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白雪源的头像

白雪源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2/19
分享

水晶石

十二周岁那年我考入县城一中的初一年级,有幸成为石老师的一名学生。是年她刚大学毕业,比我大不到十岁,年纪轻轻就做了我们班五十多名学生的班主任。她身材颀长,皮肤白皙,精神奕奕,浑身散发出飞扬的青春气息,近视镜后面一双睿智明亮的大眼睛炯炯有神。

石老师讲话语速较快,走起路来风风火火。班里的不少同学私下里评价:石老师虽然是女儿身,却颇具男子气概。她在教学中展现出的气质神态,言谈举止,处事风格,班务管理等,都独具特色,与众不同,甚至在某些方面颠覆了人们心目中对传统女教师形象的固有认知。

父亲带我报到那天,石老师在学校第一排东边的吊顶瓦房里接待了我们。父亲把我在小学四年级荣获的全县小学生数学竞赛二等奖证书拿出来,双手恭恭敬敬地交给石老师。石老师接过去边看边点头,脸上露出赞许之色,夸奖并勉励了我几句。时年我身高只有136厘米,体重不足28公斤,体检的时候医生用手在我的小腹揉转了两圈,便下了营养不良的结论。石老师看我单薄瘦弱的模样,嘱咐我一定要好好吃饭,并说初中的功课紧,作业多,先要有一个好身体才行。她的每一个手势,每一个表情,每一句话,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中,感觉这位美丽的女老师既亲切,又温暖。

三年的初中学习生活证明:石老师是一位工作态度认真,抓班级用情用心,对学生严管善待,同时不乏女性柔情的好老师。

不知道我们这一代人当年上学的时候,个别家长为了子女的学习成长是不是也会像现在这样托关系找班主任给予调换座位、任选班干部、评先树优等方面的照顾,反正我感觉石老师在带我们的几年中不存在类似问题,单从排座位和换班长两个地方就足以证明。

我们班在排座位上大体有四个特点,一是男女同位,二是定期调换,三是左右平移,四是高矮有序。现在回想一下,当年石老师如此安排座位的方式不仅前卫而且大胆,用现在的话来讲很有创新精神,或者称之“敢为人先”也不为过,实打实开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中学生班级管理的先河。

比如说男女同位(两张单人书桌紧靠在一起称为同位)这一方式是很让老教师们不以为然的,担心因此会增加中学生早恋的“风险”。绝大多数班主任视早恋为洪水猛兽,整天盯着小男生小女生们是不是偷偷传纸条,说悄悄话;是不是一起上学放学,或者谁帮谁背一下书包,谁给谁交换零食吃啥的;排座位的时候更是立足于防“早恋”于未然,尽最大努力确保男生与男生同位,女生与女生同位,甚至恨不得男女生之间的课桌离得有八丈远才略加放心。石老师反其道而行之,却并没有出现人们所担心的情况。不仅如此,我们班的学习成绩在级部六个班中一直遥遥领先。初中毕业考重点高中一年级的时候,全县招收了300名新生,仅我们一个班就上榜了19人,占全县的6.3%。这充分说明男女生同桌整体上不会影响学习,反而能够活泼氛围,相互促进,提高成绩。这里面隐含的科学道理,值得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们好好研究一番,也许还可以邀请人类学家们参与进来。

定期调换,是指按期调换同桌的她(他),也算是石老师的一大创举吧。石老师眼明心亮,明察秋毫,对每一个学生都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及时发现同桌之间是否不团结、不对付、闹矛盾,是否出现早恋的苗头并因此影响了学习成绩等等。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和发展,保持同学间的团结精神和纯真友谊,引导我们把主要精力用在学习上,石老师未雨绸缪,每学期开始都要大范围调换座位,并尽量不打破“男女同位”的原则。我在初中三年先后换过五个同位,其中女生就有四人。

至于左右平移,是石老师为了保护同学们的视力和用眼卫生,每一个半月左右就会对纵向四对课桌进行左右平移对调,免得长时间从一个角度看黑板不利于眼保健康。高矮有序,顾名思义就是按照同学们的个头高矮前后排座位。初中阶段是长个子的黄金年龄,有些男生半年就能窜高七八厘米。因此在每个新学期开始,石老师都会根据班级同学个头的变化小范围调整一下座位的前后顺序,总体原则是个矮(或长得慢)的坐前排,个高(或长得快)的坐后排。因为我的个头不争气,初中三年有两年半的时间稳坐第一排,听课看黑板都清楚得很,只是没少吃了粉笔沫子。长大后时常无缘由地咳嗽几声,不知道是否与此有关,倒要抽空去请教一下医生才好。

