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猫之前,从未想过会养猫。
呃,这听起来好像一句废话。
在我长大的、村庄的江湖里,狗是卫士。它们忠诚于自己的门户和主人,狗腿子般鞍前马后,曲意讨好,且懂得察言观色。就是漆黑如墨的夜晚,在村里人此起彼伏的鼾声间,夹杂的也是狗子们梦中的呜咽和稍有异动便群起而吠之的警惕。当然,在主人视线之外,它们也横行乡里,常常惹得鸡飞狗跳。它们的热闹,常常被诗人们向往成岁月静好,现世安稳。陶渊明就在他最具代表性的田园诗里写下:“狗吠深巷里,鸡鸣桑树颠。”《桃花源记》中,他梦想的地方也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而《道德经》里,老子对于理想国的描述亦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由此可见,狗,自古以来就是拼成人们生活的一块版图。
而猫,常常游离于人们的生活版图之外,隐身于三餐四季的热闹之后,像个隐士。
它们是安静的、独立的,甚至是疏离的。白天,躲在人们看不见的角落,房顶、树杈上睡懒觉,即便穿行于墙头之上,也是悄无声息,一闪而过。夜晚,它们则隐身于夜色之中,双眼亮如闪电,穿梭于老鼠出没之地,伺机将那些贼眉鼠眼,想利用黑暗作掩护行盗窃之事的家伙抓捕归案。它们也归属于某户人家,只是与主人家保持着若即若离的距离,不会登堂入室,不会过于亲热,也不会用夜晚捕捉到的老鼠表功。它们的身影在村子里总是若隐若现,有时,它们不见踪影消失个几天,主人家也不会诧异,待它们重新回到家中,主人亦不介意它们到底去了哪里。当然,它们真的就此一去不回,主人家亦不会大动干戈去寻找。因为村里早有俗语说:“狗是忠臣,不嫌家贫;猫是奸臣,嫌贫爱富。”
也因此,村里很多人家都有狗吠盈门。我家也陆陆续续养过几只小狗,从未养过猫。人总是更喜欢也更相信看得见、摸得着、闻得到、听得见的忠诚与热情。虽未养过猫,童年记忆里的动画片却都是与猫有关,比如《黑猫警长》,比如《猫和老鼠》,比如《哆啦A梦》。年少的心太过执着于结局,哪怕最后的屏幕上闪烁着“剧终”或“End”,也总要问一句:“后来呢?”
后来,在终于不执着于结局的年纪时,电影院的大银幕上却相继给了我们一个关于离别的结局。《猫和老鼠》里的汤姆猫终于有一天老死了,主人又带回来一只猫。在杰瑞鼠又嘚瑟着出来时,却再也没有了老鼠戏猫的戏码,只有猫逮老鼠的结局。彼时的杰瑞鼠才明白,不是汤姆猫太蠢太笨,它只是在自己面前蠢、在自己面前笨,要知道,汤姆猫头上可是顶着全市“捕鼠冠军”的光环。《哆啦A梦》里,哆啦A梦在陪伴了大雄八十年之后,大雄终于垂垂老矣且将告别人世,大雄告诉哆啦A梦:“我走后你就回到属于你的地方去吧。”哆啦A梦伤心欲绝,那个一直有着各种法宝的口袋里却拿不出一个法宝能阻止这一场别离。大雄离去后,哆啦A梦并没有选择回到属于自己的世界,他毅然拿出时光机回到了八十年前,回到了他初遇大雄的那一天,他又一次对着大雄说:“大雄,你好!我叫哆啦A梦。”
我也多想有那样一台时光机,回到父亲还没有生病的时候,问他一句:“爸爸,最近好吗?”可惜,现实里永远没有魔法,我也不会再见到父亲。父亲走后,诺大的院子里只剩下母亲孤单的身影,她一个人从日出走到日落,继续着已经没有父亲的生活。死者已矣,生者总还要活下去。我们不都是如此劝慰每一份离别吗?
