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徐鹏的头像

徐鹏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7/18
分享

捞仔不捞

三十年前,我怀揣青春的梦想,跟随打工浪潮来到广东。几经波折后,我便在顺德落下脚,开启了一段充满酸甜苦辣的人生旅程。

顺德,改革开放的前沿,百废待兴却又生机勃勃。大街小巷,都处可见打工仔们如潮水般涌动,每个人都怀揣着自己的梦想,在这座城市里曲曲折折、寻寻觅觅。初来乍到,我对这里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新奇,同时也伴随着深深的不安。我每天的生活,就像一场永不停歇的追逐,不是在找工作的路上,就是在为找到一份工作而四处奔波。那时,顺德本土人大多不会讲普通话,甚至对讲普通话的人带着一种天然的排斥。我清楚地记得,第一次鼓起勇气向一位本地大爷问路时,他皱着眉头,眼神里满是不耐烦,只是简单地摇了摇头,便匆匆离去。那一刻,我的心仿佛被一盆冷水,孤独和无助如潮水般将我淹没。此后,类似的遭遇一次次上演,每一次被拒绝,我的内心就多一份失落和迷茫。我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怀疑这座城市是否真的有我的容身之地。那种被边缘化的感觉,就像一根刺,深深地扎在我的心里。对于来自湖南的我来说,本以为地理上的亲近能让我在这里找到一丝归属感,然而现实却残酷地打破了我的幻想。他们口中的“捞仔”,带着一种轻蔑和不屑,像一把利刃,刺痛着我的自尊。每一次听到这个称呼,我的内心都充满了愤怒和无奈,但我只能将这些情绪默默咽下,继续在这座城市里挣扎求生。好不容易找到了工作,我以为生活终于能迎来一丝曙光。然而,厂里大多数高管都操着一口流利的本地方言,讲普通话的人寥寥无几。在这样的环境里,我就像外星球来的异类,孤独地坚守着自己的语言。每天除了机械地工作,连说普通话的机会都少之又少。那种无法与他人畅快交流的压抑感,让我感到无比痛苦。我开始思念家乡的亲人和朋友,怀念那些能毫无顾忌地用家乡方言或普通话交流的日子。夜晚,我常常独自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泪水不自觉地流下来。我问自己,这样的生活什么时候才是个尽头。

直到我认识了现在的妻子,生活才逐渐有了一丝温暖。她的出现,就像一束光,照亮了我黑暗的世界。我们用普通话交流,分享着彼此的喜怒哀乐,那种心灵相通的感觉,让我重新找回了生活的勇气。然而,生活的挑战并没有就此结束。有一次去市场买菜,我想买一种家乡的蔬菜,却怎么也找不到。我鼓起勇气向几个看似本地的人打听,他们依旧是摇头说“唔知”。那一刻,我内心的委屈和愤怒达到了顶点。我下定决心,不再问本地人任何路,甚至拒绝听本地话。我告诉自己,要靠自己的力量在这座城市生存下去,哪怕孤独一生。

几年后,我和妻子有了一点积蓄,我们商量一致付了首期,便买下了第一套房子。当拿到钥匙的那一刻,我的手都在颤抖。走进新房子,看着空荡荡的房间,我却有一种难以言表的喜悦和满足。那种感觉,就像在茫茫大海中找到了一座属于自己归属的岛屿。我终于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家,一个可以遮风挡雨的地方。从那一刻起,我告诉自己,我不再是那个被人看不起的“捞仔”,我要在这里扎根,为了自己和家人的未来努力奋斗。后来,我应聘到顺德某中学当老师。我满怀热情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希望能为这些孩子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然而,现实却再次给了我沉重的一击。走在街头巷尾,常常会有不远处的学生高喊“捞仔”。开始我并不知道其意思,后来问本地同事,才知道连学生孩子也在欺负外地老师。那一刻,我的内心充满了失望和愤怒。我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的付出得不到尊重,为什么他们要用这样的方式对待一个为他们的未来努力的人。我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是否应该继续留在这座城市。但是,顺德的改革开放如同一艘远航疾驰的海轮,势不可挡。大量新厂房和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大街小巷依然流动着风起云涌的打工仔人流。这座城市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而我也在这变化中逐渐成长。我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自己的方式方法有问题,是不是应该更加主动地去融入这个城市。于是,我开始尝试学习本地话,了解本地的文化和习俗。虽然过程很艰难,但我从未放弃。

