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郭迪福的头像

郭迪福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1/06
分享

喝年猪汤


“到凸上去喝年猪汤”,这简单的一句话,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心底那扇关于故乡、关于亲情友情的记忆之门。

那是小学时候的我,在日近黄昏的一天,看到一群邻居三五成群地朝着我家的方向走去。我家的地理位置很是特别,门前有一面不大不小的坡,家就坐落在一个类似“箥箕”形的地方。它是那样的隐蔽,仿佛是大自然故意将它藏在那里,只有走近到不超过两百米的距离,才能看到房子。这个被称为高山平原的地方,房前是深邃的峡谷,屋后却是豁然开阔的景象,就像一幅天然的画卷,因此,人们习惯称之为凸上人家。而这个地方,却养育了我们祖辈五代人,它承载着家族的历史与希望,目前还能找到他的影子----属于我继承的两间房屋还没有完全坍塌。

我的父母,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显得有些“与众不同”。那是一个连肚子都填不饱的年代,大多数人家的生活都十分拮据。对于洗年猪这件事,很多人家都是悄悄进行的,除了屠户和两个助手外,多一个人都不愿意接纳。因为在那个物质匮乏的时期,每一口食物都显得格外珍贵。然而,我的父母却异常的“大方”。我家洗年猪从来都是公开进行的,父母不仅接了七大姨八大姑,还把左邻右舍都接个遍,基本上是一户不漏。

父母对于亲情和友情的珍视,远远超过了对物质的看重。他们把亲情和友情看得比自己的眼睛还重要。在那个年代,父母生育了我们姊妹10人,这在当时是一个相当庞大的家庭。要养活这么多孩子,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是父母却从未因为生活的压力而忽视了人情世故。

在大家的接济下,我们姊妹基本都能上学读书,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这其中,蕴含着邻里乡亲们的善良与温暖,也体现了父母为人处世的智慧。他们深知,在艰难的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扶持是多么的重要。

喝年猪汤的那天,家里热闹非凡。父母要把该请的人都请来,无论是曾经帮过我家的,还是未曾帮过忙的,都在邀请之列。当别人问父母为什么要这么慷慨时,父母的回答简单而质朴:“在一起都不容易,生活条件不是很好,一年到头很少在一起交流感情,再说后颈窝的头发摸的到看不到,将来有个啥事大家都帮帮忙也好开个口。”这是一种多么豁达的人生观啊,他们明白,生活中的情谊是不能用物质来衡量的。

我家的年猪汤喝得很有“代价”,大多要用一头猪肉的一大半。这在现在看来可能是一种难以想象的慷慨,但在当时,那是父母对邻里乡亲最真诚的回馈。如果有一家有事不能前来,父母一定会记得找机会再接,这种执着和热情一直持续到春节。那一碗碗热气腾腾的年猪汤,不仅仅是食物,更是一种情感的纽带。

在那个特殊的日子里,家里弥漫着猪肉的香气和人们的欢声笑语。大人们围坐在一起,谈论着一年的收成、村里的趣事,孩子们则在一旁嬉笑玩耍。年猪汤的味道,混合着柴火的烟味、泥土的气息,成为了我记忆中最独特的味道。那是故乡的味道,是亲情友情的味道。

随着岁月的流逝,我渐渐长大,离开了故乡。可是故乡的年猪汤却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在城市的喧嚣中,我时常怀念起那个隐蔽在“箥箕”形地方的家,怀念那些质朴的邻居,怀念父母热情好客的笑容。那一场场年猪汤的盛宴,是故乡生活的一个缩影,它展现了那个年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虽然生活艰苦,但却拥有着丰富的情感世界。邻里之间的互帮互助,亲人之间的关爱扶持,让生活变得充满希望。而年猪汤,就像是一个凝聚点,把大家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它见证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恩和善良。

如今,生活条件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年猪汤可能不再像过去那样是一种稀缺的盛宴。但是,那种在年猪汤里的人情世故,那种对亲情友情的珍视,却永远不应该被遗忘。它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是我们在现代社会中依然需要坚守和传承的东西。

回想起那些年的年猪汤,我仿佛看到了父母忙碌的身影,看到了邻居们真诚的笑容,看到了那个虽然贫穷却充满温暖的故乡。那是一段无法复制的美好回忆,它将永远镌刻在我的心中,成为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小时候的年猪汤,就像一首动听的红歌,在不断传唱。它唱出了人间的真情,唱出了生活的美好,也唱出了我对那一段时光的眷恋。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