几年后,有一次回家忽然发现院子里一只小猫的身影一闪而过。原来,母亲养了只小花猫。它体型不大,胆子也小,每次回家看到我们,它都惊为外人,“喵呜”一声后迅速逃走,避而不见。偶尔闻到我们带回去的鱼腥肉香,忍不住了才怯生生地躲在桌子下面,眼巴巴地看着。母亲每次都很怜惜地喂给它一些,它就叼着飞快的跑走。我家附近有一只流浪的野猫,通体黑色,皮毛光滑,体型也健硕。撞见我们时,它也会远远躲开,虽是远观,但就是让人觉得它有一种不同寻常的犀利敏捷和不慌不忙。母亲说它常常来我家,和小花猫一起玩耍,每次母亲给小花猫的食物,小花猫都会给它留一份,有时还会直接呼唤它一起吃。时间久了,我们都见惯了它来来去去,也从不在意。后来,有一天回家,母亲有些伤感地说起小花猫,我才知道它已经死了。原来,小花猫过马路时被车碾过,痛苦的哀嚎了一天后就死了。母亲心疼之余,赫然看见黑猫守在已经死去的花猫身边,很久很久,才离去。此后几天,黑猫经常徘徊在我家的屋顶墙头,叫声哀戚,一蹲就是半天……再后来,我们再也没见过那只黑猫。
2025年2月,大咪比春天更早的来到我家里。她是一只2个月大的挪威森林猫,有着黄褐色的眼睛,瞳孔常常随着光线而变化,身上是漂亮的黑白狸花纹,因为她的祖先曾生长在非常寒冷的环境里,它长有比其它猫更密更长的被毛和更大更长的尾巴,每每行走与奔跑时颈毛和尾毛非常飘逸美丽。又或许是因为她常常出现在北欧神话中,天生就多了些精灵般优雅灵动的气质,无论行走坐卧,她永远高高昂着她的脖颈,说不出的高贵从容,每每看着她,我都惊叹于造物主的神奇。
当然,作为一个养猫的小白,我像所有新手一样容易一惊一乍。她的一个喷嚏会让我紧张地盯着她看半天,她少吃几口猫粮我就会担心是不是肠胃有问题。我开始看各种科学养猫视频,买各种品牌的猫粮、猫条、猫罐头,正装、实惠装、试吃装,一一买到家,从中找出她的口味与偏好;开始买各种危言耸听的广告推荐的化毛膏、复合维生素、驱虫药,交逃不过的智商税;开始买各种材质的猫砂,膨润土砂、豆腐砂、木薯砂,换各种尺寸和款式的猫砂盆。除此之外,我每天尽职尽责地做好一个“铲屎官”,毫不嫌弃的将她的大小便从猫砂盆里铲出来,同时安慰自己,脏吗?怎么会,不然咋会有人们趋之若鹜的猫屎咖啡呢。
渐渐地,我开始有了牵挂,期盼下班后开门时,那个站在门前静静看着我进门,一直等候我的小小身影。同在一个屋檐下的朝夕相处,才发现猫是如此有灵性的生物。她永远都能自洽,有着属于自己的生活节奏。她可以很长时间坐在窗边,一动不动静静望着窗外的车流,不知道那颗毛茸茸的小脑袋里在想些什么。她也可以躺在阳台慵懒地晒太阳,从中午一直睡到夜幕四合。或许是从未体验过流浪之苦,他对食物一向是爱答不理,就算猫条、猫罐头放在嘴边,她也只是用鼻子嗅了又嗅,以此确定是不是自己喜欢的口味,喜欢的也从不狼吞虎咽。当然,她也不全然如此“淑女”,零点过后的后半夜都是她跑酷的时间,从床上到地下,从窗台到书桌,从一个房间到另一个房间,敏捷矫健的像一道影子。
而且,她永远是比闹钟更准时、更精确,也更提前的叫你起床。先是在你旁边喵喵叫,你若装死,她就会毫不客气地跳到你身上,喵喵叫再加上佛山无影脚,不停地踩你,直到你睁开眼睛。
有时,她也会和你躲猫猫。当你忽然惊觉屋里太过安静已经很久之后,便会不安地呼唤她,找寻那个小小的身影。你放心,如果此时她不需要你的投喂,任你如何呼唤、找寻,且越来越焦急,她都不会主动应一声或出现在你的面前。往往都是,你遍寻不着猛然抬头或回身,才发现她就趴在某一个角落或就蹲在你身后,静静地看着你的惊慌失措。
她或许不会与我太过亲昵,但她的爱绝对拿得出手。她常常不远不近地跟着我在客厅或卧室,不远不近地趴在一个能感知到我的地方,长时间地陪着我。偶尔看见书页翻动或电脑闪烁,她也会好奇地扑过来,跳跃嬉戏,与我玩耍。无论任何时间去卫生间,无论是洗澡、上厕所,出门总会看见那个小小的身影蹲在门口,哪怕困到眼睛睁不开,也静静的等我出来。她的信任与依赖,纯粹到完全不带任何条件。