多年后,我还清了按揭,又买了新房。忽然间,我发现去哪儿都是讲普通话的人。就连原来见讲普通话就讨厌的本地人,无论男女老少,随处可见讲普通话、听普通话的场景。普通话普及了,就像一场春雨,滋润了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那一刻,我的内心充满了感慨和感动。我知道,这座城市在变,变得更加包容和开放。后来我离开了教育岗位,来到外贸企业做业务。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常常能听到本地人叫我老师,他们对我毕恭毕敬。曾经那个被称作“捞仔”的我,早已在这里结婚生子,成家立业,成了这里的新市民。我内心的那份曾经的伤痛和隔阂,也在这一声声“老师”的称呼中逐渐烟消云散了。

如今,我常常跟本地朋友开玩笑说,多希望还有本地人叫我“捞仔”。朋友笑着说,现在本地人、外地人,都是一家人了。是啊,曾经的“捞仔”,早已不再是那个被歧视的群体。我们在这里生根发芽,与这座城市共同成长。在社区的活动中心,我看到本地的阿婆们热情地拉着外地媳妇的手,教她们做顺德的传统小吃,空气中弥漫着美食的香气,也弥漫着浓浓的情谊。外地的小伙子们跟着本地的老师傅学习木工手艺,专注的神情中透露出对技艺的渴望和对这座城市的热爱。孩子们在操场上一起嬉戏玩耍,不分本地外地,他们的笑声如同银铃般清脆,回荡在城市的上空。我所在的外贸企业里,本地同事和外地同事紧密合作。本地同事熟悉当地的市场环境和人脉资源,外地同事则带来了不同地区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在一次重要的外贸订单洽谈中,我们团队遇到了难题。本地同事凭借着多年的经验和人脉,积极联系各方资源;外地同事则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创新思维,提出了新颖的解决方案。大家齐心协力,不分彼此,最终成功拿下了订单。在庆功宴上,大家举杯畅饮,欢声笑语中,我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团结和温暖。

春节期间,社区组织了一场盛大的联欢晚会。舞台上,本地的粤剧表演和外地的民俗舞蹈交相辉映,展现出多元文化的魅力。台下,本地人和外地人坐在一起,共同欣赏节目,不时发出阵阵掌声和欢呼声。那一刻,我深深体会到,我们虽然来自不同的地方,但在这座城市里,我们有着共同的欢乐和梦想。在城市的建设中,本地人和外地人更是携手共进。建筑工地上,本地的工程师和外地的工人紧密配合,一砖一瓦地搭建起城市的新面貌。科技园区里,本地的科研人员和外地的创新人才共同钻研,为城市的科技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我们用汗水和智慧,共同书写着这座城市的辉煌篇章。走在顺德的街头,我看到城市的每一处角落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本地的老字号店铺里,外地游客品尝着地道的美食,竖起大拇指称赞;外地的特色小店也吸引着本地人的光顾,大家在交流中感受着不同文化的碰撞和融合。

我知道,这座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本地人和外地人,就像城市的两条腿,缺一不可。我们在这片土地上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创造了美好的生活。曾经的“捞仔”不捞了,因为我们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融入了这座城市的大家庭。我们会用爱和包容,让这座城市变得更加温暖、更加美好。因为我们都明白,本地人和外地人,永远都是一家人,我们共同的家园会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