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陈永兵的头像

陈永兵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6/13
分享

三河寻韵

三河,这三字便是一幅水乡写意——丰乐河、杭埠河、小南河在此交汇,名字由此而生。春风一过,古镇便悄然披上绿衫,枝头繁花如缀。行走其间,青砖黛瓦、小桥流水、桨声欸乃,仿佛跌入了一幅洇染了千年水墨的江南画卷。它如岁月深处一颗静默的珠玉,自然灵秀与人文厚重在此交融,每条幽巷都弥漫着时光的味道,引人踏着青石板,去寻访那些深藏的故事。

自大捷门踏入古镇,历史的气息便扑面而来。传说此地原是巢湖中的一叶高洲,泥沙聚拢,终成今日陆地。两千五百载光阴流转,南北朝时唤作“三汊河”,至明清方得“三河镇”之名。这里孕育了江淮地区独特的“八古”风物:古河、古桥、古圩、古街、古居、古茶楼、古城墙、古战场,行走其中,指尖仿佛能触到历史温热的脉搏。

春秋战国时,小镇已见雏形,更曾是烽火连天的古战场。春秋吴楚在此交兵,鹊岸之战载入《左传》。明末张献忠在此缴获巨舟,组建水军;晚清太平军筑城屯粮,成为皖北重镇。1858年冬,太平军青年将领陈玉成、李秀成在此大破湘军,留下“三河大捷”之名。硝烟散尽,古城墙遗址、天王府四合院、城隍庙、古碑……连同那横跨小南河的三县桥,都成了历史沉默的证人。

三县桥立于大南门口,人称石头桥,三孔跨水,百年巍然。令人称奇的是,整座桥竟无一根钢筋,一滴水泥,却坚固如磐。传说乃宋代包和尚以毕生化缘所得建成,因连接肥西、舒城、庐江三县而得名。桥身与桥头徽派建筑浑然一体,自成气象。沿小南河而行,对越桥、仙归桥、望月桥、鹊渚廊桥、二龙桥……一座座古桥姿态各异,在清波映衬下,如同水面凝固的优美诗行。

清晨薄雾似轻纱,悄然笼上小南河。船夫驾着乌篷船划过水面,涟漪荡开白墙灰瓦的倒影。当第一缕晨光穿透薄雾洒落三县桥时,斑驳青苔的桥墩与船夫静默的剪影,便绘成了一幅无法言传的水乡晨图。

望月桥亦卧于小南河上,拱形踏步,青石铺就,两旁浮雕栏杆精巧。晨光中的石板缝里犹沾露水,清冽可感。当地人说,每逢十五月圆之夜,桥上可望见三枚月亮:天上悬着一轮,水中浮着一轮,心底还藏着一轮。于此望月许愿,心念必成,故又名“圆梦桥”。

望月阁,原名忠武祠,是古镇擎天的脊梁,七层高塔直指云霄。当年太平军在此大败湘军悍将李忠武,痛失爱将的曾国藩下令建祠以祭。1991年重建时,文人登塔远眺巢湖帆影,欲名“望湖楼”,却因乡音传讹,题字人误书“望月阁”,从此将错就错。阁中珍藏古镇传世之宝与近千民间珍品,尤其那幅百子闹春图木雕屏风,堪称徽雕绝唱。登阁凭栏,古镇风物尽收眼底——古阁、碧水、黛瓦人家,交织成一幅灵动的江南长卷,眼界与心胸一同豁然开朗。

当暮色四合,小南河沿岸的红灯笼次第点亮,万年台戏楼的飞檐倒影在河面晕开成金色的涟漪。船娘哼着软糯小调,摇橹船载客夜游,两岸灯影倒映水中,竟幻化出“双月奇观”。黛瓦浸润在暖黄光晕里,比周庄更添几分人间烟火气。船过鹊渚桥,檐下108颗铜铃随风清响,叮当之声如时光深处传来的古老歌谣,拂过耳畔,也拂过千年。

古镇的心脏是那条两公里长的青石板老街,两侧尽是明清徽派建筑。踽踽行于其上,木雕窗花、青瓦屋顶,无不散发着岁月的沉静气息。它们以斑驳的砖墙与蜿蜒的水道,无声讲述着江淮大地的沧桑传奇。历史上,李鸿章家族曾在此建钱庄仓房,张树声、刘秉章、潘鼎新等封疆大吏亦在此置办房产,杨振宁、孙立人等一代大家正是从这方水土走向了世界。

刘同兴隆庄,一座典型的商贾大院,前店后坊的格局保存完好。二楼雕花木窗滤下光影,恍惚间似闻昔日算盘珠玑相碰的声响。后屋“一屋三井”的奇巧设计令人惊叹,天井下的青石地漏将雨水汇入暗渠,形成“四水归堂”之象——徽商“聚财”的古老智慧,在青石水流间悄然显露。

深巷藏珠。世界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的旧居,就隐在窄长的一人巷深处。青砖院落比照片更具质感,展柜里泛黄的物理手稿与雕花床榻,形成奇妙的时空对话。院内凌霄花攀墙而上,百年香樟默立,见证着斗转星移。厢房木窗透光处,“喜鹊登梅”、“福禄寿”等吉祥图案依稀可辨。在旧居旁的茶馆,蓝布衫琴师早已调好丝弦。最动人的并非正式演出,而是老演员排练间隙即兴哼唱的庐剧《老先生讨学钱》片段,那泥土里长出来的调子,录音棚绝难捕捉其魂魄。转角处仙姑楼的马头墙昂然,大夫第里明清建筑的余韵犹存,万年台上似乎还缭绕着旧时戏文的余音,太平天国古城墙的砖石则沉默地承担着历史的重压。

三河古镇亦是味蕾的故乡。街头巷尾,总有小店飘出诱人的香气。漫步鹊渚食街,人间烟火气扑面而来。作为古镇的“活招牌”,米饺、麻饼、酥糖、云片糕……无一不是手工细作。三河米饺最是诱人,金黄酥脆的外皮裹着巢湖银鱼、河虾与豆腐调制的咸鲜内馅,咬一口,满嘴都是徽州古早的醇厚风味。

在临河的客栈或茶馆小坐,点一份带着淡淡艾草清香的蒿子粑粑,啜一口香茗,听一曲古筝清音,看乌篷船在河面划开细碎涟漪,心便在这水韵茶香里沉静下来。藏在青石板巷深处的老酒坊,用巢湖糯米循古法酿出的三河米酒,酒性温润。琥珀色的酒液蕴着花果芬芳,冰镇后入口清甜,绵柔回甘。拎一壶竹编盛装的米酒漫步街头,恍惚间,仿佛一步踏入了明清的市井长卷。

沿途多见悬挂的油纸伞,老师傅需经三十六道工序方成,伞面绘着水墨晕染的三河“八景”。轻轻转动伞柄,烟雨江南的意境便弥漫开来。偶见小女孩手握一柄真丝小竹扇,扇面绣着婉约的小南河景致,竹柄上刻有“一生痴绝处”的诗句——夏日微风摇扇之际,仿佛整个三河的温婉柔情,都被轻轻拢在了掌心。

三河古镇,如同一首悠长岁月谱写的诗,一卷烟火人间绘就的画。每一次驻足凝望,都能遇见新的悸动。这里的宁静、古朴与韵味,让人步履流连。时光的脚步在此放缓,心灵仿佛寻得了归宿。若有机缘,请踏上这片温润的土地,让三河的桥影桨声、古韵新香,为你织就一段独属的、水光潋滟的记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