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段伟的头像

段伟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9/20
分享

祈福普陀山

五朝恩赐无双地,四海推崇第一山。普陀山,似苍龙卧海,观世音菩萨道场,五大佛教名山最特别的一个:碧海蓝天、绿岛黛壑、金沙白浪,各呈奇姿,禅意芬芳。

有幸再次朝觐普陀山,踏上山海形胜,幽幻独特,风光旖旎之地,但见佳木扶疏,洞壑深遂,碑刻精良,香火缭绕。历代的帝王将相,商贾墨客,普罗大众,纷至沓来,进香礼拜,祈福还愿,给这座千载名山蒙上层层面纱。刚一上岛,便碰到一行刚从佛学院下课的小僧,青衫布鞋,面容虔诚沉静。向前走,古树掩映曲折山径,灿烂阳光透过树隙在石板路上洒下斑驳的光影。灵山觉海,云水禅心,空灵飘渺。

古树古刹,海景山景。梵宇林石,寺塔崖刻,钟声涛音,神奇、神圣、神秘。最奇的当推磐陀石。一巨石兀自叠垒在另一块巨石之上。上石顶面平坦,可容二三十人站立,犹如悬浮在下石之上,石身与底座衔接处间隙如线,睨之通明,似接未接,看似摇摇欲坠,险如滚卵,却安稳如磬。离磐陀石不远,有二石形似乌龟,一龟昂首引颈,缘石而上。上龟回首引颈同伴,似嗔似恋,下龟昂首奋力,缘石而上。传说两龟一雄一雌,因未断尘缘,沿路眉来眼去,顾盼传情,被罚作石,修行不诚者为戒。还有西天门的心字石,圆浑平滑,正中刻有“心”字,仅“心”中那一点,即可站七八人,全字可容百人驻足。佛家以修心为上,人们到普陀山礼佛,必到心字石,或绕心字环行抚摩,或坐在心字中摄影留念。诗云:“海山胜迹在西天,一字红心耀眼光。恒作人间功德事,是心即佛量无前。”过香云亭向前,有方形巨石矗立路侧,垂面上镌数尺见方“海天佛国”四个大字,为明朝抗倭名将侯继高所书。其上又叠一石,状如巨钟,高插青冥。有摩崖题刻“云扶石”三字。顶有小潭,如碗若钵,承受天露,日积月累,清冽不腐。

普济寺原称前寺,因康熙赐“普济群灵”额而更名,为普陀山最古老的寺院,也是主刹,地处梅岑山东,灵鹫峰下。建筑设计和营造匠心独具,集清代建筑之大成。圆通殿为普济寺主殿,正中供奉毗卢观音趺伽坐像,32尊化身像环绕四周,藻井嵌有“九龙戏珠”木雕。殿堂宏阔,百人共入不觉宽,千人齐登不觉挤,慈悲观音随应化现,闻声救苦,香火鼎盛,植茂盖庭。正山门康熙御碑殿,寺前海印池池水漂莲,寺侧多宝塔塔影玲珑。

道慈法师,持重善律,道风严谨;自奉俭约,济世利人。蒙京沪大德荐拔,有幸得见,亲聆教诲。时值三伏,他身着僧袍,步伐稳健,素而安然,似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在为他驱散炎热。虽是斋宴陪餐,礼节性寒暄,但他行具禅风,诚恳通透,予人通达虑静。知我是英语老师,他的一句“Enjoy yourself and be at home.”(别拘束,就像在家一样。)让人倍感亲切与幽默。

“树色秋擎书,钟声浪答回。”千步沙北,光熙峰下,法雨禅寺六重殿宇,依山而起,瑞霭弥漫。法雨寺,又称后寺,建于明万历年间,为普陀山第二大寺。寺院牌坊,四柱三门,拱门方窗,蓝底金字“天华法雨”,牌头精雕细琢,脊端有瑞兽鸱吻。主殿大圆通殿内供毗卢观音,两厢分列十八罗汉。佛座顶上九龙藻井,系明代金陵宫殿迁建而成,一龙盘顶,八龙环绕八根悬柱昂首舞爪,势欲腾飞。殿前月台十四块明代石雕栏板,上镌“二十四孝图”。大雄宝殿内供奉三世佛,居中为释迦牟尼佛,两侧为阿弥陀佛和药师佛,佛像高大威严,面目俊朗,透着佛韵灵光。寺内龙风柏、古银杏、罗汉松等众多古木,虬枝繁叶,造型奇特。雅致清幽,诗墨天香。

华顶云涛,慧济禅寺,古木成荫,清幽绝耸。在明万历之前,它只是个供佛的石亭子。之后,僧圆慧别具一格,劈石筑庵,依山就势,横向排列,经历代住持僧努力扩建,巧制宏构,气宇非凡,遂成巨刹。稀世珍树鹅耳枥在寺西侧。佛顶顶佛,“不上佛顶,等于未到普陀山”,眸开千里旷,心静万缘空。极目四望,远山近礁,环列奔趋。

