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自古就是诗画里的仙境。它层峦叠嶂,万壑争流,飞瀑悬空,云雾缭绕。那雄奇瑰丽、深幽险峻又钟灵毓秀的风姿,尤其是云海、飞瀑、绝壁三大奇观,早已让我心驰神往。
“一山飞峙大江边”,这话一点不假。那年国庆长假,我终于带着妻子女儿踏上了寻访庐山的路。汽车驶离九江城,一头扎进了盘旋而上的山路。都说这进山的路有三百九十六道弯,“跃上葱茏四百旋”的诗意,此刻体会得再真切不过。山路蜿蜒,转得人有些晕乎,但窗外的景色却让人精神一振:峰岭绵延,无边无际的绿意在晨风中摇曳,莽莽苍苍,仿佛正缓缓展开一幅巨大的天然山水画卷。
都说庐山四季皆美:春如梦,夏如滴,秋如醉,冬如玉。它既是避暑胜地,也是文人墨客的灵感源泉。苏轼那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更是勾得我们迫不及待想投入它的怀抱。可惜天公不作美,金秋的庐山,被一层淅淅沥沥的秋雨和薄雾笼罩着。导游安慰说:“庐山的天气像娃娃脸,说变就变,今天还算好,心静下来,慢慢玩,别样的美呢。”雨雾中的山色朦胧,确实别有一番秀美韵味。
盘山而上,导游指点着两旁山坡、谷地间散落的别墅群。近千幢风格各异的建筑,依着山势,高低错落,红顶石墙在绿荫中若隐若现,与山林浑然一体。据说这些老房子汇聚了二十多国的风情,成了庐山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车子终于爬上了山顶,眼前豁然开朗——一片三面环山、一面临谷的广阔山间平地。群峰环绕中,一座形似仰天巨牛的山岭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牯岭,它常年云雾缭绕,素有“云中山城”的美名。牯岭小镇,海拔一千多米,街道干净整洁,绿树成荫,鸟语花香。街心公园小巧精致,凭栏远望,剪刀峡的云雾瞬息万变。导游说,若是夜晚,看山下九江的灯火,如繁星倒泻,宛如人间天堂。
我们首先去了花径公园,它在牯岭街西南的如琴湖边。湖如其名,真像一把静卧的提琴。湖水碧绿如镜,细雨迷蒙中,几只小船缓缓划过,荡开圈圈涟漪,岸边的亭台楼阁在雨雾中时隐时现,如梦似幻。沿着湖边林荫道走到尽头,便是著名的“花径”。相传唐代诗人白居易被贬江州(九江)时,于公元816年游庐山,在此偶遇山下早已凋谢的桃花却在此处盛开,惊喜吟出:“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后人便称此地为“白司马花径”,并建了“景白亭”。亭中横石上“花径”二字,据说是白居易手迹。园内曲桥通往湖心岛,繁花、古亭、碑刻点缀其间,曲径通幽,湖光山色相映成趣,确如画中游。
走过花径大桥,便到了天桥。天桥之奇,不在桥本身,而在它所处的险境。桥临深谷,谷中峭壁嶙峋,层层叠叠,蔚为壮观。沿着崖壁上凿出的青石小道下行,一边是陡壁,一边是深渊,古松虬枝盘绕,道路在云雾中忽隐忽现。驻足崖边巨石,望向对面,只见一块巨大的岩石横空悬出,宛若天外飞桥,这就是“天桥”奇观。桥上还有一块酷似人头的巨石,五官俱全,面容沧桑,惟妙惟肖。传说朱元璋兵败逃至此处,前无去路后有追兵,危急关头天降金龙化桥,待他过桥后桥断龙飞,留下此景。朱元璋后来做了皇帝,这传说便代代相传。蹲在巨石前,看谷中云雾翻腾,远山如黛,断崖万丈,奇石峥嵘,松柏苍翠,红黄点缀其间,真如仙境一般。赶紧让妻子女儿以远处悬崖为背景,拍了一张看似“惊险万分”的天桥留影。
爬上山脊,转过岩壁,一座石砌圆门映入眼帘,上书“仙人洞”。导游说,这是庐山最有名的景点,相传是八仙中吕洞宾修道成仙之处,后成道家福地。洞并不大,高深约十米,洞深处有“一滴泉”常年滴落,洞中央供奉着石刻的吕祖像,神态悠然,仿佛看尽了洞外的云卷云舒与人世沧桑。香烟缭绕时,更添几分仙气。想到毛主席也曾在此留下“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名句,游人至此,谁不想沾点仙气,做一回“神仙”呢?
