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为契,山河为媒
新疆的风,是带着故事来的。
从北京凌晨六点的舷窗出发,五个多小时的云途载着一纸兄弟盟约,也载着对昆仑玉矿的探知渴望。落地喀什时,午后的阳光铺得坦荡,大胡子警察的微笑里藏着异域风情,恍惚间竟有了踏出国门的错觉,直到风里飘来烤馕的麦香,才惊觉这是祖国最西端的热忱。
我们循着玉矿的脉络前行,红其拉甫的海拔托着澄澈的天,每一口呼吸都裹着雪山的清冽。盘龙古道像一条银色的绸带缠绕在山间,九十九道弯转走了旅途的疲惫,却转来了不期而遇的温柔。塔县的星光格外明亮,落在草原上、河谷里,也落在同行的小娟眼里,她的陪伴像塔河的水,默然流淌却温润有力,让采风的脚步多了份心安的节奏。
最难忘是那片胡杨林。三千年不死,死了三千年不倒,倒了三千年不朽,它们像一个个沉默的巨人,守着新疆的辽阔与沧桑。阳光穿过枝叶,在沙地上投下斑驳的影,风拂过树干,似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我忽然懂得,新疆的发展从不是掠夺式的开垦,而是像胡杨一样,在坚守中扎根,在包容中生长——昆仑的玉石滋养了世代儿女,草原的牧草哺育了生灵万物,而如今的开发,是让这份厚重的资源带着温度走向远方,让更多人看见新疆的美,也让新疆的烟火气暖遍全国。
采风的十日,笔未曾停。在中国作家协会网写下的八篇文字,每一篇都浸着新疆的风与光,每一段都藏着旅途的悟与暖。案头的墨汁晕开时,有玉矿的温润,有古道的崎岖,更有身旁默契的凝望。小娟不懂书法,却能在我挥毫时递上一杯温热的骆驼奶;我不善言辞,却能在她的陪伴中找到创作的灵感。那些没说出口的情愫,像胡杨的根,悄悄在心底蔓延。
她从新疆飞来河北,两度相逢,藏在岁月的细枝末节里。我们一起在小院里喝酒,看月光洒在宣纸上;一起在案前静坐,我写字,她泡茶,沉默也成了最惬意的时光。她带来的洛特奶烤奶皮、原味曲奇,带着新疆草原的纯净,比我日日喝的骆驼奶更添几分醇厚,那是独属于远方与牵挂的味道。
新疆的发展,是山河的馈赠,也是人心的向暖。昆仑山脉依旧巍峨,塔河流水依旧奔腾,而胡杨树下,不仅有玉石的光泽,更有跨越山海的情缘。我用文字记录新疆的壮阔,用旋律吟唱相遇的美好,用书法书写余生的笃定。这趟不远万里的旅程,本为玉矿而来,却意外寻得心灵的归宿——往后,愿以胡杨为契,山河为媒,让新疆的风捎去思念,让北方的雪见证相守,在祖国西部发展的画卷里,写下属于我们的圆满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