海岸潮音洞,波涛日夜流。过大士桥,来到位于不肯去观音院下入海处潮音洞。此处巉岩峭壁,怪石层叠。洞底通海,顶有两处缝隙,称为天窗。洪涛昼夜舂撞,声如轰雷,传为观音大士灵现处。

千处祈求千处应。欢喜前行,我们至南海观音立像处。顶礼仰望,菩萨面如满月,严饰璎珞,左手托法轮,右手施无畏印,顶戴弥陀,足承金莲。台基两重,雕栏玉砌;铜像天身,庄严法相。面对南海,慧视众生。登上石阶,倚着石栏,潮音频传,近处一群身着白衫的佛友咏唱佛经,海风吹佛,殊胜无比。

“坐下七十分钟,放下三千烦恼”,当《印象普陀》音乐缓缓响起,优雅的姑娘在白山脚下飘飘起舞,人被美轮美奂的白山景色和悠扬梵音深深牵引和陶醉,如梦如幻,飘飘欲仙。

三生磬响,山移石动。众位僧徒,手捧油灯、蒲团稳步走上舞台……安静幽暗的夜空下,人们瞬间忘记一切喜怒哀乐。

大雁南飞,沧海桑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佛虽无言,答案自在,“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提灯的孩子,站在此岸,听着《妈妈》歌声,看彼岸繁华渐次流过。歌词听不甚清,旋律却是千折百回,纯净男声饱含深情,唱一曲母亲的歌,叩人心扉。“因为有你,我走马扬鞭,海角天涯与你心相连。”光阴如箭,华年流水。亭台楼阁,华美绮丽,温暖奔放;水面上,舟楫悠悠,祥和宁静。热闹街头,人来人往,歌舞盛世,华彩乐章,喧嚣而快乐。抬望眼,佛在空中拈指微笑。“有谁知道彼岸,有谁到达过彼岸?”我心安处,即是彼岸。

一柱一柱的香,点燃的是一份希望,点燃的是梦想,点燃的也是一份寄托,每个上香和朝拜的人们,都拿出了心里那一份最真诚的心,他们在虔诚的朝拜,他们在对菩萨诉说着每个人心里的那一份祈祷和那一份愿望。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寄情山水,通达天地。一片瓦、一座庙、一汪水、一朵莲,目之所及之处皆为画卷,磬声、钟鸣,光影、声画构建出国师张艺谋沉静悠远的禅境。“用悲苦的眼睛看世界,这世界就是悲苦的;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世界就是美丽的。”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佛法虽广不度无缘之人。彼岸与此岸,就是一水之隔。

“朝佛、问佛、悟佛”。这是一个关于“放下”、老掉牙的故事,只是用动漫重新呈现,多了许多新的元素。山水实景与光影幻界融合别具匠心的大舞台。小娘子一句洋为中用的“thank you”与和尚一句“not at all”,笑翻全场。可爱的动漫人物,充满世俗诙谐,连那“昂”一声驴叫,无端令人亲切许多。端庄的师兄背起小娘子过河,机灵的小和尚一路犯混。回来做功课还心思重重,忍不住告状,说师兄一路授受不亲,抱着人家小娘子,这于戒律该如何?小和尚终究可爱,妙的是老和尚也可爱,轻飘飘一句:你师兄早已放下了,你还未放下。踢里蹋啦走了,留下百思不解的小和尚继续追寻佛法。

过了多少年,也许,小和尚熬成了通达的老和尚,同样的故事一代代重演着。心是主人身是客。放下吧,真正的放下,是放下妄想,放下诸业,放下执念。放下方可得道。小和尚最终悟道了,我亦有所悟。

“我眼睛看见的世界,并不是全部的世界;我眼睛看不见的世界,并不是不存在的世界。”懂了,好像没懂,在了,可能没在,看了,似乎没看到。彼岸花开,就是一片净土。

在天在渊,莲座四时云似海;为霖为雨,杨枝一洒物皆春。行走的舞台,运动的山水。每一句台词,直戳人心。从生老病死的疑问开始,不停的探索,不停的设问,到对真我的追随,对尘世的超脱,直到了悟。“见山,见海,见自己,福由心生,善由心养。”真正要渡的是人心,真正能渡你的是自己。“竹影扫街,月穿潭底”,这便是海天境界,在此时此刻间对于生活、对于人生的点拨:人生万千溪,糊涂作舟楫!唯其自心,莫问西东;身心康泰,六时吉祥。

星月交辉,回到旅馆,但见大厅电子屏幕上不断跳跃更迭道慈法师的“来了就好”手迹。是啊,普陀圣境,人们来了又去,去了又来。祈求的不就是那镌刻在码头巨石上的四字箴言——越来越好?!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