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幼,我便与语文结下了不解之缘。上小学时,身为语文老师的母亲,是我文学启蒙路上的引路人。她从不放松对我写作能力的培养,在组词、造句、作文等每一项基本功上的训练上,都倾注着她的心血。那些歪歪斜斜的文字和看似平凡的人物故事,在母亲谆谆善导下,一下子变得灵动和栩栩如生。母亲拿来在作文课堂上当范文朗读和讲解。那一瞬间,同学们羡慕的目光和热烈的掌声,如同一束光,温暖了我内心了,也从此照亮了我对文学的热爱。那个成为作家的梦想,就在此刻,如同一粒种子,在我心田悄然播下。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从小学升入初高中,踏入大学,直至而后投身工作。生活的奔波和工作的变动,起起落落,曲曲折折,而我也在现实的浪潮中变得漂浮不定,起起伏伏。为了生活而忙碌,为了事业而拼搏,然而,心中的文学梦却始终未曾熄灭,它如同一簇燃烧的火焰,在我内心深处持续闪耀,在无数个疲惫的夜晚,给予我温暖和力量。每当我打开它时,便能忘却生活的烦恼,沉浸在文字的世界里是何等的愉悦与心安。
然而,真正促使我下定决心追逐这个文学梦的,是2023年下半年参加《佛山文艺》作家训练营第二期的契机。那年的某一天,我有幸参加顺德作协举办的年会暨小小说征文大奖赛颁奖典礼。在活动的午餐桌上,经顺德作协吴国霖主席介绍,我结识了《佛山文艺》主编王海军老师。活动结束前,王老师宣传招收训练营学员,我怀着试一试的心态,毅然报名并成功担任班长。
半年的训练营时光,是一场充满惊喜与收获成长的旅程。在那里,我仿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由文字构建的梦幻国度。我与老师、同学们一同探索文学的奥秘,每一次的课堂讨论,每一次的作品分享,都让我受益匪浅。我不仅收获了师生、同学间的深厚情谊,更掌握了小说、小小说、散文等多种文体的写作技巧。那些曾经在我眼中遥不可及的文学创作技巧,如今如同璀璨的星辰,一一展现在我的眼前,让我感受到了文学的魅力和无限可能。
结营后,我又主动报名参加第三期,继续担任班长,积极为班级贡献力量。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担当和责任,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为集体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文学梦,不仅让我在创作上有所进步,更让我在人格和品德上得到了提升。
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我终于踏入了文学写作的门槛。在2023、2024年“顺德杯”中国工业题材全国短篇小说大奖赛中,我均荣获三等奖;2024年“永亮杯”《龙年说黄龙》全国小小说征文大赛中,我的作品《从迷途到辉煌》斩获优秀奖。我的作品还散见于《佛山文艺》、《传奇故事》、《今古传奇》、《青年文学家》、《珠江时报》、《珠江商报》等文学期刊和报刊及网络平台上。这些成绩,对于专业作家而言或许微不足道,但对我这个从企业界跨进文艺界而来的业余文学爱好者来说,却是无比珍贵的。它们就像一颗颗璀璨的珍珠,镶嵌在我文学梦的项链上,给予我莫大的鼓励。更重要的是,这些成绩让我看到了自己的潜力和价值,让我相信,只要坚持追求自己的梦想,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新当选省作协主席的谢有顺的一番话,如同一盏明灯,为我在文学创作的迷雾中指明了方向。他提到“最好的文学有着自己的精神根据地”,这让我深刻领悟到,卓越的文学作品应扎根于深厚的精神土壤。这精神根据地,可以是对故乡的眷恋,对人性的洞察,或是对人生价值观的坚守。基于此理念,在2023 - 2024年期间,我陆续加入了十多个文学协会,期望借助这些平台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今年4月,一场意义非凡的文学盛宴拉开帷幕-“潮起南海,文攀高峰,笔绘缪斯艺铸匠心”新时代佛山南海首届作家培训班开班。从4月13日到6月22日,两个多月的时光如白驹过隙。全班30位学员在这段时间里,既收获了创作技巧,又建立了深厚情谊。
八位文学主讲导师,各有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见解。吕啸天老师的小小说课程,如同一把神奇的钥匙,三次聆听,三次为我开启微型小说叙事的新理解。他教会我“滴水藏海”的艺术,让我明白好的小小说应是世界的切片,而非故事的压缩。他几十年笔耕不辍的坚持,让我懂得写作要成为自然的生命状态。这种坚持和执着,让我明白了人生的意义不在于一时的成就,而在于对自己热爱的事业的持之以恒。它让我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时,不再轻易放弃,而是勇敢地坚持下去。
而张况老师的课程如暮鼓晨钟,唤醒我对文学本质的思考。他强调文学不能脱离生活,要坚守文学立场,这让我在浮躁的创作环境中找到了定海神针。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文学市场鱼龙混杂,很多人追求功利和流量,而忽略了文学的本质。张老师的话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创作方向,让我明白文学应该是对生活的真实反映,是对人性的深刻洞察,是对社会的责任担当。它让我在创作中更加注重作品的内涵和价值,而不是仅仅追求表面的华丽和热闹。洪永争老师关于“素材与想像力”的讲座,为我打开了另一扇窗。他强调读经典作品的重要性,以及“陌生化”写作理念,让我重新审视身边的素材,明白深厚的作品源于深厚的积累。他让我知道,生活中处处都有文学的素材,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一颗善于思考的心灵。这让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留意身边的人和事,更加用心地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复杂。它让我明白,文学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对世界的认知方式。
学习之余,我参加了肇庆怀集县岗坪镇的文艺帮扶活动。当我再次站上讲台,面对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睛,我深刻体会到文字工作者的使命。文学不仅是自我表达,更是精神传递,真实的情感和扎根生活的作品才能触动人心。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那个怀揣着文学梦想的少年。我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孩子们文学的魅力和力量,鼓励他们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在这个过程中,我感受到了文学的社会价值和意义,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文学之路。
在培训班最后一堂课前夕,我当选佛山市产业工人作家协会监事长。还荣获南海区作协主办的首届“神州大爱杯”大健康主题全国征文大奖赛三等奖。这些对我来说,既是荣誉,更是责任。导师们的教导,将成为我履行职责的精神资源。我深知,作为一名文学创作者,不仅要追求个人的艺术成就,更要为社会做出贡献。我要通过自己的作品,传递正能量,反映社会现实,为人们的精神世界带来温暖和希望。
当然,通过文学培训,让我重新发现了写作的纯粹快乐,建立起了文学创作的“整体观,明白了技巧、生活、阅读、人格是相互滋养的有机整体。结业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庆幸的是六月份我已成功出版了个人作品集子,散文集《湘情湘缘》、小说集《铁流湘缘》等,这或许算是我对所有鼓励和支持过我从事文学创作老师和同学们的最好回报吧!文学,于我而言,是人生的灯塔。在我迷茫时,它为我照亮前行的道路;在我徘徊时,它给我指引方向。它让我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心灵的归宿。曾经,我在现实的生活中迷失了方向,不知道自己的人生价值何在。是文学梦,让我重新找到了自己的方向,让我明白了自己的使命和责任。人生不仅仅是为了物质的追求,更是为了精神的富足和成长。
文学,也是人生的镜子。它映照出我的喜怒哀乐,反映出我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不断审视自己,成长和进步。我看到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看到了自己内心的善良和丑恶。它让我更加真实地面对自己,更加勇敢地去改变自己。人生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只有不断地反思和改进自己,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我将用自己的文字,书写人生的篇章,传递文学的力量,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文学的魅力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