从花径对面的石阶下行,便进入了秀丽的锦绣谷。相传是晋代高僧慧远采撷花卉草药的地方。这里四时花开,灿若锦绣。王安石游此谷时曾作诗赞叹。这处西南向的山谷,历经冰川雕琢,形成了平底陡壁的独特地貌。沿着紧贴悬崖的石阶游览,真应了那句“路盘松顶上,穿云破雾出”。谷中千岩竞秀,万壑回萦,奇石林立:如雄狮长啸,似猛虎跃涧,像灵猿攀援,若仙翁盘坐,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导游说,庐山最负盛名的当属三叠泉,有“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之说。这三级瀑布飞流直下,气势恢宏,被誉为“天下第一飞泉”。想看全貌需费些脚力攀登。155米的落差,第一叠如雪崩雾涌,直泻70余米;第二叠高约50米,跌宕奔涌,水雾弥漫;第三叠最长最阔,水流如巨龙直冲深潭,激起千层浪花,在空蒙山色中,宛如一幅磅礴的水墨长卷。
来庐山,怎能不看瀑布?抵达黄岩景区,小心翼翼地走下数百级陡峭台阶,尚未见其形,先闻其声——飞瀑轰鸣如雷贯耳,清凉的水汽扑面而来,瞬间驱散了秋日的燥热。只见一道白练自山顶倾泻而下,宛如银河垂落九天。李白那首脍炙人口的《望庐山瀑布》立刻涌上心头:“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站在瀑边,任飞溅的水珠凉丝丝地扑在脸上。瀑布旁一座小石峰,形似倒扣的香炉,雾气蒸腾缭绕其上——正是诗中所写的香炉峰。站在峰顶俯瞰,奇峰竞秀,林海翻涌,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天水相接,舟帆点点。
下午,正当我们兴致勃勃游览乌龙潭时,天象突变!仿佛潭中真有乌龙作祟,霎时间暴雨倾盆。乌龙潭本就清幽,绿荫浓密,最奇的是断崖石缝间分五股飞泻的瀑布,远望如烟似雾,轻盈飘洒。可惜雨势太猛,我们没带雨具,瞬间成了落汤鸡,狼狈不堪地逃回车上。这成了此行最难忘(也最尴尬)的小插曲。
雨下个不停,乌龙潭和黄龙潭是没法去了,我们便转去参观室内景点——“美庐”和庐山会议旧址。美庐是庐山别墅群中的翘楚,一栋古朴典雅的欧式小楼。它原为英国医生赫莉女士所建,后赠予宋美龄,成为蒋氏夫妇的夏都官邸。有趣的是,上世纪三十年代,毛主席也曾在此居住。导游讲了不少轶事,但我最欣赏的还是它独特的历史韵味和建筑美感,静立在万绿丛中。
雨势渐歇,站在庐山会议旧址远眺,对面山峰几乎被翻滚的云海吞没,只偶尔露出一点峰尖。云雾如汹涌的海浪,层层叠叠,气势磅礴,仿佛要将群山尽纳其中,景象壮观得令人屏息。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汽车渐渐驶离庐山,我忍不住频频回望。庐山的美,在于它的千姿百态:山上密林古木,云遮雾绕;山下盘道险峻,深谷葱茏;如飘带的长江,壁立千仞的悬崖,明镜般的鄱阳湖,还有山麓锦绣的田野……车窗外的景色飞速掠过,心却像遗落在了那片云雾缭绕的峰峦之间,久久不能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