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郭良义的头像

郭良义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10/26
分享

剥毛栗

悠扬的钟声准时敲响了校园的寂静,我背起书包,走在回家的路上,秋日和煦的阳光柔柔地落在身上,山峦坡岭黄绿相间,秋高气爽,空气里弥漫着秋的气息。

我的中学时光,是在故乡九头大坡旁那所农业中学度过的,距家约七、八里地。山高路陡,崎岖难行。每天,布鞋亲吻着山路,磨砺着岁月。

九头大坡,与我家遥遥相对。跨出门槛就能看见。一道长长的山脉,簇拥着九座山峰,峰峦叠翠,逶迤磅礴。是古镇卫城的最高峰。满山树木,郁郁葱葱。徜徉其间,清新气爽 、心情愉悦。颗颗笔直的参天大树直插云端,撑起巨大的蓝色天幕。让人忘怀的是与主峰相连的几座山峰上的杜鹃花,火红欲滴,似流溢的晚霞,绚丽夺目。与葱郁的林海交相辉映,相得益彰。茂盛的林海,一片鸟声走来,清丽婉转;一片歌声飞来,缠绵柔软:

对门对户对条街,

郎打簸箕姐团筛。

郎打簸箕簸出去,

姐团筛子团拢来。

情姐有心郎有心,

不怕山高水又深。

山高自有人行路,

水深也有渡船人。

……

优美缠绵的歌声,逗得路人驻足聆听,心也柔柔,歌声点点,火辣辣的激情,在缠绵间燃烧。

本是花样年华的中学时光,给予的却是太多的苦涩。每天,带着劳作艰辛,拖着跋涉疲劳,挺起困倦身子,忍着肌饿折磨,坐在课堂上,回家的念头始终在心头。到放学时,已经是饥肠辘辘,有时候还要到学校旁的供销社,顺便买一包尿素背回家。

生活的艰辛,早早地在心坎刻上印迹!

但也有令人欣喜的时候,那就是金秋十月,上学路两旁约莫有四、五里地长的山峦上,东一簇西一簇的毛栗树丛散落在丛林中,长满刺的毛栗张咧着嘴,露出了黄灿灿的果实。

这四、五里地长的山峦依偎在路的两旁。山峦上开垦的梯度条状带,从路边一层层地蔓延至山顶,条状带上栽种的松树、杉树只有手腕般粗,林中灌木林不高,毛栗树丛便散落在林子中。天高气爽时节,从林子中走如同在路上走一样。因此毛栗成熟季节,我们放学回家便顺着路边的山峦,一边往家的方向走,一边剥毛栗吃。

然而,剥毛栗也不是件快乐的事,但比起饥饿,我还是愿意忍受毛栗刺的疼痛。那时,物资较为匮乏,农村劳作没有手套之类的护品,剥毛栗自然也不会有。我赤着手,将两个拇指尽量放在开裂的口子上,然后用劲往两边扳,毛栗子便落在手中,有时候也会掉在地上。尽管如此,手指还是会被划伤,尤其是两个拇指。但看到张裂着嘴圆润饱满的毛栗,还是迫不及待地伸手过去,这样剥得多了,手指也就不疼了。

这使我想起一篇文章来,也是学过的课文。记得是一个年青人寻柴禾,师傅便用布满老茧的手在身边左右的土里抓了一阵,不知道是些什么树皮皮禾根根抓了两大把。年青人也学着师傅用手刨地,师傅却在一旁喊,慢……慢……年轻人刨了几下,什么也没有抓到,却划伤了手指。

这和剥毛栗有些相似。起初剥毛栗时,慌里慌张的手被毛栗刺得青疼,后来接受教训,用手指慢慢靠近毛栗开口处,虽然也会被满身带刺的毛栗划伤,但毕竟不会被刺得太深。

那时不懂得事缓则圆的道理,或者说是没有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只记得师傅那双手怪怪的,如今才慢慢地悟出些道理来,也只有掌握方法,避其锋芒,顺势而为,方能成功。

每次剥的毛栗路上吃不完,回到家中下地劳作时还能再吃。但绝对不能告诉父母,因为父母得知后便会挨骂,说放了学不赶快回家做事情。

中学时光记忆最深的大抵也是剥毛栗了。还有一件就是冬天的冷。

我们的学校,坐落在九头大坡延伸的山峦上。每到冬天,雪花飞舞、冰雪交加,山颠峰岭覆盖着厚厚的冰雪。从家中出发,一路爬行,温度也随着坡度的增高越来越低,寒冷也就随之增加。倘若行至半路,雨雪交加,淋湿头发衣裳,寒风凛冽,刮得耳骨发痛,透过衣裳,寒冷便裹住全身,这种感受在心灵深处留下深深印迹。尽管如此,但我还是向往着读书,向往着秋天,向往着上学路边那些黄灿灿的毛栗。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