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平时喜欢写点小文章,也在国家、省、市级刊物和官方网站上发表过不少文字,出了一本随笔集子。在文联朋友推荐下加入了省作家协会,有些自鸣得意。闲来翻阅自己发表过的文章,颇有孤芳自赏之感。正得意时,却忽然发现一个铅印的错别字,修葺的“葺”字,写成了“茸”字。这并非同音误用的问题,而是根本不懂的这个字的含义,音意都错了,只是字形相像。这着实是令人难为情的事。我急忙查找发表过的其他文章,发现也存在不少问题,诸如:语言烦琐、重复,句子不够精练、还有标点符号混乱等等,脸上顿时有些灼热,心中萌生一丝羞愧。尤其是错别字的出现太不应该!真不知道其他成名作家有没有过这种汗颜的情形。
发表文章出现错别字,要么误人子弟,要么被人嗤笑的。当今的作者大多比较烦躁与虚荣,弊帚自珍是一种“通病”。对于读者来说,除非是自己的妻子、子女及最要好的笔友外,大多喜欢忽悠,说些恭维话,很少提什么批评意见。由此看来,一个人,还是要有一些自知之明的好,千万不能自鸣得意,不知天高地厚的。
反省自己的用字错误的原因:
其一,基 础很差。小学和初中时代在“文革”时期度过,县城的老师大多是临时兼课老师或工农兵大学毕业的老师。他们教错了字,我们就跟着学错字。老师在课堂上读错一、两个字,是常有的事。
“修葺”这两个字,按道理是根本不应该错的,我却在一次发表的文章里写成了“修茸”。问一个同龄的人,他也有过和我同样的错误。当时我噗嗤大笑,过后又有些尴尬,有些悲哀,既为自己的水平低下,也为那个特殊时代的教育质量;
其二,平时学习不够认真。读书看报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履历表上填的是中央党校“本科”的学历,其实语文水平还不如当今的小学的优材生;
其三,出现错别字的另一个特别原因是我好久没有使用钢笔写字,都是使用电脑上打字,用的又是智能拼音,同音的错别字也就不可避免了。
最后一个原因,不知该不该说,就是有些编辑也是不负责任的。在我的心中,编辑审稿犹如老师改作业,寄希望于他们“斧正”,可不知道的是编辑也是经常忙不过来的。纸质媒体,审稿还是严格认真的,网络刋物就很马虎,编辑对你的稿子感觉还不错,就给你发了,根本不管错别字的问题。
曾经仔细阅读名人文章,看那些语言大师有没有出现过错别字的问题。发表的文章是绝对没有的,但草稿上还是常常出现。因而,给了我稍许安慰。只要认识了这个问题就好办多了。
要消灭错别字,最首要的一条还是要端正态度。错别字,看起来只反映是一个人文化功底高低的小问题,但有时会因一字之差酿成法律纠纷的大问题。中国的文字很复杂,同音不同字、同字不同音、形似意不同、意同形不同的情况存在,不认真的话,大学教授也会出笑话的,过去的工农干部就更多了;其次,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尤其是喜欢写文章的人最好是把新华字典放在身边,这样随时可查,免得一时发急。上网后方便了许多,可查网上字典,速度更快。总之,一定要有把握才发文章,千万不要怕麻烦;再次,如果是准备发表的文章,不要不好意思,先拿给年轻同事、好友或子女看看,请他们指正字、句用法。年轻人的基础好,又会说真话,可以减少发表后才发现错别字的尴尬。有一点要提醒大家,千万不要依赖网络编辑给你太多的修改,他们往往是没有那么多时间来给较正稿子的错别字。
我平时喜欢写点小文章,也在国家、省、市级刊物和官方网站上发表过不少文字,出了一本随笔集子。在文联朋友推荐下加入了省作家协会,有些自鸣得意。闲来翻阅自己发表过的文章,颇有孤芳自赏之感。正得意时,却忽然发现一个铅印的错别字,修葺的“葺”字,写成了“茸”字。这并非同音误用的问题,而是根本不懂的这个字的含义,音意都错了,只是字形相像。这着实是令人难为情的事。我急忙查找发表过的其他文章,也发现了错别字的问题。当然还有其它修辞问题,诸如:语言烦琐、重复,句子不够精练、还有标点符号混乱等等,脸上顿时有些灼热,心中萌生一丝羞愧。尤其是错别字的出现太不应该!真不知道其他成名作家有没有过这种汗颜的情形。
发表文章出现错别字,要么误人子弟,要么被人嗤笑的。当今的作者大多比较烦躁与虚荣,弊帚自珍是一种“通病”。对于读者来说,除非是自己的妻子、子女及最要好的笔友外,大多喜欢忽悠,说些恭维话,很少提什么批评意见。由此看来,一个人,还是要有一些自知之明的好,千万不能自鸣得意,不知天高地厚的。
反省自己的用字错误的原因:其一,基 础很差。小学和初中时代在“文革”时期度过,县城的老师大多是速成学校毕业的老师。他们教错了字,我们就跟着学错字。老师在课堂上读错一、两个字,是常有的事。
“修葺”这两个字,按道理本不该写错的,我却在一篇发表的文章里写成了“修茸”。问一个同龄的人,他也有过和我同样的错误。当时我噗嗤一笑,过后又有些尴尬,有些悲哀,既为自己的水平低下,也为那个特殊时代的教育质量;
其二,平时学习不够认真。读书看报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履历表上填的是成人“本科”大学的学历,其实语文水平还不如当今的小学的优材生;
其三,出现错别字的另一个特别原因是我好久没有使用钢笔写字,都是使用电脑上打字,用的又是智能拼音,同音的错别字也就不可避免了。
最后一个原因,不知该不该说,就是有些编辑也是不负责任的。在我的心中,编辑审稿犹如老师改作业,寄希望于他们“斧正”,可不知道的是编辑也是经常忙不过来的。纸质媒体,审稿还是严格认真的,网络刋物就很马虎,编辑对你的稿子感觉还不错,就给你发了,根本不管错别字的问题。
曾经仔细阅读名人文章,看那些语言大师有没有出现过错别字的问题。发表的文章是绝对没有的,但草稿上还是常常出现。因而,给了我稍许安慰。只要认识了这个问题就好办多了。
要消灭错别字,最首要的一条还是要端正态度。错别字,看起来只反映是一个人文化功底高低的小问题,但有时会因一字之差酿成法律纠纷的大问题。中国的文字很复杂,同音不同字、同字不同音、形似意不同、意同形不同的情况存在,不认真的话,大学教授也会出笑话的,过去的工农干部就更多了;其次,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尤其是喜欢写文章的人最好是把新华字典放在身边,这样随时可查,免得一时发急。上网后方便了许多,可查网上字典,速度更快。总之,一定要有把握才发文章,千万不要怕麻烦;再次,如果是准备发表的文章,不要不好意思,先拿给年轻同事、好友或子女看看,请他们指正字、句用法。年轻人的基础好,又会说真话,可以减少发表后才发现错别字的尴尬。有一点要提醒大家,千万不要依赖网络编辑给你太多的修改,他们往往是没有那么多时间来给较正稿子的错别字。
写下这些,既是自己的检讨,又是希望与文友一道共勉。努力消灭错别字,达到规范使用文字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