选拔配备班干部,石老师有自己的坚持。无论学生出身于什么样的家庭,不管家长是有头有脸的干部还是默默无闻的平头百姓,在石老师这里全都“一碗水端平”。记得初中三年,我们班换了四五任班长,这倒不是说有意锻炼他们几个人的能力,更遑论给哪位领导面子,根本原因是石老师对班长的要求高,眼里容不得“沙子”。除了学习委员的成绩必须在班里遥遥领先以外,其它班干部包括班长,学习成绩在上游就行,但是带头遵守纪律,协助班级管理是首当其冲的事情。石老师对班干部的纪律要求尤为严格,在某些方面甚至可以用严厉两个字来形容,这从班里一位牛姓班长的“进退得失”可见一斑。

1985年上半年左右,内地风靡香港版的《射雕英雄传》电视剧和金庸、梁羽生等作家的武侠小说。我们恰值青春期的年龄,荷尔蒙、多巴胺的分泌一天比一天旺盛,受电视剧剧情和小说故事情节的感染,班里有几个思想活跃的女生和男生互不服气,相约开一次“比武大会”,从成人的角度看就是小孩子“过家家”的事。三个男生和三个女生来到学校的大操场,出拳踢腿,开始了“嘿嘿呀呀”的比试,其中就有牛班长。本来提前说好的是一场友谊赛,点到为止就算数,不曾想某个男生“不讲武德”,一个腾空旋踢却未完全收住力量,把李姓女同学重重踹翻在地。无巧不成书,几个人被路过的某副校级领导逮个正着,他误以为是学生之间“约架”,问清楚是哪个班的之后,便将情况通报给了石老师。

这还了得!素有“以严治班”之誉的石老师把牛班长叫到办公室了解情况,只是牛班长这人讲究一个“义”字,不想让参加“比武”的几个同学挨老师批评,便梗着脖子谎称没有的事。校领导怎么会弄错呢?在石老师咄咄逼人的再三责问下,牛班长嗫嚅着才肯承认,但把情况说的是云淡风轻。

不老实,不诚实,带头违反纪律!这下子班长是做不成了。尽管牛班长的学习成绩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平时也没少协助石老师分担班级管理工作,在全班同学们中口碑也很好,但是一旦出现违反纪律的硬伤,就立即触动了石老师“严管”的底线,失去了当榜样的资格,只能换来灰溜溜“下台”的结果。

前几年一次小范围聚会,牛班长酒过三巡后打开话匣子,说着说着不知道怎么就扯起这档子事,止不住连连感慨。他说如果上高中后还是石老师当班主任,在石老师的“严管”之下,按他的基础和智商,至少能考上一个不错的大学本科,不像后来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赖七赖八考了一个中专。也难怪他这样说,中考时他的成绩排在全县前二十名,高考时却已经落在两百名开外了。

石老师只是在学生犯错或者不爱学习,考试成绩退步的时候,才会板起冷冰冰的面孔对我们苦口婆心教育一番,平常的时候她也特别爱笑,阳光灿烂的样子让人看着心里很舒服。班里一年一度的茶话会上,她会和全班同学一起唱歌、一起跳舞、一起猜谜语,一起讲笑话,一起做游戏,一起嗑瓜子吃糖果,有时候笑得“忘乎所以”,时不时要摘下眼镜来擦拭一番。她喜欢唱歌,并亲自教给我们一首《伐檀》,说是她上大学时候中文系的同学自己谱曲合唱的一首歌。2006年我们班级聚会的时候,石老师应邀参加,我即兴演唱了这首《伐檀》。浑厚、激昂的曲调让石老师的思绪重新回到二十年前当我们班主任的岁月,看着自己带出的第一级学生都学有所成了,都成家立业了,石老师的眼睛越发湿润了。

在班里我是一个极普通的男生,学习成绩不温不火,考试最好的时候在班里排第九名,级部第十八名;个人也没什么特长,吹拉弹唱写画都和我有仇。身高更是像被地球引力拽住似得,打死不愿意往上长,初中毕业的时候才突破155厘米大关,简直算得上男生中的“精品”(“残废”这两个字太直白,其实就是这层意思)了。不过我有一个最大的优点——老实——是很多同学无可比拟的。我天生胆儿小,从来不生事不惹事,把石老师的话当成金科玉律,奉班级纪律和学校制度为圭臬,就这点来讲,石老师对我甚为满意,把我树成老实的标杆。每次开班会的时候,她都不忘狠狠夸奖我一番(另有一位姓宋的男生也是老实的代表)。是啊,与很多同学比不了学习,比不了家庭,比老实我还是有点自信的!这也是我引以为自豪的地方。