八月份,元宝来到了我家。到我家第二天,她哭了……
元宝,芳龄6个月,品种金渐层,她通体金黄色渐变的毛发,只有四个小蹄子和尾尖是黑色的。
她原本有主人,只是,主人忙于婚姻大事,把她送给了我家。那天下午,她从笼子里走出来时,并没有初来乍到的陌生、拘谨、戒备和胆怯。她欢快、好奇、甚至是从容地走来走去,巡视着我家的客厅、卧室、书房,当然,卫生间和厨房也没放过。看得出来,她是被爱过的。和人一样,只有被爱过的小动物才会有这种毫无戒备的傻傻的天真与轻松,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就在不久前,我就从身边走过的一条狗身上看到了底气,被爱着的底气,那副狗仗人势的骄傲纯纯的写在了她的狗脸上。
可惜,元宝岁月静好的幻想被我家大咪打破了。原居民警惕地盯着这个外来的家伙,充满了警惕和疑惑,然后,这个属于行动派的原居民毫不客气地扑上去就是一巴掌。然后,就开始了一刻不停的追逐与威胁。元宝完全被原居民打的有点懵圈了,她没想到等待自己的竟然还有一个劲敌。她开始到处躲藏,竭尽所能的反抗,只累到伸着舌头气喘吁吁。整整一个晚上外加一个上午,我家大咪步步紧逼,时时紧盯,连放在面前的猫粮和牛奶都无动于衷。终于,到了第二天下午,我家大咪困极了,才带着几分霸气和不屑跳上床头懒懒睡去。
下午下班回家,我赫然发现她俩睡在床头,一边一个,像极了刘邦与项羽的楚河汉界。我唤着元宝的名字,用手轻抚她毛茸茸的脑袋。她睁开眼,慢慢坐起身,绿色的大眼睛看着我,竟然开始抽抽嗒嗒的哭,真的是在抽噎,大眼睛里充满了泪水,小鼻子一抽一抽的。靠,我一时不知所措,我从来不知道猫也会哭,而且哭的这么拟人。
终于,原居民接纳了这个半路闯进来的外来户,她们依然会不时的打闹,但真就是打闹嬉戏了。只是,两个多月的时间过去了,元宝依然没有原居民的松弛和理所当然。她比原居民少了几分冷傲,多了几分黏人,却依然亲近的有分寸。她会小心翼翼地测试着可以和我亲近的距离,悄悄地趴在离我近一点再近一点的地方,大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我,陪着我。有时,那个高冷的原居民不满意她对我的靠近,就会霸道的冲上来,鸠占鹊巢。她则会试探的再找一个离我近的地方坐下去,看原居民没有啥反应,才会静静躺下。但是,她的忍让不包括食物。她永远比原居民吃得多、抢得快,从没有原居民那种对食物的漫不经心。也许,是生存的本能让她战胜了畏怯。
如今,喂养、照顾两只小猫成了我生活的日常。那柔软的毛发和温暖的呼吸,还有手抚过时她们喉咙传来的呼噜呼噜声,传递着对人类无声的依赖与信任,让你时刻都会有被需要的感觉,而你又是那么的心甘情愿!多神奇啊的缘分和牵绊啊!
因为自己养了猫,慢慢地,也陆陆续续关注到一些关于流浪猫和虐猫的话题。对于收养和流浪,猫亦如人,就像刘震云所说:“人生这道选择题怎么选都会有遗憾。就像是巷子里的猫,看似很自由却没有归宿;围墙里的狗,虽然有归宿却终身都要低头。”至于虐猫引发的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之争,这个话题从孔子与荀子起,争执了两千多年依然没有确定的答案。但这样小小的一只生物,一定有着与人一样敏感、骄傲的心,它们感知人心,感念善良,信任人类,在认定你的照顾与善意之后,就会与你悄然相依,不离不弃。所以,如果不爱也请一定要善待,别伤害。
其实,每一只猫都是人类的一面镜子,映照着自己,也反映着人类,更隐喻着这个世界。就像史铁生所说:当然,那不是我。但是,那不是我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