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鸣初起的夏日午后,我和好伙伴阿燕驱车驶向玉山。车窗摇下,裹挟着草木清香的风扑面而来,将城市的喧嚣远远抛在身后。山路蜿蜒,两侧竹林沙沙作响,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在柏油路上洒下细碎的光斑。
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是山中一处名叫“玉泉”的泉眼。这是附近村民取水的老地方,水质清冽甘甜,用来泡茶最是相宜。平日里,这里总排着长长的队伍,山民们带着大大小小的水桶,一边等候一边唠着家常。但今天许是天气炎热,泉眼旁格外安静,只听见潺潺的流水声。
"运气真好!"阿燕提着水桶,笑着回头看我,"不用排队,可以慢慢接水了。"我跟在她身后,踩着被阳光晒得温热的石板路,听她讲最近遇到的趣事。泉水从石壁的缝隙中缓缓流出,在下方的石槽里汇聚成一汪清泉。我们蹲下身,将水桶凑近水流,听着哗啦啦的水声,感受着指尖传来的清凉。
很快,两个水桶都装满了。返程路上,阿燕突然叫住正要打开后备箱的我:"转过身去,我有东西给你。"我满心疑惑地背过身,听见身后传来窸窸窣窣的响动。待我再转身时,一个素净的木盒子已经递到了面前。盒子表面没有过多装饰,只简单刻着几句秀丽的诗句,整个包装透着淡雅的气息。
"快打开看看!"阿燕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我轻轻揭开盒盖,一股清新的茶香扑面而来,竟是今年的明前西湖龙井。嫩绿的茶叶整齐地码放在锡箔纸中,还带着山野间的灵气。"知道你最爱喝生态手工茶,特地托西湖边的同学找当地茶农定制的。"阿燕笑着解释,"从采摘到炒制,都是老师傅亲手做的,你拿回家泡来尝尝。"
我捧着茶盒,一时竟不知说什么好。这份心意,远比茶叶本身更加珍贵。"我喝了你可别后悔啊,到时候可不许找我要回去!"我佯装开玩笑,心里却涌起阵阵暖意。阿燕拍了拍我的肩膀:"跟我还客气什么?好茶就是要和懂它爱它的人分享。"
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品尝这份来自远方的心意。泡一壶好茶,水温是关键。我特意用刚接回的山泉水烧开,待水温降到85℃左右时,才缓缓注入盖碗。茶叶在热水中舒展,渐渐沉入碗底,碧色的茶汤升腾起袅袅香气,清幽淡雅,仿佛带着西湖边的烟雨朦胧。
轻啜一口,甘鲜醇厚的滋味在舌尖散开,回味悠长。看着杯中上下沉浮的茶叶,我忽然想起茶盒上的介绍,这龙井产自龙井泉畔,正是乾隆皇帝赋诗赞誉的地方。千百年前,那位钟情茶道的帝王也曾在此品泉赏茶,留“龙井新茶龙井泉,一家风味称烹煎”的佳句。时光流转,茶香依旧,此刻我手中这盏茶,竟也跨越了岁月,承载着历史的韵味。
龙井泉位于风篁岭上,在南高峰与天马山之间的龙泓涧上游。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孕育出了举世闻名的龙井茶。陆羽在《茶经》中就曾记载此处的茶与泉,历经千年,依旧是杭州西湖最具文化底蕴的地方之一。想到这里,我不禁对这杯茶更多了几分敬意。
世人皆知龙井的好,说它富含抗氧化物质,能抵御自由基;赞它茶多酚丰富,有抗癌抗菌之效;更盛传常饮可降胆固醇、调血压。这些科学论证的益处,像工整的茶经条文,严谨地诉说着龙井的可贵。
而于我而言,龙井早已超脱了养生清单里的条目。当沸水注入茶盏,看叶片在水中舒展,茶香氤氲而起的刹那,喧嚣与疲惫便悄然退散。它是我深夜写作案头的温柔陪伴,是失意时抚慰心灵的温暖拥抱,是平淡日子里不可或缺的诗意注脚。这杯茶里,藏着岁月的沉淀,盛着生活的回甘,更是心灵得以栖息的一方净土。
窗外的蝉鸣声渐渐弱了下去,微风拂过纱帘,带来一丝清凉。我端着茶杯,看着茶汤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思绪也随之飘远。想起与阿燕相识的这些年,我们一起走过许多地方,分享过无数的喜怒哀乐,我们曾为琐事吵红过脸,也因失望而短暂离别。但她总是记得我所有的喜好和我身上的优缺点,她总会在我不经意间,给我带来生活的小确幸。原来真正的友谊,就是把对方的悲喜酿成茶,在岁月里慢慢熬煮,愈陈愈香。
茶过三巡,叶底在水中完全舒展,嫩绿的叶片成朵状漂浮,依然保持着鲜活的姿态。这让我想起制茶师傅的匠心,从采摘到炒制,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心血,才成就了这一杯好茶。而友情又何尝不是如此?需要用心经营,用时间沉淀,才能历久弥新。
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洒进来,为茶汤镀上一层金色。喝完最后一口茶,放下茶杯,只觉内心格外宁静。生活中的美好往往藏在这些细小的瞬间里,偶然一次轻松的郊游,一份贴心的礼物,一杯暖心的茶汤,还有那个懂你、念你的人。
窗外暮色渐浓,新泡的一盏茶又开始氤氲起香气。在这茶香四溢的时光里,我忽然明白,最可贵的不是龙井的茶香,而是藏在茶香里的那份情谊。它让平凡的日子变得温润,让匆匆的岁月变得悠长,如同这盏清茶,愈品愈有滋味,愈久愈见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