俗话说“老实人不吃亏”。在班里我老老实实做人,安安静静学习,任何吃毛撅腚的事儿都与我无关,无论男生还是女生,对我这个老实人都特照顾。陈同学送我一套《几何》工具尺,王同学给我定了一份《中学生学习报》,张同学把他的数理化辅导书借给我长期使用,某同学(还是不提她的姓氏吧,成为别人的谈资可不好)许多次让我帮她从学校食堂里买白面馒头当早点最终却送给我吃……我生活在同学们浓浓的情谊大海里面,心底时常美滋滋的。

我感觉石老师对我也有一点小小的偏爱,有两件小事足以为证,令我记忆犹新。

第一件事就是发卷子。我坐在课桌第一排,又是一名小组长。平时任课老师发练习题,测试题的时候,大多是让学生自己从第一位开始一排一排往后面传。教我们语文的石老师却“不走寻常路”,每次她都是让我捧着一摞卷子,离开座位从第一排开始,一份一份发到最后一排。全班六七十名(后来有转校来我们班就读的同学)左右不等的学生,我发一半她发一半。那时候的卷子都是刻制蜡板后单面油印的,每次发完卷子,都会剩下几张8K的空白纸。石老师捋一捋,在讲台上挲齐整了,然后很自然地放在我课桌上。少的时候也有七八张,可以做演算纸正反面使用;攒得多了,就订一本16K的“大演草”,打上暗格做数理化题目,比在商店里购买的本子纸张质量还好。看似不经意的一件小事,时日久了也会省却我一小部分零花钱,可以攒下来多买一回一毛八一斤的酱油泡咸菜吃了。

我曾经纳闷过:怎么每次发语文卷子都会剩余七八张以上的空白纸呢?莫非是聪慧的石老师有意为之——在油印的时候做了手脚?!将来若有机会和她见面定要好好讨教一番,务必揭开这个埋藏在我心里四十多年的谜底。可是倘若当初石老师是为了照顾我而做此“假公济私”之事,那我的罪过可就大了去了,转念一想,还是不问为妙吧!

还有一个有悖于我“老实”称号的事,今天一定要洗心革面,坦白交代!不记得是初二还是初三的寒假结束后,正月十六开学第一天要上交语文寒假作业,前期懒惰,临近开学了紧赶慢赶也没有做完。交不上怎么办,向石老师实话实说没做完,肯定会挨她一顿“熊”,于是我开动脑筋,计上心头,动了一个歪心思——现在来说可以称之为“卖惨”。我动用了一番面部表情后,装作很委屈很可怜的样子向石老师汇报:开书箱锁的钥匙不知是落在家里还是丢了,寒假作业本锁在里面拿不出来。石老师相信了我的说辞并安慰我:“别慌慌,再找找看。”

延迟了好几天,我才把补完的语文寒假作业交上去。石老师关切地问:“钥匙找到了?”我低下头很心虚地撒谎说:“我把锁撬开了。”

第二天石老师看晨读的时候,送给我一把崭新的小锁,让我锁书箱用。我脸上顿时感觉火辣辣的要命,赶紧用双手捂住泛红的双颊。幸亏劳动委员鲍同学举手喊石老师有事,她把目光移向了鲍同学,没有注意到我的窘态,否则她肯定会担心我是不是感冒了。

石老师大约在2000年前后离开了教坛,先后任职于教育局,文旅局,人大等部门。不论在什么岗位,她都是一如既往,始终保持对工作的热忱,真情处世,真心待人,真诚奉献,殚精竭虑做好本职工作。目前石老师早已进入幸福的退休生活,她经常往返于青岛与兖州两地,往返于黄海之滨和孔孟之乡。青岛有她的双亲,她要膝前尽孝;兖州是她的故土,这里有她想念的人——同事、同学、学生。

石老师已然成为让人赞不绝口的拍客,她的微信朋友圈经常更新,里面有亲情,有友情,有大海的碧透,有大自然的壮美,有许许多多她爱着的人、事、景、物……石老师的微信名字是“水晶石”,我未经她的同意便信手拈来窃作本文的题目,想来即便石老师看到此文,也不会加以怪罪吧!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