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代益霞的头像

代益霞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10/03
分享

惹不起的小孩

“不准你从这里上来!”两个身着花裙子大约五六岁的小女孩张开双手组成栏杆,正居高临下地站在滑滑梯的顶端,对着一个身着黑色短袖短裤约同等年龄,正准备往上爬的小男孩厉声吼道。小男孩的旁边应该是他的阿婆,正在给他扇扇子。牵着的二妹挣脱我的手,正往上爬。

“二妹下来,姐姐她们要玩。”我抱起二妹准备离开。

“阿姨,可以让小妹妹上来玩。”其中一女孩把我叫住。

黑色衣服的小男孩又准备往上爬。

“不行,不准你上来!”两个小女孩又大声吼道。

惹不起!两个小女孩凶巴巴的神情连我这个大人都害怕。小男孩的阿婆想要干预的神情已经很明显了。

“不准你上来,因为你要从我们的胯下钻过去,你是男生,而我们是女生。我们穿的是裙子,我们要保护我们的隐私。”一女孩振振有词。

“对,除非你改。你就可以上来玩。”另一女孩马上附和。两个女孩一副严肃说教的样子。

“你听斗这两个姐姐说的没?”小男孩的阿婆立即转脸,用手里的扇子拍了一下小男孩后背。

差点误会了,我在心里暗暗欣赏这两个小女孩。很快跟随二妹摇摇晃晃地脚步转移到大妹那一处玩耍。两姐妹围着低矮的爬梯爬上爬下,玩得大汗淋漓、不亦乐乎。这时候又一个身穿黑色衣服的小男孩突然从旁边的灌木丛里钻出头来,用手直指两姐妹。之前的冲突让我格外留意孩子间的互动,我有些警惕地站上前去。

“你们玩要小心哈。你们看我的手——”我一看他的手没啥呀,也没搭腔。两姐妹也继续玩自己的。

“你们一定要小心,不要弄斗手了。前两天我不听话,到处耍,结果夹到我的手,很痛很痛。我爸爸说不听话就会夹到手,再不听话,蚂蚁也要咬手。我可是记住了的。”小男孩鼓起腮帮子,用力地向他的手指吹气。

“听斗没有,你们两个。要注意安全。”我赶快招呼两姐妹。

“但是蚂蚁为什么只会咬不听话的手呢?”呆萌呆萌的小男孩独自思考着走开了。

回去的路上,我问大妹,“知道什么是隐私部位吗?”

“知道。”

“那你知道怎么保护自己的隐私部位吗?”

她摇摇头。我一边反思自己的教育,一边引导两姐妹向强势保护隐私的两个小女孩和那个吃痛教训不忘以身试教的小男孩学习。

想起前几天在成都,路过一段网红桥地摊夜市,摆摊的不是很多,稀稀拉拉的大约五六米才有一个,而且大多不像是专门做生意的,而是周围体验生活的居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个宣传唱歌的培训班,一个近三十岁的男子既不发宣传单,又不赠送福利,支一个简易的广告牌上面写某某音乐培训班招生。然后就在旁边一个人一杆话筒一把吉他一个手机一台移动音响,自顾自的自弹自唱直播,他的身后是霓虹闪烁的水波和被晚风掀起来的星子。与他大约隔了两三丈远,是一个初中毕业的孩子摆了一个小方桌那么大的书摊,看他的广告牌是以售卖多余的图书来体验生活,价格最贵的书才五块。陪伴在他旁边的祖父母一看就是富有涵养的学知,自带种温润的书卷气。他们祖孙三坐在各自的小板凳上,就在那里安安静静地看书。两个摊位一个有声似无声,一个无声似有声,饶有趣味。

拗不过两姐妹,最终在一个围满小孩的摊前停留许久。一开始我以为小姐姐卖的是蜗牛,一个鸟笼大小般大小的盒子两层阁子上爬满了正在蠕动的尖尖的壳,仔细一看才发现是寄居蟹。一群小孩围着小姐姐叽叽喳喳,抢着要买,一个八九岁的小男孩指着寄居蟹高声叫囔着似乎非常喜欢。我以脱离了海水活不了几天为由,拒绝了两姐妹想买的请求。

正走下桥梯时,那个高声叫嚷的男孩手提一小盒寄居蟹,跟上前来,“叔叔阿姨,你们买寄居蟹吗?”

我以为他是见我家小孩喜欢,追来招揽生意的,没有搭理。抱着小二妹的爸爸边走边听小男孩滔滔不绝的介绍着:“那个小姐姐卖的寄居蟹是陆生的,主要是灰白寄居蟹和草莓寄居蟹。灰白寄居蟹背着青灰色的螺旋壳,壳上缀着细碎的浅褐斑纹。草莓寄居蟹更惹眼,橙红色的螯钳上布满雪白斑点,像撒了把糖霜的草莓。晚上给它们的壳喷点水,它们就非常活泼,有时候还会相互抢壳。但它们总是静静地听我们说话,就像是我们的好朋友。而我们能回馈它的就是非常简单的蔬菜水果。”

“会不会没几天就死了?”我插出一句。

“不会的,我家里还有几只,我已经养了接近一个月了。今天再买几只回去,让他们变成一个大家庭。小妹妹要看看吗?”说着,他蹲下身打开了笼子,灰白灰白的尖壳摇摇晃晃的,下面似有无数小脚像小马达似的飞速转动。两姐妹喜欢极了,二妹伸手就要去碰。

“不要跟哥哥弄坏了。”我赶忙呵斥住了,抱起小二妹往前走。那个小男孩似乎没有放弃,一直跟着我们走,一直不停地聊着寄居蟹的习性。我怕他待会儿走丢了,问他家住在哪里。他倒机灵不回答,反问我们住在哪里。奶奶很快接过话,用手指着说我们住在哪一栋哪一楼。小男孩自始至终没有说他住在哪里,而是继续向我们介绍海生寄居蟹和陆生寄居蟹的区别。正当我们听得津津有味时,小男孩跟随出电梯的人群消失不见了。

想来忍不住自嘲,枉为大人被一个胖乎乎的奶油小男孩带得团团转,怕被骗,结果自己把什么信息都泄漏了,而小男孩的身影却不曾记得。小男孩那种惊人的知识量和不留痕迹地自我保护行为令人惊叹。小时候学课文,不曾想砸缸的司马光和辩日的两小儿有多么了不起。长大后,才惊觉那些课本里的孩童身影藏着成年人早已遗失的敏锐与锋芒。司马光砸缸时的果决,哪是寻常稚子的慌乱?分明是在生死关头跳出“救人先爬缸”的惯性思维,用最直接的破局之道撕开困局。而两小儿辩日时的较真,更不是顽童的抬杠,而是他们对天地万物的好奇与思辨。

如今遇见这般惹不起的小孩!我竟喃喃地反复咀嚼他们早已给出答案的那句:“白雪纷纷何所似?”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