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郭安廷的头像

郭安廷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散文
202508/07
分享

两棵核桃树

两棵核桃树,更准确地说是生长在中国作家协会北戴河创作之家院子里的两棵核桃树。

2025年7月,经中国煤矿作家协会推荐,我参加了中国作家协会组织的北戴河创作之家为期一周时间的休假采风活动。报到的那天,走下高铁又坐了20多分钟的出租车才进入市区,已经是傍晚时分了。当出租车穿过接连不断的喧嚣,突然拐进一条静谧的小街时,第六感觉告诉我应该是到了目的地。果然司机在小街的一个简易的大门前停了下来,创作之家所在的北戴河安一路9号到了。因为时间已经比较晚了,在工作人员“欢迎回家”的热情问侯中,我办完入住手续就简单洗漱休息了。

第二天,窗外众多知了的集体吟唱把我早早从梦中叫醒了。我走出住宿楼,映入眼帘的创作之家院子虽然规模不大,但建筑和绿化却显得很精致。院子里只有两座四层高的小楼,一号楼座落在东面是主楼,正面墙上镌刻着巴金题写的“中国作家协会北戴河创作之家”;二号楼位于院子的北面,是会员的住宿楼。其实在接到作协的正式休假通知时,我已经通过网上了解到,中国作家协会北戴河创作之家于1953年启用,最初是一幢日式别墅改建而成,当时叫中国作家疗养所。文革时期,疗养所被当地一家仪表厂占用。中途几经周折,1984年前后,中国作协经与河北省和秦皇岛市有关政府部门协调,安一路9号院最终回归中国作协,并更名为中国作家协会北戴河创作之家。现在仔细端详,眼前的一号楼确实能够看到有日式建筑特点的影子。

从一号楼的右侧到大门口的位置是一个花园式的景苑,一块耸立在景苑中的灵秀石头上是当代著名作家王蒙先生题写的“清悦”苑名。郁郁葱葱的绿荫中,清悦苑层次分明地形成了东西两个功能区。东面是一个健身场所,安放了各种健身器材,还安置了铁桌铁椅和木凳;西面是由几十颗松树组成的松台,其中一颗已经有150多年的树龄,主杆上挂着当地林业部门的鉴定铭牌。在松台向外的角落处是人工修建的一道奔流的水瀑,水瀑顺石而下形成的水流冲击着一轮木制小水车,水车不停地转动着,潺潺的流水形成一条犹如天然的小溪,从草坪中流过,流向景苑下方的亭榭,然后拐了一个弯,又流向另外一处长着十多枝嫩荷的水池。

虽然小却包罗万象的清悦苑已经美到极至,但我的目光还是被二号楼前的两棵核桃树吸引了。在植物学上,核桃树又名胡桃树,它的故乡是亚州西部的伊朗,汉朝时传入我国。公元前3世纪张华著的《博物志》一书中就有“张骞使西域,得还胡桃种”的记载。两棵核桃树的其中一棵主杆是独立挺直的,而另一颗是三叉状的,青灰色的树皮上布满了岁月的裂纹。两棵核桃树主杆之间有着一米的距离,因此它们的树冠自然联合在了一起,不分彼此。令人惊奇的是,两棵核桃树共同形成的树冠虽然往上直奔二号楼的房顶,但整体上却没有像一般大树那样停在空中,而是相当一部分树枝仿佛不堪重负地垂向大地,并且是无缝衔接。远看顶楼立地的核桃树冠,就像一个巨大的绿色蒙古包稳稳地扎在地面上。七月里,正值核桃接近成熟时节,核桃树枝繁叶茂,密密麻麻的青皮核桃犹如一颗颗宝石镶嵌在巨大的伞状树冠外表,呈现出绿荫匝地、一片丰收的喜人景象。

一开始我认为这两棵核桃树的树枝之所以垂地而生,可能是人为追求一种造型的结果。后来问了创作之家的负责人,回答是自然形成的。我还不放心,悄悄向门卫诱惑式地打问,仍然得到是自然形成的答案。工作人员还介绍,这两棵相依而生的核桃树在这个院子里已经有100多年的生长历史。每年秋天核桃成熟的时候,创作之家总会把收获的核桃去皮后一袋袋精心包装好,分别邮寄给一些老作家,这个传统已经保持了好多年。按照植物生长的习性,为追求更多的阳光,大树的枝条一般都是向上生长的,并自然排列成互不影响的形状。眼前的两棵核桃树在没有外力干扰的情况下,一部分树枝反向向下垂落,原因只能是它们每年都能生长超出一般水平的丰硕果实,而众多果实形成的巨大的压力。核桃树每年的果期长达10个月,在果实从小到大的过程中,持续的压力让树枝改变了向上生长的方向,每年向下逐渐垂落,最终彻底贴近了地面,甚至还有个别枝条沿着地面横向生长。

垂落的树冠形成了一个天然的蒙古包形状,人只能小心从树枝的缝隙才能钻进去。不过,一进去就能看到如同真的蒙古包内部的那样的一个绿色空间,上方是一片片绿叶和一颗颗青皮核桃组成的穹顶。工作人员在“蒙古包”里安放有两套供人们暂坐歇息的白色铁艺桌椅,同时还摆放了几盆开着红色花朵的花卉,俨然一个别致的“会客厅”。盛夏的晴空初上,阳光穿过层层叠叠的叶隙,在地上织出斑驳的网。作家们三三两两坐在树下,话题自是海阔天空,或聊天说笑,或谈文论艺。偶尔有青皮核桃从枝头坠落,“咚” 的一声砸在地面上,立即有人拾起把它轻轻放在桌子上。月夜渐升的夜晚,“蒙古包”里依然是乘凉的绝佳之地,因为人们发现这里面不仅微风习习、叶香扑鼻,甚至连一只令人讨厌的蚊子都没有。我不由想起,老家村子里的一个习惯,当夏天的新生儿睡着时,家里的老人常常会摘一片核桃叶子在孩子的枕边,说是这样可以防蚊子叮咬。后来才知道,这种办法是很有科学道理的,因为正在生长的核桃树叶子会释放出有浓郁的黄酮类药香味气体,气味表现为带有樟脑油般的刺激性香气,可有效驱赶蚊子,甚至能杀死包括蚊子幼虫在内的一些昆虫。

据了解,北戴河创作之家开办以来,每年到此休假采风的作家来自四面八方,其中还有郭沫若、茅盾、巴金、叶圣陶、冰心、曹禺、刘白羽、萧三、丁玲、周立波、杨朔、王蒙等响彻文坛的鸿儒巨匠和文坛泰斗。想必这些大作家们也曾在绿色的“蒙古包”里休息、畅聊和创作。两棵百年核桃树,仿佛两位经风沐雨、历经沧桑的老人,见证着安一路9号院的历史,也见证着一代代中国作家的成长。

北戴河创作之家是中国作协会员们共同的家,两棵核桃树最能代表院子里的风景,一眼相见,扎根于心,我便确信它们就是我想再回到这个家的理由。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