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光初破时,禾洞镇还裹着一层薄薄的雾纱。蔚蓝色的天空渐渐苏醒,白云如絮,悠然飘荡,仿佛天地间最从容的过客。立于田野之间,四望皆绿,庄稼地如一块巨大的翡翠,镶嵌在群山环抱之中。青山叠翠,绿水蜿蜒,这般景致,不似人间,倒似仙境遗落的一角。
此地名禾洞,藏于广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西北一隅。世人皆知河南有小寨沟,奇峰林立,水色澄明,殊不知岭南深处,亦有这般造化神工。禾洞之妙,在于兼得北地山川之雄浑与南国田园之灵秀,宛如一首凝固的山水诗,待有缘人徐徐读来。
大龙山便是这诗篇的起笔。山脉连绵起伏,如巨龙蟠伏,北向永州江华探爪,西往广西贺州摆尾,东出连南昂首。登临其上,但见层峦叠嶂,林木蓊郁。山风过处,松涛阵阵,恍若龙吟。山中多奇石,或如老僧入定,或如猛虎蹲伏,经年累月,沐雨栉风,自有一番沧桑气度。
与大龙山的雄浑相应,皇后山则显峭拔清奇。山峰如剑,直指苍穹,似要刺破青天锷未残。山间常有三雾缭绕,峰尖时隐时现,平添几分神秘。最妙是其腹下藏着一片碧绿茶园,梯田般层层叠叠,绿浪翻涌。采茶时节,瑶家姑娘衣饰斑斓,穿行于绿丛之间,笑语如铃,手指翻飞如蝶,摘下的一芽一叶,都带着山岚清气。
金子山又是一番气象。山势高耸入云,满目苍翠,绿荫如盖。山中多溪流,泉水自石隙渗出,汇成涓涓细流,一路欢歌,跌宕而下。水质清冽,触手冰凉,掬一捧饮之,甘甜沁人心脾。溪畔多野生兰花,幽香淡淡,不骄不媚,唯有心人方能得识。
山有水则灵。禾洞之水,皆出自深山密林,汇成河流,蜿蜒于田畴村落之间。水色澄碧,可见游鱼戏石,水草摇曳。偶有白鹭掠水而过,翅尖点起圈圈涟漪,旋即又复平静。河边常有水车悠悠转动,吱呀声中,时光仿佛也慢了下来。
田野是禾洞的底色。春夏之交,禾苗青青,如绿毯铺展;秋来稻熟,金黄遍地,风过处,稻浪翻滚,簌簌作响。田埂上常有老牛漫步,神态安详,不时发出低沉哞声,与远处传来的山歌相应和。农人戴笠荷锄,于田间劳作,汗滴禾下土,却是满脸知足。
村落散落山间,多是青瓦木楼,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屋前屋后,常植桃李,花开时节,云霞灿烂;果熟之际,枝头累累。村中多古树,榕树尤甚,须垂及地,冠盖如云,是老人闲话、孩童嬉戏的好去处。树下常有石凳石桌,老者对弈,楚河汉界,杀得难分难解;妇人们则围坐做针线,闲话家常,笑声朗朗。
禾洞人家几乎全是汉族,而极少壮瑶同胞,民风淳朴,热情好客。若有外人至,必奉上自酿米酒,酒香醇厚,入口绵甜。待客菜肴,多是山野之味:清笋炒腊肉,蕨菜拌豆腐,溪鱼煮酸汤,俱是鲜美异常。宴饮间,主人还会唱起敬酒歌,歌词即兴而发,曲调悠扬,情真意切,令人未饮先醉。
四时之景,各有千秋。春来山花烂漫,杜鹃似火,梨花如雪;夏日绿荫浓密,凉风习习,实为避暑胜地;秋季层林尽染,红叶黄叶,交织如锦;冬时偶见雪落,山巅戴白,玉树琼枝,宛北国风光。雾起时分,整个禾洞如梦似幻,山峦隐约,田野朦胧,屋舍若有若无,仿佛置身水墨丹青之中。
此地虽美,却不为外人熟知,如养在深闺的佳人,不施粉黛,自然天成。没有喧闹的游客,没有商业的雕琢,只有山水本色,田园真趣。行走其间,但觉心旷神怡,尘虑尽消。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在这里,时光仿佛停下了脚步,容人慢慢品味生活的本真。
夕阳西下时,炊烟袅袅升起,散入暮霭之中。远山渐隐,只余轮廓如剪影贴在天边。归鸟投林,鸣声相和;农人荷锄而归,笑语声声。天地间一片祥和宁静,万物各得其所。
这便是禾洞,广东版的小寨沟。它不争不抢,安然立于粤北一隅,以其山水之美、田园之趣、人文之淳,静待知音来访。若得闲来此小住数日,朝看云起,暮听虫鸣,昼游山水,夜话桑麻,必能领略其中妙处,从而念念不忘,常萦心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