,一对山鸡一边说着情话,一边秀恩爱,那几声叫得满世界都是,就像秦腔里的梆子,“哐哐才”,一下子就把气氛带起来了。
沿着山路往前走,果田慢慢没了,山峦一下子出现在眼前,清清楚楚的。再跑几步,就是铺满秋草的山坡,隔着一条沟,那座像凤凰展翅一样的山,据说是当年王母娘娘游行,在此地歇脚的神山。这座山又安静、又秀丽、又奇特,站在这儿,好像能听到从仙界传来的丝竹声。那墨绿的、翠绿的、泛黄的树叶,在秋风里翻来翻去。再看天,蓝得像用靛草染过一样,云轻飘飘的,像一团团棉花,鸟儿在天上自由自在地飞,真是“相看两不厌,唯有九峻山”。
正看得入迷,饭香飘过来,当地挚友招呼着我们回村。沿着路往回走,家家户户的屋顶上升起了袅袅炊烟。我就想,桃花开的时候,这饭香是不是也带着粉色的甜?杏子黄的时候,是不是就有杏香?这个时候,桃花谢了,杏子也下树了,只有苹果香得正好,石榴也熟透了。正被这香味勾得迈不动步,一个村民从地里干活回来,拉着车,脸上带着干完活儿的轻松。他看见我们,就脆生生地咬了一口手里的红苹果,说:“你们也摘,随便吃,大老远来的,还能不让吃个果子?”我们在他的热情“怂恿”下,顺手摘了一个,咬一口,又脆又甜,那滋味一下子就刻在心里了。
我们一边走一边聊,老乡打开了话匣子,从修路说到建水库,从村子的规划说到新村建成,又说到养猪场,还有正在筹建的蔬菜种植基地。这个以前“出门靠走,吃水靠挑,收成靠天,点灯靠油”的穷山村,现在村民集体建了水库,通了公路,盖了新村,还办起了现代化的养猪场,成了南阳市级扶贫开发先进村、龙泉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老乡说起这些变化,一个劲儿地夸村干部。
走到清水溪畔,眼前一下子开阔起来,平坦的地方就是新村。西边有广场,东边有舞台和老人社区活动中心,绿树和红花这儿一点、那儿一点,健身器材也都齐全,房子整整齐齐的,窗户擦得干干净净。有十几户农家乐开着门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大门上的对联“五谷丰登农家乐,六畜兴旺岁月甜”,红通通的,特别显眼。
走进路旁一家农家乐,主人手脚麻利,人也热情,不一会儿,饭菜就上桌了,色香味俱全。我们正夸着农家大嫂手艺好,她就笑着说:“这是村书记组织我们统一培训的,刚开始我都不敢弄,怕没人来吃。书记说‘放心,人实在厚道,啥事都能做成!’”
吃完饭,村民还热情地邀请我们:“杏子黄的时候,再来摘杏,免费摘!”大嫂也在一旁说:“山上有好几处好看的地方,要是你们对历史感兴趣,咱这地方可有故事了,满山都是历史传说,你们可以来画画。”大哥连忙纠正:“啥画画,那叫写生。”我却觉得,说“画画”才更合适呢,这山里的沟沟壑壑,本来就是一幅一年四季都常新的画,不用多添一笔,就能照着画得酣畅淋漓。
出村的时候,在村口看到了村情简介牌,上面有三年规划,还有村书记和村干部们围着县委书记的合影,人和景在一起,都透着一股精气神。如今,每当我回忆起清河村,那山、那水、那人,那浓浓的乡土情,都让我无比眷恋。它就像一首永恒的诗篇,一幅永不褪色的画卷,深深烙印在我的记忆深处,温暖着我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